关于“严以律己”的若干思考

2015-02-12 09:03王冲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严以律己自律领导

王冲

关于“严以律己”的若干思考

王冲

严以律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和处事哲学,是古代清官廉吏的基本素质操守。“三严三实”中的“严以律己”有其特定内涵,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严以律己化为内在自觉并认真践行。

严以律己;历史借鉴;当代内涵;知行合一

严以律己是“三严三实”的重要要求。共产党在90多年间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并成就斐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占主流地位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严以律己。今天,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能否严以律己,关乎政治生态和人心向背,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局。

一、严以律己的历史借鉴和当代内涵

(一)严以律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和处世哲学

“严以律己”虽为南宋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中最早提出,但一直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推崇的做人之本。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实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忿思难,见得思义。”曾子提出:“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九思”和“道三”,都是慎独、内省的修养观和自律要求,成为古代仁人君子为人处世的基本操守和修身自律的“戒尺”流传至今。

(二)严以律己是古代清官廉吏为人处世做官的基本素质和操守

在任何时代,严以律己对统治阶级的各级官员都极为重要。古代清官廉吏以严以律己为红线,职业生涯中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值得深思借鉴。

其一,“贵己知”的思想自律。东汉杨震以“暮夜却金”被奉为清廉典范。他为官荆州时,举荐才俊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杨震改任路过昌邑,受到王密百般照顾。当晚,王密悄然来到馆驿捧出十金送与杨震。杨震拒绝说:“以前因我了解你,所以才举荐你;你现在这样就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轻声说:“现是夜间,没人知道。”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而退。杨震五十余而出仕,为官公正廉洁,不受私礼,其子孙也蔬食步行、生活朴素。有人劝他置产业留给子孙,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好名声作遗传,不也十分丰厚吗?”目前,党内监督体系的“他律”作用日益彰显。但是,内心的思想自律对党员干部抵住侵蚀更为关键。“杨震却金”启示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为人为官要有“贵己知”的思想自觉,心中有畏、心中有戒,灵魂深处不逾矩。

其二,“以廉为宝”的情操自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以廉为宝,受人爱戴。曾有人拿宝玉一块献与子罕,子罕拒受并且说:“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时人评价他说:“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明朝官员年富也曾讲:“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代薛瑄在《从政录》中还把“廉者”分为三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目前,党员领导干部也要自觉“以廉为宝”,洁身自好,珍惜名声。

其三,“不惧饮贪泉”的决心自律。东晋大臣吴隐之曾任广州太守。广州城外有一泉名叫“贪泉”,传说饮贪泉之水会贪婪成性。他不以为意,饮后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任期间他坚守廉洁自律。目前,不能否认党内还存在局部政治生态不良的情况。但廉洁者要有自己的“精神高地”,守得住清贫、抵制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以廉洁自律经受各种考验,努力去改变自身所处的外在环境。

其四,“陶母退鱼”的家庭自律。晋代陶侃任浔阳县吏时,曾以一罐腌鱼送与母亲湛氏,却遭退回并写信责怪他说:“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三国时的胡质、胡威父子均有廉洁自律之美德。胡威曾从京都去看望外地任上的父亲。回家前,胡质送绢一匹作为盘缠,儿子追问道:“大人为官清正廉洁,不知道从哪里得到这匹绢的?”胡质答:“这是我官俸的剩余,作为你回家路上的饭费。”胡威这才恭敬接受。胡威重视清正廉洁并监督维护父亲的道德品行成为美谈。目前,腐败官员的很多缺口都是从“后方”打开,广大党员干部要确保自己不碰纪律“红线”、不闯贪腐“雷区”,也要家风清廉,管住“权力后院”,远离不正之风。

(三)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特定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即“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其特定内涵有三个:第一,心存敬畏,自我约束,达到勤省、多慎的境界;第二,严守法纪、规矩的“戒尺”,作为准绳;第三,强调基本目标是廉洁从政、基本红线是不以权谋私。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严以律己”,作为做人之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二、严以律己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链条

“严以律己”与“三严三实”的其他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系统统一。在三严三实中,严以律己是“三严三实”成为一体的关键链条——无论是修身、用权,还是谋事、创业、做人,都离不开严以律己。“严以律己”是“三严三实”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不可或缺。

(二)经受“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八大斗争”的重要举措

目前,党的执政环境带来“四大考验”和“八大斗争”,也使我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他总揽全局,把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体现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踏实执政风格,目的是通过作风建设调动内在思想自觉,解决再严密的制度体系也总有可能被“有心人”钻漏洞的问题,为调动党员干部严厉执行制度奠定高度自觉的思想基础,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

(三)党员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宏大坚强队伍锻造的必然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也可以说“关键在干部”,因为领导干部的品质非常重要。中国人本主义政治观具有“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的主张,作为为政者的基本素养和从政准备;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观,做好组织工作,培养人造就人,选好干部用对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内在自觉性强的干部,更能在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自我锻炼、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

儒家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社会风气的形成一向是“上行下效”,上层怎么做,中下层就这样做,百姓就跟着学。因此,古代统治阶层历来深谙“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大臣法,小臣廉”的道理。今天,我们更要明白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影响着全国风气;明白领导者言传身教、榜样典范对教化群众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懂规矩、守纪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把自己做好,才能带动群众做好。干部风清气正,社会政治生态就会不断好转。

(五)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目前,特权思想、权力任性、与民争利、消极腐败等现象在党内比较突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他还说:“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因此,“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些措施尤其是反腐举措,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决心。今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严以律己,将推动党内突出问题的彻底解决。

三、严以律己的内在自觉和认真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作风建设的推进,强调“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着力”。严以律己,应高度重视,认真实践。

(一)认清形势、心存敬畏

整肃作风是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霹雳手段,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严于自律,心存敬畏,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一要敬畏权力。《说苑·敬慎》曾言:“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因此,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上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敬畏权力,就要接受监督,依法办事;不搞特权、特殊化、腐败和不正之风;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以权力造福人民,创造一流政绩。二要敬畏群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满意是一切工作的价值所在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尺。敬畏群众,就要想群众所想,解决群众的所盼、所急、所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群众参与;作风建设做到不虚不空不偏,离不开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三要敬畏法纪。要“手握戒尺”,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守为官之德,清廉自守,抵制腐化,做干干净、清清爽爽之人;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依法依规行权,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权利交易。

(二)理想信念、宗旨、纪律是三个基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严明的党纪,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优良作风的三大基点,也是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核心要素。作风建设取得成效,离不开理想的激励、宗旨的鞭策、纪律的约束。目前党内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和纪律等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稳固理想信念,坚守党的宗旨;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完善党纪法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精神之“钙”。“志不强者智不达”,不缺精神之“钙”,才会健步前行;“仰望星空”情怀开阔,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坦然自信、自觉自律;“心无百姓莫为‘官’”,党的群众观和宗旨,要求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对党忠诚老实,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搞团团伙伙、小圈子,维护党的团结。党员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这三个基点上自觉自律。

(三)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证。不断提升严以律己的境界,就要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积极加强自律,主动接受他律。他律是包括制度约束、组织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在内的外部制约。“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于身”,作为他律的外在约束、监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是给自律加的一把“锁”。“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并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监督,才能发现问题,提升自律的水平。

(四)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治理好家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可见,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严于律己的“己”,绝不是仅仅指本人自己。从腐败的案例来看,很多落马的腐败官员对家人、亲属、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不严。因此,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习仲勋88岁寿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习老拜寿,表示要继承和吸取父亲的很多高尚品质。字里行间,折射出好家风,透露着好作风。党员干部要从中借鉴,作为为官从政之道。

(五)勤省、多慎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领导干部还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

一是要慎独慎微。总书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远离公众视线、远离监督的情况下,稳得住心神、把得住操守、管得住小节。只有防微杜渐,坚定自守,慎独慎微,才能守住从政底线。

二是要慎初。古训讲,“君子慎初,圣人存戒”,“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警示我们始处莫随意,慎初才能慎终。领导干部需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经受住“第一次”的考验,今后面对诱惑时才能确保“白袍”一尘不染。

三是要慎欲。古语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欲多则心散,心散则自衰”。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简和奢,常弃非分之想,常怀知足之心,常怀律己之念,不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名利、地位、金钱。

四是要慎言、慎行。领导干部的言行都会受到关注,要谨慎管好自己的“嘴巴”和“手脚”。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性、言必适度”,少说多听,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行动要“三思而后行”,谋事要考虑好“行”的结果、后果、影响。

五是要慎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党员领导干部要谨慎、从善、择廉交友,远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自觉净化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

(六)把握关键时刻,做到知行合一

一个人是否做到严以律己,在面对复杂关系网的纠缠、面临利益诱惑、遭受误解、遇到困难挫折、面临换届等职务变动等关键时刻才能真正得到检验。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清醒淡定,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严以律己,要听其言观其行。目前,党员干部中还存在少数“口言善,身行恶”、表里不一的“双面人”。他们对群众唱双簧,一副清廉、纯洁、正直的假面具,对组织则大搞政治投机,对此必须严惩。严以律己不是口号和伪饰,只有真正内化于心,才能做到外化于行,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李 彦

D261.3

A

1673-5706(2015)06-0066-04

2015-11-02

王冲,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严以律己自律领导
多点规矩律己,留点余地待人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从“鲁相嗜鱼”到严以律己
以“三严三实”为指导健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的探讨
水利部党组中心组开展严以律己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