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昭斌
相关地区发展经验表明,要素市场在要素价格发现、资本集散、产业集聚,以及促进区域转型产业升级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1〕现代要素市场对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的提升,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区域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中西部省会城市的要素集聚及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西部省会城市要推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需形成“多元化、多板块、多层次”的区域性要素市场体系,以生产性要素的有效优化配置来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同区域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也是我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据统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素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幅达20%以上,在“十二五”结束时,将发展形成10家以上万亿元级交易平台,总体要素交易规模国际领先。〔2〕在北京、天津、长沙、成都、重庆、杭州等地区,对发展创新要素市场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相继成立了环境 (资源)、排放权、股权、农村产权、农村土地、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试点等新形式的交易所与场外交易市场。在我国各个要素大市场不断发展创新的基础上,部分经济发达和次发达地区已开始推进交易平台、交易机构的优化整合。浙江省按照精准性、系统性要求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3〕京津冀积极联合打造“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其作为一个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而共同设立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合作组织,旨在破除各种体制与机制的障碍,推动要素资源的流动与优化配置,逐步建立京津冀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4〕通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要素市场行业交易制度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的基本架构基本建立,信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城市,交易信息发布、统计与分析等功能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要素资源交易中心。
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资本、资源、信息、人才的流动,使得不同层次的要素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要素市场交易的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已从传统的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等领域不断拓展到专利、技术、信息、产权和品牌等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要素的跨界流动,这种跨界流动呈现出很强的渗透性和互补性。〔5〕在开放性市场经济条件与地方政府有效推动下,受不可流动要素价格优势的吸引,欠发达地区将迎来一个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流入的机遇,一旦形成有效的市场,将会形成巨大的聚集效应,〔6〕也会不断催生多种经济新业态,从而有效提升多类生产与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发展。
区域要素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保证,也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改变我国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效率低下现状,须加快中西部省会城市要素大市场建设,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区域要素组合效率。通过建立较为完备的区域要素大市场体系,可以有效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和人才资源,保障中西部相对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为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1.中西部省会城市提升发展需要更大范围整合要素资源
区域经济的活力在于提高区域要素配置的效率,中西部省会城市提升发展需要更大范围整合要素资源,实现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与地域间的最优组合。目前,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普遍存在着要素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源有限的问题,这形成了地区的分割与价格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内外需求结构的失衡,〔7〕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完善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全面整合省会城市周边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势在必行。对中部的省会城市合肥市而言,就是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长三角副中心,在更大范围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为地方发展服务。推进中西部省会城市区域性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追求要素市场的规模和数量上的突破,更要不断引进新的市场产品、工具和交易模式,要在要素市场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深化区域要素市场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提升地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能力。
2.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经济活力的大小离不开区域要素资源的禀赋,以及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效率与合理配置能力的大小。区域要素市场是保障区域要素有序、合理流动的基础。各类生产要素在追逐求高回报率的驱动下,将不断流动着寻找要素的最佳结合区位和结合方式。一般来说,区域越是开放,流动性越好,区域要素的组合效率越高;反之,区域越是封闭,流动性越差,区域组合效率越差。〔8〕合肥要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其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安徽全省与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及合肥集聚各类高端要素的能力。合肥提升区域要素配置与聚集能力的方向,不单是要提高省、市、区配套与聚集要素的能力,还应注重提高在长三角及周边更大范围内配置与聚集要素的能力。
3.区域定价权和话语权的提升需不断探索要素交易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一定区域内相对统一集中的要素大市场将成为地区资源配置的核心。地区在要素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仅表现为区域资源配置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还表现为区域在要素市场中的定价权与话语权,它也体现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9〕要素市场建设可以形成区域在经济领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例如,深交所就奠定了深圳在中国经济版图当中的地位。合肥要在长三角地区增加自己在要素交易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设立区域要素大市场必不可少,并要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成为全国的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同时,要积极抢抓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全新机遇,主动转变观念,乘势而进,积极探索创新要素市场交易的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与各类经济圈、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各个中西部省会城市在更高层次、更宽视野配置资源带来了全新机遇,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来定位中西部省会城市要素大市场的发展。就中部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而言,其要素大市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以“合肥要素大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为主体,依托周边区域,将其打造成为千亿级产值的现代产业基地,建成面向全省、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全国性生产要素集聚交易平台,形成区域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中心。重点在于三个方面:
1.打造千亿级产值的现代产业基地
合肥需要在发展商贸、流通、会展、土地、农产品等各类传统要素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出更多的诸如文化创意产权、技术产权、环境资源等新型要素交易门类,拓展资金交易、总部经济、现代金融、资产管理、清算结算、产品研发和市场研究等业务,同时促进现代服务要素的链式集聚。以“合肥要素市场”的启用为契机,通过配套政策与措施,发挥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延伸各要素集聚的产业链,加快推动“合肥要素市场”集群建设,形成现代产业集群,促进要素市场相关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打造培育千亿级产值的现代产业集群基地。
2.建成全国性生产要素集聚交易平台
合肥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长三角副中心的过程中,要瞄准区域领先和跨区域、跨境发展的功能定位。需要加强政策指导和研究论证,统筹推进全省要素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推进以“合肥要素市场”为代表的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并将其建成重点面向全省、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全国性生产要素集聚交易平台。可利用省会中心城市的有利资源,推进全省要素资源汇聚,并逐步整合全省内要素交易载体,同时充分利用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带动全省、辐射长三角、全国领先的区域要素集聚交易平台。
3.形成区域性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中心
在区域要素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市场的区域布局规划,集聚区域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等为重点的强势行业,形成地区战略性生产要素集聚功能区,形成周边城市群中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区域性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中心。“合肥要素市场”要发挥要素市场的独特作用,使之成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商务楼宇总部经济等平台联动协同发展,共同构建区域战略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功能区。再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不断拓展要素市场的平台功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的培育,聚集、发展各类高端服务业机构,促进地方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快速形成。
推动资源要素市场的发展是加快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目前,作为一个中西部省会城市,合肥要素大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区域要素大市场发展的空间与载体严重不足
受地区要素市场发展的意识与认识所限,大多数中西部省会城市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与载体严重不足。〔10〕目前“合肥要素市场”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一是可供产业聚集利用的空间资源十分有限。“合肥要素市场”服务综合体由于五大运营主体的进驻,所剩余可利用的其他空间资源十分有限,其他产业要素与相关联产业载体难以进驻。二是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存在不足。市场最大容量1500的停车位无法满足高峰期日人口流量达4-5万以上人次的需求。三是周边配套设施存在不足。人流量的增大,交易主体与交易对象的增多,对周边基础设施要求提高,还对诸如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软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千亿产业集群打造的要素大市场,需要联合周边项目打造市场配套服务集群,同时加强交易市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的对接与建设,在不断完善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高效的区域性要素交易大市场。
2.区域要素大市场聚集整合资源十分有限
要素市场的发展,需要更为广泛地聚集和整合资源。合肥市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核心结合其他政府机构入驻的形式的发展构架,难以支持一个区域要素大市场的发展。仅仅通过合肥市相关政府服务来带动区域要素市场的发展,难以从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来聚集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合肥要素大市场的发展,需要借助省会城市及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整合省内和其他城市要素资源,将更大范围内的不同行业和部门的要素资源整体纳入统一平台。经营模式上,要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网络市场齐头并举,以要素集聚与交易为主体,创新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及其他实物性交易市场的协同推进的差异化发展模式。要积极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从工程领域招投标交易管理向土地交易、排污权储备交易等产权市场交易领域拓展。因此,要以整合区域资源的思路,至少从省级层面设立一个整合区域资源与行业管理的常设机构,以推动区域要素市场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为主线,以集聚全球资源的魄力,统一制定交易规则,对要素交易市场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统一监管。
3.要素资源与高端服务业的链式聚集政策支撑不多
区域要素市场要实现要素在市场主体间更加顺畅高效地流动,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需要加快推进高端要素聚集与服务产业链的延伸,然而,目前,支撑这种聚集与延伸的产业政策严重不足。从当前“合肥要素市场”服务综合体发展的情况看,还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吸引要素资源的集聚,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一种自然聚集的形态。这种自然聚集对要素与资源的聚集能力十分有限,它难以真正吸引要素交易与经营主体的入驻,难以真正吸引高端服务业总部的入驻,也就难以真正形成总部经济发展中心带动区域。因此,需要在不同层面提出相关的配套服务政策,在目前以建设领域招投标市场为核心的“精耕细作”基础上,丰富交易平台内容与内涵,探索机制创新和业务拓展,发展成为丰富的投资人资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市场服务网络等方面的综合性高端要素资源交易的重要平台,全面聚集打造提升要素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聚集。
4.要素市场发展过程中规范与创新不足
规范化的要素市场是要素有序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在要素市场发展过程中,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不断完善并规范要素市场的交易行为,使要素市场能够规范化地稳定发展。但是,随着可交易的要素资源的不断拓展,交易对象与交易过程的创新将成为要素市场提升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前,造成中西部地区要素价格的扭曲的原因,主要还是要素的市场化发展不足、要素市场的规范与创新不足。要素价格的扭曲会对生产要素所有者造成严重的错误激励,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制度创新。〔11〕在要素的市场化发展条件下,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的规范发展与创新发展,同时,还要把握好要素市场发展过程中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要通过要素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来推进要素市场的创新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要素市场结构,规范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创新要素交易内容与交易模式,积极发挥要素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要将要素运作的主体放权到市场,政府做好对交易过程的规范,不断鼓励市场对交易内容与交易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来推进区域要素资源的聚集,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并面向全国的资源配置平台。同时推进配套金融服务创新,如通过市场联合审查制度下确定的信用等级,扩大要素市场中交易主体与服务主体之间的交易结算与信用贷款方面进行创新服务。
发展区域要素市场关键在于认清区域内部要素禀赋和不足,实施市场化为主导的地方省级政府推进战略,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完善区域要素流动的制度和环境,推进省会城市要素大市场建设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从而在地区形成一个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要素市场体系。区域要素大市场的不断壮大,需要省市区 (县)等方面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要素市场的产业链延伸。
1.树立区域要素市场整体发展意识,规划省域要素市场总体发展
树立区域要素市场发展的整体意识,规划省域要素市场总体发展,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等市场化机制来建立要素交易中心,规范要素交易行为,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12〕重点是全省统筹,全面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功能完备、品种丰富、交易规范”的区域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各要素市场主体,扶持要素市场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集群化发展;建立健全要素市场发展的规范制度,增强要素市场市场化发展能力,并通过政府政策性调控弥补市场缺陷,尽快解决目前省会城市要素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开放的市场体系;切实摈弃妨碍资源区域性共享和流动的政策壁垒,破除地区封锁,打破市场垄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开发资源的优势作用,加快改变地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的现状,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整合要素交易资源,统一全省交易市场
在省会城市建设要素大市场,需要正确认识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整合地区要素交易资源,积极引导省内及周边资源向省会城市所在地要素大市场集聚,积极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同时,要推进全省统一要素大市场建设,打造区域特色竞争性交易平台,并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交易平台作用,对区域要素市场进行集中式布局,推动整合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全省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打造地区特色竞争性交易平台,发展创新类产权交易业务,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力争探索出一条有地区特点的要素市场创新发展新路径。建议以省会城市交易平台建设为基础,对周边城市各类产权资源进行集聚和优化配置,创建更好的规则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省一级和其他省辖市不再规划新建招投标平台。
3.放宽市场准入,培育中介,加大扶持,推进要素流动与市场开放
允许各类资本进入要素市场,允许各类经济主体参与要素市场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组建各类要素市场,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引进国外知名中介组织,重点解决中介组织为市场主体提供交易服务的障碍,通过中介组织的服务加快各要素的流动和要素市场的开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要素市场中地区重点市场与市场交易关键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地方要素市场特点,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工作思路,利用相关政策,重点帮助解决相关配套企业建设初期的资金瓶颈、人才瓶颈、进场资源瓶颈、管理模式瓶颈,重点选择那些可平台化、可指数化、可电子化,有金融发展潜力的要素市场交易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设立省会城市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要素市场建设;二是省会城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扩充重点要素市场资本金规模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三是整合现有奖励补贴政策,主要以补贴、专项奖励、贷款贴息、融资中介服务补贴等方式支持地区重点要素市场做大做强。
4.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中西部省会城市要素大市场的发展,需要与周边省市各要素市场建立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市场体系,发挥地区要素市场本土特色化优势和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确立各自在全国资源要素市场的发展地位,通过区域战略合作,借助省会经济圈、城市群和省市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竞争—分工—合作”的有效协同机制,推动各兄弟省、市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形成要素资源互补的合作发展新格局。同时,要利用中部发展与西部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13〕建议各个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政策与资金支持,在省会城市积极开展相关新型要素市场筹建和试点工作。
〔1〕王斌.国内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J〕.中国物价,2013,(11).
〔2〕李保民.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市场的建设与发展〔J〕.产权导刊,2012,(9).
〔3〕袁家军.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J〕.浙江经济,2014,(24).
〔4〕罗乙宁.服务京津冀打造跨区域要素市场协作发展平台〔J〕.产权导刊,2014,(8).
〔5〕李保民,胡迟.新时期的企业发展呼唤管理提升〔J〕.管理世界,2012,(12).
〔6〕李保民.新形势新国企新国资〔J〕.经济研究参考,2013,(58).
〔7〕郭春丽.加快完善要素市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
〔8〕义旭东.论西部地区要素市场的构建〔J〕.科学·经济·社会,2006,(3).
〔9〕丰志培,刘志迎.经济升级版背景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以安徽为例〔J〕.江淮论坛,2014,(4).
〔10〕王建新.竞争中合作——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探析〔J〕.学术探索,2015,(3).
〔11〕杨矗.以政府行为转变推动要素市场改革的路径机制〔J〕.决策探索,2014,(12下).
〔12〕蒋钰明.以市场化机制推进要素配置改革〔J〕.浙江经济,2014,(24).
〔13〕高登榜,唐运舒,冯南平,周开乐.促进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