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省安阳 455000)
织金砂陶的工艺美学特征
王楠楠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省安阳 455000)
织金砂陶,工艺美学,实用,健康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一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名镇,在织金县城东门,有一条长约八百米的古老小街,俗称“砂锅街”,富有民间特色的织金砂锅就产自这里。早在清朝初年,织金砂锅、砂器就己非常盛行,最盛极一时的是在清朝未年至上世纪末,产品除本地销售外,还远销云南、四川、广东及美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织金砂锅主要原料为当地产的白色黏土、无烟煤粉及煤灰、白砂泥。从和泥,制坯,上釉到烧成整个工艺过程都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干燥后的砂陶用大砂缸盖住煅烧,烧成时间极短,小器皿仅需十分钟,大的也只需二十分钟左右。成品收缩性小,不易变形,一经出窑,用木屑烟熏,呈灰黑色,古朴浑厚。织金砂陶作为生活用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盛食物不易变味、不易变色;二是保温性能好;三是炖鸡、肉等食物其味是其它类金属锅所不及;而用砂锅砂罐来熬中药,药效尤其好。此外其原始古朴的造型和风格具有原生态美学价值。
与手工艺相比,任何复杂的机械都是简单的,手工顺从自然之造化,遵循自然之规律,恪守工艺之传统。支撑着织金砂陶走过悠悠岁月的正是传统的力量,没有悠久的传统,就不会有令人惊叹的手工技术。
当人们在观看织金砂陶制作过程的时候,为之着迷,为之喝彩。这种原生态的手工制作流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制陶师傅取出调配好的泥料,在陶模上轻松的拍打成型,不消片刻,一团泥巴变成了具有张力的生命形体。制陶师傅熟练的取出陶坯放在慢轮上进行修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游刃有余,通过无趣的重复他们能够进入超越技术的更高境界,他们忘我制作,所产生的美不是一日酿成,而是由惊人的熟练产生。在各种粗糙的用具上,蕴藏着多少岁月,多少艰辛的劳动以及单调而反复的成熟,他们的动作一气呵成,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高超技术惊叹,
纹饰的绘制又快速、单纯,自然的“败笔”绝不会抹杀纹样,虽然也会出现柔弱之象,但也只限于缺少气势的场合,恰当的省略再现结晶之美,某些作品可称其为风格粗犷,但不是畸形,也不是粗野。只有自然才会健康。某些作品可将称之为稚拙,但稚拙并非病态,只会增添单纯之美感。器物之美是人的汗水浇注出来的。
陶坯制作完成后要涂一层当地的土釉,它由单一蜡质矿土调成,作用是防止渗水,制陶师傅不用现代普遍使用的气泵来喷釉,而是用毛笔蘸稀释的土釉,在慢轮的帮助下对陶坯内壁画出道道弦纹,最后在底部中央随意勾勒出花瓣纹,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在看似简单潇洒的纹饰之下是工匠师傅的一颗“赤子之心”。
砂陶的烧制是露天举行的,平整的地面挖上一个双活口的地炉,接上鼓风机,盖上炉栅,炉上面盖着厚厚一层煤,两个火口各放一个陶坯,给其中一个陶坯盖上陶制的炉罩,大概三分钟的时间,陶工师傅将炉罩挑起放置另一个陶坯之上,然后挑起烧好的砂陶放在一堆木屑上,盖上一口大黑锅进行闷烧。锅内火势熄灭后,一个乌黑发亮的织金砂陶就制作完成了。对观赏者来说,这一场景与其说是严谨的工艺行为,不如说是一次烧陶狂欢。大部分人都被深深吸引,在这朴实的平凡当中感受手工艺的无尽神奇。
人类每天使用的器物在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在美的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试想如果我们身边被丑陋的器物包围,每天使用它们饮食、盛物,慢慢我们的心态会憎恶、扭曲,生活质量随之降低。要想生活有深度,有意义,无论如何都要与美相结合,这样我们才会有和谐的生活。
柳宗悦说:“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所有的美都产生于服务之心。”织金砂陶是具备了服务之心的器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在为日常生活中的人提供服务,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本。织金砂陶正是为了实际用途而制作的,不是为了欣赏和把玩,它是生活和美相结合的桥梁。日常生活是所有的美之中心,蕴含着文化的根源,人类的真正价值就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地得以体现。
织金砂陶造型单纯,无数劳动实践证明,单纯的造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方便,相比起造型错综复杂的器物,单纯的造型反而能够更加丰富地彰显出美的形态。在日本,“涩之美”作为深层次的美之形态,它的关键在于单纯的姿态,织金砂陶多以圆为基本造型要素,圆形是造型艺术理最基础、最简单的形式。我们看仰韶文化的彩陶,大多是圆底。天工开物陶瓷篇中的罂瓮一文中有云:“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不能。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制陶师傅们在常年累月的制作经验下总结出圆形是最实用的形式,相比起方形、多边形,圆形底的器物盛放东西最多,倾倒时器皿中的物品不容易被滞留,使用方便且携带时圆形的器身不容易被磕碰。在工艺角度上,圆形的陶器更容易掌握整体的空间和比例关系;从视觉上,圆形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上美的感受;从传统文化上,圆形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美好的生活愿望。
当然实用的器物往往“不自由”,因为它常常要被实用束缚。比如织金火锅,有新旧两式。旧式的火锅因为加热用的材料是炭,所以火锅底部设计有足够的空间和开口来方便人们放取。新式火锅造型是根据厨房加热技术的改进而设计的。原来的火锅底部被去掉,这样更适用于燃气灶的加热,鸳鸯锅的造型更适合现代人不同口味的要求。再如瓢锅,瓢锅造型圆满,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大容量盛物的要求,手柄的设计满足隔热的同时符合成年人手的大小和抓握习惯。瓢锅的口沿部设计了引流口,使食物汤汁出锅时不易洒出浪费。这些独具匠心具有人文关怀的贴心设计,是制陶师傅们必须要做而不能随意省略和修改的,正是有了这种不自由,美感反而被体现出来。对于大自然来说,为材料性质所制约,则是迎合自然的本性;服从于用途,是顺从自然的要求;服从于手法,是遵守自然的规律。这种“不自由”对于大自然来说是“完全的自由”,是理所当然的。自然是有法则的世界,顺从自然才能诞生美,实用的织金砂陶存在美,是因为其背后有大自然的法则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说砂陶之美在于与实用相结合,美因为实用的存在而变的实在,美与实用相辅相成,与用结合在一起的美才会有巨大的价值。
美有很多形态,有的美能让我们感觉生活美好幸福,有的美揭示生活暗面,使人丧气。什么样的美是器物应当持有的呢?
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深刻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器物与人类一样,好的器物需要健康的身心。织金砂陶是为劳动者服务的,它的实用价值是经过劳动磨练的,所以说砂陶的“体质”是强壮的,如果它在使用过程中很快破损、剥落就会被淘汰。器物不具备承受艰苦工作的强壮体质和忠心服务的性质是不行的,要是缺少了这些性质,器物就不能称做好作品。“健康”二字可以说是工艺之美的第一目标,不是所有的美都能拥有“健康”的性质,但只要是自然需要的最淳朴,最正当的状态,这种“健康”才是值得推崇的。选择拥有健康之美的器物,这是制作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如果不是健康的器物,就不会成为真正的美的东西,在各种各样的美中,再也没有比健康之美更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幸福的了。
我们要构筑健康的文化,使我国成为健康之国。我们要传承能使国民生活健全的器物,这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保持织金砂陶的健康之美,使这种健康器物一直能够通过人们的双手制作出来,让人们可以使用健康的器物进行生活,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The process aesthetics features of Zhijin sand pottery
织金砂锅在清朝初年就已盛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织金砂锅沉淀累积了深厚的工艺美学。通过对织金砂锅的制作过程、实用、健康三个方面的美学探索,展现出织金砂陶的工艺美学特征,从而让我们认识和了解织金砂陶,为织金砂陶的发展和传承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