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四食·台湾味道

2015-02-11 00:50
海峡旅游 2015年1期
关键词:蔗汁黑糖鱼肚

高雄那玛夏区南沙鲁里的布农族部落,位在楠梓仙溪畔的深山清绝处,春天三月,正是青梅成熟期,可以制成唇齿生津的脆梅。先用粗盐搓揉,去除梅子的细毛,再用锤子快速敲打每颗梅子,让果身裂开,才能浸泡盐水中吸饱盐水,用盐分去除苦去涩。泡完盐水,等到梅子颜色变黄了,再换山泉水泡足两小时,最后用脱水机脱水,就能装罐后注入调好的糖水,发酵一周,就成为清爽诱人的脆梅。

以﹁家在南沙鲁﹂为品牌的脆梅,是用力将一颗颗脆梅填满罐子,再倒入糖水,整罐六百公克的脆梅展现沉甸甸的诚意。未采的青梅,如果成熟未摘,就变成黄梅,可以摘下取出果泥,加冰糖熬煮成梅浆,保留香气跟酸度,制成梅子果酱,可以涂面包、调果汁,还可以沾烤肉,去除油腻味。我就经常跟着族人们先吃脆梅开开胃,再大口吃梅酱烤肉,聊天说笑话,谈未来。

传统台中人夏天的消暑食物麻芛地瓜汤,只有在夏天才供应,台中南屯区是麻芛的故乡,仍在生产这种老滋味。

麻芛是过去农村时代常见、做麻袋、麻绳原料的黄麻,在还没长成粗大黄麻之前冒出的嫩芽,得用食指与拇指撕去叶茎叶脉,留下嫩叶,再放在洗衣袋中,用洗衣板不断搓揉,产生黏稠度,再用大量清水洗去苦味,再加入已熬煮熟透的地瓜块,一起放入锅中,以大火续煮二十分钟,用顺时钟方式边搅动、边捞除泡沫,起锅前加入调味料、一点太白粉增加浓稠度,就是消暑的麻芛地瓜汤了。

麻芛有三吃,热的麻芛地瓜汤、淋在饭上的麻芛泡饭,还可以吃冰镇后的麻芛地瓜冷汤,更能消暑。刘伯乐在《野地食堂》写了一篇《麻芛汤》,书里说此物除了味苦之外实在谈不上美味,﹁似乎只有尝过苦生活,能吃苦的人,才懂得苦中求乐;也只有穷人才会把生活上的苦味,转化成饭桌上的美味。﹂

秋天的虱目鱼最肥美,台南与高雄市虱目鱼重要养殖区。高雄盐埕最外围的旗津庙后海产粥,他们的虱目鱼料理就能让人带着满肚鱼香开心离去。

年轻老板简俊豪每天都得制作新鲜的虱目鱼肚丸与鱼皮丸,处理过程颇费工,得先打渔浆,加入猪油、鱼背肉(也称鱼柳,一般鱼背可切出四到六条鱼柳)、鱼片与荸荠,用机器与手去绕着同一方向搅揉半小时,让物料相融,才会产生Q度。

鱼浆是虱目鱼料理的灵魂,先用汤匙挖出一球鱼浆,把肥嫩多油的鱼肚塞入鱼浆中,揉捏成圆球形,一块鱼肚大概可做成十五颗、约一斤的鱼肚丸。鱼皮丸则是将一条长长的带肉鱼皮,两面都均匀抹上鱼浆,先用滚水煮熟塑形再冷藏,等到客人点餐再处理。鱼皮丸是先烫熟、炸过之后再煎得焦焦脆脆,料理过程较繁复。

每年冬至前后,寒流袭人,这个节气,也是白甘蔗盛产的好时节。高雄甲仙区的五里埔小区,就以黑糖闻名。先将甘蔗轮番送入榨汁机搅榨,土黄色的浓稠甘蔗汁流泻出来,再将一桶桶蔗汁倒入大铁锅,以龙眼木为柴火,用最天然的方式熬煮,煮沸之后,得用铁勺不断搅拌蔗汁,使其受热均匀,还不时捞去杂质。四个半小时之后,金黄的蔗汁已浓稠凝结,他们赶忙将锅子挪到一旁冷却,再将蔗浆倒入一个用牛皮纸铺好的盘子上,再以铲子将其铺匀。

此时,再用刀子将凝结的土黄色黑糖化成一格格,最后把整盘黑糖翻过来,再剥成一颗颗黑糖。地方人喜欢吃黑糖稀饭,先熬稀饭,再将黑糖掺在热粥中,寒冬中,甜在嘴里,热在心里。

猜你喜欢
蔗汁黑糖鱼肚
砂锅奶汤鱼肚
解析三鲜鱼肚
搞点鱼肚吃吃吧(一)
过氧化氢-维生素C体系协同壳聚糖/蒙脱土复合物对甘蔗汁的脱色研究
蔗汁在甘蔗腋芽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黑糖和红糖的区别
乍暖还寒 京城地区木材市场微现鱼肚
不同温度和pH值对蔗汁品质指标的影响
不同成熟期甘蔗品质性状分析
黑糖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