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园林

2015-02-11 16:06:31
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族化海绵基础设施

微园林>TWITTER

微园林

一遇暴雨就内涝,这是我国许多城市建设长期积压下来的问题。如今,我国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全世界都是很大的,比如高速公路系统、高铁系统、高压输配电系统等,但多集中于国家层面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本身这部分投入并没有加强。后者是地方政府的职责,财力有限的时候,地方政府更多关注地上建设而不是地下部分,以此让财政发挥更大的政绩效应。所以,修路的积极性很大,路底下的事,比如排水、电力,只要三五年没事就行,毕竟官员是有任期的。

直到现在我们的马路还在不断地“拉拉链”。很多人问为什么事前不规划好?的确很少有这种规划。基础设施是需要先期投入的,如果设计比较超前,投入量就会很大,而且势必有很大部分先期投入在短期内得不到使用,很多城市负责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学习西方经验,把预期放长远。另一方面,思路也要改变,不能把城市排水安全都交给地下这根管子。现在人们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我认为,海绵城市的前提就要回到人跟自然的和谐。现代人的防雨思路是防和堵,然而,海绵城市需要疏堵结合。

——同济大学副校长 伍江

每个人从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角度来看待智慧城市,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个市民,可以从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来认识,例如是否使我们家庭能更快地智能化,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智慧的方式连接所有的电器?我们的社区服务能不能利用互联网改造?我们的就业怎么样和产业融合得更紧密?即“互联网”能不能和实体经济相结合?我们谈智慧城市的时候,需要互联网给我们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是碎片化的,各种智慧的社区服务、微博政务如何与城市的整个社区、与老百姓的全方位需求、与市场的需求和政府公共需求紧密地结合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智慧城市发展,既要借鉴国际经验,也要利用我们自己城镇化中庞大的市场空间,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的跨界经营和管理来推动,通过利益分享,把现在碎片化的智慧产品和服务整合成综合性的发展模式,实现家庭、社区、企业、产业园区和城市的整体智慧化进程。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盲目的讲究“民族化”,事实上并没有给我们的景观事业带来什么好的效果,反而造成很多景观破坏和错误的导向,越是强调民族化的地方越是容易落入俗套。恶俗的“文化”气浪把原本好好的景观穿衣戴帽似的套上了不少“人文”的枷锁,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文化浓厚但经济较落后,就成了这种所谓“民族化”的重灾区。

民族化的问题,可以看成是个性化的基础。每一个设计师或多或少的都会被烙上民族化的印迹。可是民族化不是抄袭古人或他人的东西,对于一个好的设计而言,任何可以启发思维的东西都是创作的源泉。只要我们不背上民族化的包袱,一切都顺势而为,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就在自然的表露之中。民族化的目的不是排它性,是要让人能品其味、观其形、会其神,这样作品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所谓的民族化而贴上一堆标签那就得不偿失了。

——EDSA Orient 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李建伟

猜你喜欢
民族化海绵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28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钛工业进展(2022年2期)2022-05-13 04:20:10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2
海绵是植物吗?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