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 郭凡礼
光热发电具优势 发展之路却艰辛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 郭凡礼
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正在建设、规划中和在开发的大型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的数量已达40个左右,总装机超过3 GW,但囿于尚不明朗的政策环境,绝大多数项目的实际推进十分缓慢。特别是央企主导的相关项目,在无明确电价支持的前提下,项目取得进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光热发电项目明显受制于电价政策而徘徊不前。
继风电、光伏发电大受追捧后,光热发电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其具备多重发展优势,但在我国的总体进展较慢。在“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中,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目标为100万kW,但由于技术和成本障碍,目前实际投入运营的商业电站只有中控青海德令哈10 MW项目,距“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相差甚远。光热发电要想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须加快破除目前存在的种种障碍。
相比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拥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首先,光热发电是一种高品质的清洁电力,采用成熟的储热技术后可实现全天24 h稳定持续供电,对电网更友好;其次,在该产业链中基本不会出现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是真正的环保绿色清洁能源;最后,该产业经济带动力强,产业链辐射范围涉及玻璃、钢铁、化工、机械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领域,带来的就业人数增加和经济贡献值要远高于光伏。
随着可再生能源供能比例的提高,满足用电高峰期的持续供电需求及维系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变得日益重要,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自带储能系统的光热电站恰能满足这一储能需求。光伏电站在安装和成本降低方面发展飞速,但它不能储能的劣势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相比之下,光热发电已拥有了低成本的储能方案,它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还有很强的性能改善和成本经济优化能力,因此具备美好的投资前景。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承诺,“十三五”光热发电总装机要达到500~1000万kW的规模,在这一目标下,很多现实的门槛阻碍光热发电的发展。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政策导向支持,而最为重要的是电价政策。现在地方政府已核准很多工程项目,但由于没有出台上网电价政策,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大部分已核准的工程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因此,上网电价政策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光热发电工程建设的关键一环。此外,光热发电技术较之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电站运维经验的缺乏也将为电站的后期维护带来更多挑战。
若要加快光热发电追赶光伏发电的脚步,需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做改善。从自身条件改善来看,光热发电相关设备制造业应注重自主技术创新,既要适应我国的特殊条件,又要避免走光伏产业大量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多环节简单重复、恶性竞争、贸易摩擦不断的老路,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光热发电产业。从外部环境优化来看,有关部门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启动和扩大市场,最为紧要的是出台明确的电价政策,可直接采用和风电、光伏发电相类似的光热发电标杆电价政策,这可给予光热发电投资企业、制造业明确的信号;在金融信贷等方面提出扶持和优惠政策也对光热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