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2015-02-11 09:30:46张立琴欧阳聪权王前文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立国小企业驱动

张立琴,欧阳聪权,王前文(.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

发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张立琴1,欧阳聪权1,王前文2
(1.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强国所需、形势所迫、价值所在。从国外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来看,美、德、日等创新型国家已形成了完备的创新体系,积累了许多经验,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企业主体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2015年3月,国家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

创新驱动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分为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4个阶段。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处于创新驱动阶段的主要特征有:依赖生产要素而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越来越少;很多企业克服了生产成本或汇率变化的冲击;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同时又成为形成其他新产业出现的原动力;大规模海外投资潮的出现;产业集群向纵深或横向跨行业发展;政府无为而治等[1]。可见,创新驱动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益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持续创新的原动力,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驱使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核心和实质是科技创新。

波特的创新驱动理论源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创新型国家都经历了从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规模很大,但大而不强,经济增速很快、但快而不优,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2 国外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发达国家正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下,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美国、德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战略、科技立法、制定鼓励政策、直接投资、构建服务体系等主要措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1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及方向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在20世纪初就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国家。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对其创新驱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7年的美国竞争法、2009年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到2009年的《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再到2011年的《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以及奥巴马历年的国情咨文,美国政府始终将创新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德国作为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实施创新战略旨在促进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2004年实施了“主动创新”战略;2006年首次以“高科技战略”提出了一份国家科技发展的总纲领;2010年提出了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聚焦全球挑战、着眼未来和面向欧洲等战略新重点;2012年发布了“技术激情——促进经济增长,塑造未来”的创新战略,目标在于提高德国社会对于技术与创新的开放性,促进用于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技术的研发。

日本实施科技创新立国战略,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美国家的独特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日本的发展经历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到科技创新立国的不同阶段。日本于1995年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又先后制定和实施了IT立国战略、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观光立国战略、投资立国战略、环境立国战略和创新立国战略,形成了一个立国战略体系。

2.2建立健全法律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法律制度环境

美国、法国等国通过专门立法鼓励、引导、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和转化及税收减免等。如美国建立了涵盖广泛较为完善的科技法律制度体系,力图通过法律的健全来严格规范创新主体的市场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3突出企业主体、产学研互动,建立完备的自主创新体系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创新驱动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一是制定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如德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计划和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的政策。二是构建完善的创新中介服务网络。如德国政府通过促进创新管理项目为新联邦州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小企业接受创新咨询服务提供条件,以帮助它们明确发展方向,降低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三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如美国在法律和政策上大力支持风险投资体系建立的战略性举措,包括吸引风险投资、制定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专门为技术风险大的高技术公司提供风险创业投资的金融机构网、联合民间力量成立信用保证基金等。四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如美国的产学研合作包括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科技工业园区模式、政府引导型模式。

3 启示

我国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间较晚,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但仍不够系统,一些发达国家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创新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1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环境营造

从国外经验看,创新驱动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和政府边界清晰,政府主要作用是支持基础研究、前瞻技术及共性技术研究,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而不过多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和运营。因此,我们要从国情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规划布局。注重营造创新环境,明确市场与政府边界,推动科技资源分配由行政导向市场、导向转化;由偏重供给向偏重市场转变;以企业为主体,从科技立法,制定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等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强化协同创新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率。

3.2加强科技创新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鼓励技术创新法律较少,政策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虽然时效性较强,但强制力弱,且贯彻落实不够,常存在政策“打架”的现象。鉴于此,应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调整创新驱动,着重围绕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等,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法”、“科技创新合作法”,将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等上升为法律规范,加以固化。

3.3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体制机制,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活力,应该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资金缺乏的主要问题,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根据企业的不同时期制定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计划和倾斜政策。加大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风险投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资金难题;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科技咨询、评估、经纪、推介、交易等科技服务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使中、小企业平等利用公共资源。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第三篇)国家篇(第十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张嵎喆,王俊沣.发达国家(地区)科技创新的新动向及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4):68-76

[3] 张换兆,林娴岚.美国创新战略的三个阶段及对我国的启示[J].创新科技,2011(9):14-15

[4] 张家明.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的经验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5):146-148

G321

A

1004-1168(2015)04-0026-02

2015-06-04

张立琴(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欧阳聪权(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技哲学、工程伦理研究。王前文(1985-),男,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立国小企业驱动
今夜月弯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亲密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09
Study on 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dispersion①
Analysis on the crossing obstacle of wheel-track hybrid mobile robot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澳大利亚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