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之云南地方植物类药食特色

2015-02-11 01:44:23陈黎明杨胜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性温主治云南

张 明,陈黎明,夏 丽,杨胜林

(1.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中医学的“药食同源”,药可借食味,食能助药效,二者合而为一,以发挥协同作用。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云贵高原,省内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有许多珍贵的植物资源,并且许多已被开发成为云南道地药材,成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同时,云南丰富的物产提供了大量可药食两用的各类食物。

兰氏的《滇南本草》除了对中草药的记载外,对花卉、水果、谷物、肉类、蔬菜,甚至菌类、乌鸦血等的药用价值都有记载。属谷、肉、果、菜类的有109种,例如荸荠、花红果等均可入药。笔者针对《滇南本草》中可药食两用的植物和菌类做了归类,以期从中探讨规律,为云南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中合理地运用药食同补提供可供借鉴的依据。

1 花卉类

可作为药食的花卉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其性味分类,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若性味苦寒者,多用于热病及疮痈,行泄热解毒之功。如栀子花:性味苦寒,有泻肺火之功。以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煎服,治肺热咳嗽。金银花:味苦,性寒。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金银花藤,能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芙蓉花:味苦、甜,性寒,入肺,无毒。主治清肺、凉血、散热、消肿。止咳嗽。解诸疮毒。单剂煎汤,止咳嗽。其叶可箍疮出头。木槿花:味微苦、平、性微寒。治妇人带下,男子遗精。用本品为末,放入人乳内,拌匀,蒸熟吃。

若性味为辛温之品,则可达散寒止痛之效。如:玉兰花:一名辛夷,味辛、微苦,性温。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疼、胃气疼,引点热烧酒服。大红袍:又名野黄豆、锈钉子。味苦,微涩、性温。调经活血,止血除瘀。以本品煮鸡蛋吃,治胃气痛。芭蕉花:味酸、咸,性温。主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反胃吐呃,饮食饱胀,呕吐酸痰,胸膈胀满饱闷,胃口肚腹疼痛,暖胃散痰。芭蕉花(二钱)水煎,点水酒服。治疗反胃,吐呃饮食酸痰,胃口肚腹疼痛,胸膈饱胀。

若性平味甘者,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与药膳与鸡和猪肉同煨服食,可以加强补益之功。如百合花:味甘、平、微苦,性微寒。入肺,止咳嗽、利小便、安神、宁心、定志。味甘者,清肺气,易于消散。味酸者,敛肺,有风邪者忌用。百合花(三朵)、皂角子(七个微焙),或蜜、或沙糖同煎服。金鹊花:又名大蛇叶。味甜,性甘温。可补气补血,治妇人白带日久,气虚下陷,头晕耳鸣、腰膝酸痛、一切虚劳损伤。亦可与笋鸡、猪肉同煨食用。

2 瓜果类

《滇南本草》书中载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栗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荸荠、无花果、山楂、橄榄、石榴、木瓜、枇杷、金丝桃、菱角等众多本地所产的时鲜水果,品种之繁多,令人馋涎欲滴。

大部分瓜果均为甘温之品,具有补益作用,可延年益寿。如拐枣:一名天藤、一名还阳藤。味甘,微温,无毒。治半身瘫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经络。久服轻身延年。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荔枝:味甘、微酸,性温,无毒。止烦渴,美颜色,通神健气。龙眼:主治养血安神,长智敛汗,解蛊毒,去五脏邪气,开胃益脾。葡萄:色有绛、绿二种,绿者佳。味甘,性平。服之轻身延年。老人大补气血,舒经活络。泡酒服之。佛手柑:气味辛、甘,平,无毒。治一切年久老痰结于胸中不散,煎此久服,可化痰、清火、延年。但是过于甘温之品含糖量较高,一次不可多食,过量食用易致内热,咽喉肿痛,甚或肿毒内发。

另有甘酸之品同样具有补益延年之效。如樱桃:味甘、酸,性微寒。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久服延年益寿。桑椹子:味甘、酸。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梨,味甘、酸、平,寒,无毒。甘甜多汁,除能生津止渴外,还可以止咳定喘,在民间认为是好东西。切片治汤火伤处,贴之如神。亦能治中风不语,寒症热疾,大小便不通,或胃中痞块食积,霍乱吐泻,小儿偏坠,疼痛即止。但味甘不可多食。取汁服之,定喘止咳。青梨治痨伤腰痛。

民间流传着“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之说。此话不可不信,因为有依据。桃子:味甘、酸,性温,微毒。能解邪气、美颜色。多食动脾助热,令人膨胀,发疮疖。服术不可食之。又不可与鳖同食,能发丹石毒。食桃浴水令人泻。此物有损无益,故五果列桃为下品。李子:味甘、酸。治风湿、气滞血凝。其叶治金疮,水肿。不可多食,伤损脾胃。杏子:味酸,性热。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但多食可损目劳筋。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云南居民一年四季均有鲜果相伴。但是如此丰盛的瓜,也各有其偏性,既有调补、疗疾之功,也有伤胃、滑泄之弊,若依其性味有目的地选择而食,就能相得益彰,使人受益。

3 蔬菜类

云南一年四季温和的气候造就了品种繁多的蔬菜,使云南居民得以终年享有让其它省市人们羡慕的口福。如莴笋:味苦,寒。可治冷积、虫积、痰火凝结、气滞不通,服之即效。常食目痛,素有目疾者切忌。茄子:味甘,寒。治寒热,五脏劳症,瘟疾尸劳。用醋磨敷肿毒,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内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多食损目,肚疼下痢;妇人多食伤子宫;又治偏坠如神。根、叶,治冻疮,蒸热治瘫痪。韭菜:气味辛、微酸,性温。无毒。主治解肉脯毒,归心、和脏腑,下气、散血、利水、除胸腹冷痛,多食昏神损目,酒后勿食。春食宜人,夏食臭,冬食动宿疾,近根白者,温中下气,益阳止泄。茼蒿菜:味辛、微苦,性微寒。行肝气,止疝气疼,治偏坠气疼,利小便。云芎:俗名芹菜。川为川芎,理为理芎。味辛,性温。入肝、肺二经。发散疮痈,攻疮毒,治湿热,止头疼,祛风。滇中作菜食,肚腹有积滞,食之令人发病。水芹菜:味辛、微苦,性微寒。能发汗,与麻黄同功。治妇人白带,又能损目。

每一种蔬菜都有其各自的偏性,食用时一定要依其性味适量而食,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

4 菌类

蘑菇生长于云南山区,每当夏天雨季到来时即可采挖食用,属于云南独有的山珍美味,备受当地居民的厚爱。但食菌同时也可疗伤治病,若能合理选用,也能相得益彰。

如牛肝菌:气味微酸、辛,性平。清热解烦,养血和中。但此种菌并非都能食用,兰氏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此菌生于冬、春者无毒;生于夏、秋者有毒;或带赤色,自下卷上者,有大毒;或上无毛,下无纹者均不能食,恐有蛇过其下,食之令人毒杀,不可不慎也。未食,须以姜米验之于先,若姜米色黑,必有大毒。既中其毒,须掘地浆水、或苦茶同明矾调水解之。故食用此菌要慎之又慎。

青头菌:气味甘淡,微酸。无毒。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但不可多食,食之宜以姜为使。羊脂菌:色白,味甘,性寒。无毒。主治清肺胃,去内热。惟患冷疾腹痛泄泻者忌食。帚菌:俗名笤帚菌。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和胃气,祛风、破血、缓中。多食令人气凝,少者舒气。天花菌:气味甘,性平。无毒。色白味佳。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宽中,亦治小儿五疳虫疾,食之可化。此菌晒干研末,敷恶疮可消,溃烂出头者,敷其疮边,自可痊愈。竹菌:气味咸,性寒。无毒。和姜、醋食最良。主治能解五脏六腑热结。亦治赤、白痢疾。同猪肉食,益脾补中。七星菌:生山中阴湿处,形似牛肝菌,背后有七点黄斑。味甘美、辛,性平。无毒。主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妇人尸劳、瘵症,能杀痨虫。人多忽其功效。

兰氏对各类蘑菇的偏性了如指掌,书中详细介绍了辨识有毒菌子的方法,提醒人们必须谨慎服食,以避免毒菌对身体的伤害。如:凡煮菌者,入金银器同煮,不黑可食,黑者勿用。此菌晒干研末,敷恶疮可消,溃烂出头者,敷其疮边,自可痊愈。世人多以大蒜同煮,有毒蒜黑,不知蒜见毒未必即黑,姜见毒则必黑,何若以姜验之为愈也。有毒菌类如:篦菌,形矮。有毒。困木菌,微甘,性恶。栗菌,苦,寒,人食多生瘿滞气。柏木菌,苦,寒。有小毒。苦竹菌,有大毒。枫菌,寒,涩。有毒。麻菌,苦,寒。人食发疮。柳菌,散血。人面菌,似鸡。有大毒。食之即死。番肠菌,有大毒。腐草菌,有毒。马蹄菌,形似马蹄,味苦、涩。胭脂菌,可为外科药。癞头菌,味辛。食之令发苍。番花菌,背黑面赤,误食损齿落发。

另外,五色诸菌外,复有反黄、反青、反白、反黑、反赤诸菌,不可食。五色诸菌,人多不识,往往不细为分别,误将毒菌视为无伤,致令毒杀,深为可悯。今特一一分别详明,使人知所采择。凡有未识者,宜加姜米或金银器同煮,倘有黑色,断不可食。青、黄、赤、白、黑五色菌可食。五菌之外,其色必杂色,必须种种审明,方可采用。倘若分辨不明,则会误伤性命,故切宜慎之。

可见,正确掌握每一类食物的特性、偏性,就可在日常饮食当中合理选用,于食补同时进行药补,可使药物对身体的毒性降至最低,在满足口感、享受美味饮食、获取丰富的营养之时,兼获治病保健补益的目的,岂不两全其美呢。

[1]兰茂原著.于乃义,于兰馥.滇南本草[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2]诸葛连祥.学习《滇南本草·卷一》方药运用的体会[J].云南中医杂志.1983,(5):56 -57,27.

[3]施奠邦.中医食疗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项平.中医食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药膳食疗,2002,(11):2-3.

猜你喜欢
性温主治云南
冬菊吟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暖胃可饮桂花茶
长寿(2019年1期)2019-03-18 03:27:33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0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鬼笔科名录
老人多吃红糖可延年益寿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