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特征研究现状及建议

2015-02-10 05:40王继强钟名扬陈天宇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群体大学生生活

王继强 钟名扬 陈天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大学生网络生活特征研究现状及建议

王继强 钟名扬 陈天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民众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人中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一个优秀群体,他们在网络生活中的表现一直是高校工作者密切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对前期有关大学生网络生活特征和对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就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及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大学生 网络生活 特征研究

根据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较2013年底增加了1.1个小时。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网民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1]。大学生凭着他们的活跃思维,强大的接受能力,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参与者。网络生活状态已经成为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一、有关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和特点规律的研究概述

1.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

多数研究者从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角度出发,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主要有:

(1)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相当普遍[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交友聊天、查找资料、收发邮件、浏览新闻、娱乐消遣和就业求职等。学生的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空间,网上生活成为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行为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现实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生使用网络信息的目的多元化[3]。使用网络信息的目的性不仅制约学生的网络行为,而且对于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都有导向作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使用网络信息的目的各异,导致校院生活中的各种亚文化圈。

(3)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利用率大,但是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于网上复杂的信息并不具备理性的分析能力,网络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4)大学生掌握网络学习能力强但自控能力较弱。因为在中学时期甚至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网络,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很快地利用网络资源接触新鲜事物。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在其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日益增加。并且在互联网的互通的世界里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取各种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良好的自制能力。

(5)大学生群体出现由于上网过度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由于上网过度,部分学生有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甚至有自杀意念,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

(1)网络成瘾问题[4]。有部分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中,主要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信息,网络赌博,玄幻小说等内容。过于沉迷网络不仅影响身心发展,更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

(2)网络道德失范问题[5]。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因此,谎言、言语暴力、反动言论、作弊、抄袭、侵权等不当行为,甚至犯罪行为都有发生。

(3)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各种不安全因素层出不穷,个人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网络消费等安全问题日益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

(4)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由于过于依赖网络而导致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某些大学生上网后行为不能控制,或通过上网逃避现实,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严重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3.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问题的对策

(1)变革高校德育工作方式。打破过去那种封闭、被动、和信息滞后的德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打造出一种开放式、能动式、教育资源丰富的德育空间。新的德育环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开放观念、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切都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坚实的基础。

(2)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6]。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体,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其中,在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则很可能会放纵自己,偏离道德的轨道,因此,养成学生的道德自律,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

(3)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大学生需要具有一种新的文明素养即网络文化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而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学生不仅要区分其正确与错误、有用与无用,提高自身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而且要学会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善于运用科学信息,使自己不仅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成为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7]。由网络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如上网成瘾、网络孤独症等都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要开展以网络活动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开展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讲座或讨论,举办计算机技能比赛等活动。同时多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兴趣,改变单一的课外生活方式,使课外活动对不同类型、性格的学生都有吸引力。

(5)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8]。要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高校应加快网络建设步伐,统一安排,扩大开放度。

综合分析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因素可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外因看,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技术发展、上网费用降低及智能手机等上网设备的普及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处在互联网世界的包裹中。唾手可及的上网体验,使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种外部的影响力一直在扩大,而不是减弱。从内因看,由于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需要,交友的需要,购物的需要,求职的需要等有赖网络实现,并且现实情况是借助网络能得以快速实现,因此网络生活已经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法割裂。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内容更趋丰富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4年,有60.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非常愿意的占13.0%,比较愿意的占47.0%。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其中非常喜欢的占6.7%,比较喜欢的占37.1%。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尤其是10至19岁网民网上发言积极性最高,占50.2%;其次是20至29岁的网民群体,占46.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年群体网上生活的内容不断丰富,并且网民群体内部和群体间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青年群体网上言论等行为的后续影响问题值得高校工作者深入研究。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群体当然不会置身事外。借助网络空间,网民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成本低,创造了新的价值。由此可见,网络空间“新公共领域”的特征在不断提升青年群体,包括大学生群体的参与话题讨论热情,大学生群体网络参政议政,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反映民生、建言献策逐渐成为常态。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影响。高校工作者一定要努力扩大青年大学生们的网络生活空间的影响力,加强舆论引导,对时事、民生问题和群体话题要及时发声,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理性表达意见的意识和能力。

三、建议

迈克尔认为:“青年文化的真相是青年把他们关于工作、家庭和未来方面的问题移植到自由时间中了。”大学生网络生活就是他们自由时间应用的主要场所。随着通信技术4G时代的到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通信的资费将进一步降低,大学生使用移动网络的门槛大幅降低,网络生活的便利性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将是大学生在网时长拉长,网络生活状态将更持久。广大高等院校的工作者面对这个课题一定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努力帮助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适应性,收获网络时代带来的红利,尽量减少网络时代负面产品的影响。

1.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工队伍要形成工作合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做好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建立并形成自己的校园网络生活圈、文化圈。例如开辟网上的学业服务工作平台、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平台,等等,让广大学生享受学校网络生活圈建设的红利,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在网络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2.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全面进入网络化时代,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元素和载体,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找到自己的网络平台载体,不能校园文化生活和校园网络生活两张皮,要全面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在校园网络生活中的全覆盖,然后不断提升吸引力,为大学生建立网络生活家园。

3.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的深入研究,并不断细化研究方向,多支持实践类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高校应该做好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影响力,贴近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提供网络生活平台。例如新时期如何运营管理好自有的微信公众平台,怎么扩大覆盖面,如何提升影响力?大学生网上生活的行为失范问题如何解决?如何与社会网络平台实现差异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尽快占领阵地,不断提升工作的覆盖面和平台的吸引力。

4.相信学生骨干,依靠学生骨干,不断创新高校网络工作平台工作机制。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体是大学生,发挥好学生骨干的作用对提升学校网络生活平台的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要把学生骨干培养成为学校各类网络平台的“店长”。校级平台有校级“店长”,二级单位和部门有二级平台的“店长”,到了班级层面还有班级“店长”。通过“店长”梯队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网上平台主人翁意识。学校的“店长”队伍建设好,培养好,才能实现学校网络生活平台的不断升级换代,永葆青春活力。

综上所述,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生活所占的比重会不断提升,各高校在新形势下一定要未雨绸缪,多做研究多做尝试,主动承担大学生网络生活家园的建设重任。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工作者们应该更注重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建设当代大学生喜爱的网上生活家园,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适应时代需求的服务。

[1]第35次CNNIC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2015)[EB/OL].http://news.mydrivers.com/1/381/381898.htm.

[2]王莉,姜忠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5).

[3]危红.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7).

[4]王军.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

[5]蔡艳丽.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7).

[6]周洪亮,史甲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7]周印.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4).

[8]傅俊卫.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3).

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群体大学生生活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