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霭春与《颜习斋学谱》*

2015-02-10 22:23吕奕炜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籍中医药大学天津

谢 敬,吕奕炜(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

郭霭春与《颜习斋学谱》*

谢敬,吕奕炜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93)

郭霭春是著名医史文献大家,著述颇丰。郭霭春46岁才涉足医史文献研究,却能独辟蹊径而自成一家。郭霭春出入文史的大史料观如何形成,其鲜为人知的非医著作如《颜习斋学谱》、《续资治通鉴目录》、《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等,当值得注意与研究,或可给后人以答案。尤其是作于崇化学会期间的第一部著作《颜习斋学谱》,对其中年以前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郭霭春;颜习斋;崇化学会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5.01.01

郭霭春(1912—2001),又名郭瑞生,世居天津,其“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1],为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大家。

1957年,天津成立中医学校,次年并入新创立的中医学院(即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2],46岁的郭霭春由中学教员转任医史教员。大规模利用地方志资料编纂而成的《中国分省医籍考》是郭霭春的一部得意之作[3]。郭霭春涉足中医文献研究之初,看到中医医籍书目只有日本人的两部著作——丹波元胤撰成于道光年间的《中国医籍考》和冈西为人著于民国期间的《宋以前医籍考》比较完善,对此深感不安并引以为耻,遂以其出入文史的大史料观,独辟蹊径,利用地方志这一外人不曾涉及的乡邦文献,从中钩稽医籍书目资料。自1958年始,历27年完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分省医籍考》,全书近两百万字[4]。巧合的是,“搜罗百氏,采访四方”的《本草纲目》也用了李时珍27年的光阴[5]。

郭霭春一直认为欲继承发扬中医,“非致力于中医文献不能收功”,尽显其小学功底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书,虽历十年动乱亦未中辍,20世纪80年代出版之后,为翘楚之作,一时洛阳纸贵[6]。后又完成《中国医史年表》、《伤寒论校注语译》、《金匮要略校注语译》诸书,无不“精研覃思,务求本义”[7]、“精思博考,探究厘正”[8]、“遵古训,谨严不苟;明新义,实事求是”[9],为中医文献整理和阐释作出了重大贡献,亦奠定了其医史文献研究大家的地位。

1 郭霭春推崇颜习斋的学术思想

颜习斋即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字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少习经史,22岁学医,之后又学兵法技击,24岁即开家塾训子弟。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习斋”既是其字号,又是其主办的学校名称,彰显颜元的教育志向[10]。

郭霭春甚是崇拜“见理于事,因行得知”的唯物思想家颜习斋先生,其《颜习斋学谱》一书,从颜氏学说、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方面介绍颜习斋的学术思想。

首先推崇颜氏学说之“崇实思想”。“在他(颜元)的学术思想中,‘复古’和‘致用’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心目中的‘先王’,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化身;而他的‘致用’主张,却正是他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复古’与‘致用’,构成了他的伟大的‘崇实主义’思想主张”[11]。

其次,颜习斋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反“宋学”的基础之上,宋学或可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程朱之学的主要罪状,就是不能“以学术致君父之安,救君父之危”,以致使宋明两朝,皆亡于异族。在这位民族意识很强的崇实主义思想家看来,“宋学”的危害性委实不小,因此他决然给它定下结论说:“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

最后,关于颜习斋的教育思想,郭霭春说:“颜氏的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即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能以‘敬其事’的态度,终生朝着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有着强健的体魄,允文允武,劳动观点很强,而能修德立业的人。”[11]颜习斋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一种把学生的实际经验与书本道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力量。只有这样,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能达到“所学即其所用,所用即其所学”的境界。

《颜习斋学谱》书成之后,社会动荡,直到1958年才得以刊行。

2 知人论世:崇化学会郭霭春写成《颜习斋学谱》

《颜习斋学谱》是郭霭春的第一部著作,历经20年依然念念不忘力求刊印。其何以对颜习斋先生情有独钟?《孟子·万章下》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12]此为“知人论世”,谓论其世乃可深知其人其学,若此亦须钩沉青年郭霭春之经历。

民国19年(1930),19岁的郭霭春考入天津崇化学会历史专修科,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从此与崇化学会结缘一生。

崇化学会由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严修于民国16年(1927)创办。严修(1860—1929)字范孙,生于天津,乃前清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绝意仕途,民国初年告病回津家居,致力于民间教育,兴办私学[13]。作为南开鼻祖的严修慷慨出私产办学,协助张伯苓筚路蓝缕,缔造南开学校,建立从小学、中学、女中到大学的南开学校体系[14]。晚年的严修“鉴于国学日微,将有道丧之敝惧”倡议成立一个教授国学的团体,得到天津士绅华世奎、金钺、林墨青等热烈响应,取汉武帝诏“崇乡党之化,以厉人才”之意,冠以“天津崇化学会”之名。

民国25年(1936),25岁的郭霭春致力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专攻史学,喜读毕鉴”,仿司马温公《资治通鉴目录》体例而作的《续资治通鉴目录》正进入关键的收尾阶段,“时更五载,屡作屡辍,迄于丁丑(1937),始克成编”[15]。然而学术史关于清代部分,郭霭春并不注意当时最突出的考证学,所崇拜的则为“见理于事,因行得知”的唯物思想家颜习斋先生。因此辑录有关资料,写成《颜习斋学谱》一稿。

民国24年(1935)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同年底,北平爆发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天津青年学生热烈响应。“明彦通才”的郭霭春此时正任教于崇化学会,与津门殷墟文字学家王襄、训诂学专家裴学海等人交游,不断切磋学术。民国25年1月的《益世报》刊发《崇化学会概况》为题的长文,文中特别对郭霭春等三人取得的可观成绩予以评介[16]。

虽是一介书生,身处天津的郭霭春切身感受着抗日救亡的紧迫,并非埋首书斋不关心国家兴亡,在编写《续资治通鉴目录》这纯学术著作之余,也想用手中的笔做点什么。很快《颜习斋学谱》写成,并和商务印书馆进行商印,然不久华北沦陷,事遂中止。迨至抗战胜利,印书之议甫定,又值全国解放,依然未果。

3 以意逆志:《颜习斋学谱》对郭霭春的影响

《孟子·万章上》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12]以意逆志,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在此“以意逆志”推测《颜习斋学谱》对郭霭春的影响。

国家正在危难之中,郭霭春一提倡颜元学说的“崇实思想”和爱国主义,二赞同颜元“以学术致君父之安,救君父之危”而非埋首故纸堆之哲学思想,三更实践着颜元的教育思想。

崇化学会与南开学校同为严修参与创办,一传统教育,一新式教育。故崇化学会并非一味复古尊经和排斥“西学”,而是以传统伦理文化的自律作为救助之道,提倡国学,作为新式教育的补充。其教学内容并非限于四书五经,而是包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音韵学》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郭霭春在日后亦能用《史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吕览》等医学以外的古籍校注《素问》[17]。

郭霭春一生,亦如颜习斋以教学、行医为业。天津沦陷,他拜宝坻名医赵镕轩为师,学医4年。他长期主持崇化学会的具体事务,建国后又任崇化中学的校长,直到1958年前后到天津中医学院从事医史文献的教学研究工作,对弟子耳提面命,金针度人,教学、著述之余亦业医[18]。崇化学会能在艰难困苦,经费拮据之中坚持到建国后,可谓与郭霭春的坚持和教育思想息息相关。

20年后,《颜习斋学谱》一书终于1957年与商务印书馆再续前缘,刊行于世,“在此数年之间,经过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感觉以前稿内,存在诸多观点错误以及认识模糊之处,自从党和政府提出百家争鸣号召之后,经将旧稿加以改写,以期初步系统地介绍颜习斋先生学术思想”[11]。是年郭霭春46岁,而颜习斋对其中年以前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4 结语

郭霭春因医史文献研究而享负盛名,在学术上独树一帜,为当代治儒通医的大家,实是中年以后方才步入此领域,其何以能后来居上,在医史文献研究领域独辟蹊径,硕果累累,其非医著作如《颜习斋学谱》、《续资治通鉴目录》、《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补北周书艺文志》等文史著作[19],当值得注意与研究,或可给后人以答案。

[1]李志庸.缅怀郭霭春教授,为发展中医教育事业而努力[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1(1):56.

[2]戴锡孟.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

[3]罗根海.继承创新的楷模——忆郭霭春教授学术人生二三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1(1):53.

[4]郭霭春.中国分省医籍考·序[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

[5]钱超尘,温长路,赵怀舟.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6]张伯礼.津沽杏林三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28.

[7]吴仕骥.精研覃思,务求本义——郭霭春先生《金匮要略校注语译》学术特点简述[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57.

[8]吴仕骥.精思博考,探究厘正——简述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4):200.

[9]罗根海.浅忆郭霭春教授对《素问》的校释[J].河北中医,2001,23(8):636.

[10]高莹,张子健.颜元“习斋”名号考述[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117.

[11]郭霭春.颜习斋学谱[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3,16,95.

[1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215,251.

[13]司霖霞,梁茂林.严修与天津南开私立学校的设立[J].贵州社会科学,2012,33(11):134.

[14]龙飞,孔延庚.张伯苓与张彭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43-44.

[15]郭霭春.续资治通鉴目录自序[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6.

[16]贾长华.从崇化学会到崇化中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40.

[17]罗根海.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评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2):66.

[18]文铸.略论古医籍校勘法则——郭霭春教授校勘《素问》十二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3(3):26-28.

[19]董尚朴,李会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略述郭霭春先生学术贡献[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1(1):54.

GUO Ai-chun and YAN Xi-zhai Academic Infrastructure

XIE Jing,LV Yi-w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GUO Ai-chun had published a lot of books and was to be known for his work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istory and literature.His first experience with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 was at the age of 46.He surpassed the formers and invented a new way of doing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His writings on some other subjects expect medicine,such as YAN Xi-zhai Academic Infrastructure,Continued Restructure Directory,The Addition to The Records of Art and Literature in Qing Dynasty and so on are quite helpful for his theory. Especially,his first text,the YAN Xi-zhai Academic Infrastructure,during his working in Chong Hua institute,cover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 before his middle age.All his works need our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or understanding his systematic and unique view of fil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GUO Ai-chun;YAN Xi-zhai;Chong Hua institute

R22

A

1673-9043(2015)01-0001-03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2005098)。

谢敬(1979-),男,博士,馆员,主要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2014-11-28)

猜你喜欢
医籍中医药大学天津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如果天津有“画”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民国中医医籍特色探析
天津卷
《天津之眼》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天津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