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青春褚振洲
1.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2.呼伦贝尔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郎青春1褚振洲2
1.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2.呼伦贝尔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目的 分析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之后的疗效及其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0%,实验组治疗后膀胱余尿量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及血糖的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明显比治疗前少,并且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莫沙必利;胰激肽原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的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因糖尿病植物神经的病变而引发的以膀胱平滑肌麻痹及排尿功能不全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可高达40%~80%,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莫沙必利为5-羟色胺4( 5-HT4) 受体激动药,通过对5-羟色胺( 5-HT) 不同受体的多重作用实现其促动力效应,增加纵行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振幅,从而增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强度,减少膀胱剩余尿及排尿次数。而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血管舒缓素或者胰激肽释放酶,主要是在动物胰腺当中所提取出来的蛋白水解酶,其能够让激肽原降解变成激肽,从而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并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实现调整血压的作用。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莫沙必利和胰激肽原酶对于此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结石、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等器质性膀胱阻塞因素。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共有17例,女性患者共有13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是(58.2±5.7)岁,病程是5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9.72±1.23)年,夜尿次数为2~13次,平均夜尿次数(6.3±1.1)次;在实验的3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共有16例,女性患者共有14例,年龄为26~77岁,平均年龄是(57.5±4.8) 岁,病程是6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8.87±2.14)年,夜尿次数为2~12次,平均夜尿次数(5.8±2.2)次。在临床上将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降糖、降压、调节血脂、胆固醇等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降血糖,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或运动,并定期进行排尿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胰激肽原酶注射剂(国药准字H20067914)治疗,1次/d,40 U/次,1周后将注射剂改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批号1012531),每日120 U,3次口服,连用2周。另外加用莫沙必利(批号101116),5 mg/d,分3次服用,连用3周。
表1 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项目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P治疗前治疗后tP膀胱尿余量(mL)213±9143±1110.16<0.05223±9281±158.34<0.05空腹血糖(mmol/L)12.5±3.46.4±2.48.03<0.0512.6±4.26.5±2.36.98<0.05餐后2 h血糖(mmol/L)16.3±5.78.7±3.26.37<0.0517.3±5.38.6±3.27.70<0.05胆固醇(mol/L)6.8±2.24.2±1.35.57<0.056.6±2.44.3±1.14.77<0.05实验组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胆固醇水平。显效:临床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以及体征消失,经B超检查,尿后膀胱余尿量少于50 mL;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尿后膀胱余尿量在50~100 mL之间;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无变化[1]。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
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差异显著,但两组变化幅度相差不大,实验组膀胱余尿量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9 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是70%,χ2检验值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所示。
糖尿病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当前在临床上仍没有被完全的阐明,现阶段还普遍认为其主要是由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也就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受到损伤而导致。当副交感神经受到损伤时,就会使得膀胱的收缩力减弱,而交感神经受到损伤时,则会对膀胱三角肌与膀胱内括约肌加大了排尿的阻力。糖尿病的神经源性膀胱在现阶段临床中还没有找出特效治疗方法,一般都是针对于原发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并加以营养神经及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等药物进行治疗。而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血管舒缓素或者胰激肽释放酶,主要是在动物胰腺当中所提取出来的蛋白水解酶,其能够让激肽原降解变成激肽,从而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并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实现调整血压的作用。同时,其还能够将纤溶酶原激活,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并降低血黏度的抗血栓,从而形成与防止基底膜进一步增厚。胰激肽原酶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扩张药,主要应用在因糖尿病而引发的微循环性障碍,比如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等。莫沙必利为5-羟色胺4( 5-HT4) 受体激动药,通过对5-羟色胺( 5-HT) 不同受体的多重作用实现其促动力效应,增加纵行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振幅,从而增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强度,减少膀胱剩余尿及排尿次数。
在该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上以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据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大约为40%。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提取自动物身上,对血管具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同时还能对患者起到抗血栓、调节血压、抗血凝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胰激肽原酶作用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以增强患者的内括约肌、逼尿肌和膀胱三角肌作用,使膀胱的敏感性有所恢复,并且泌尿系统相关肌理也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莫沙必利是一种受体激动药,具有一定的选择特性,可通过增加纵行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振幅来达到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强度增加的效果,从而有效减少患者的膀胱余尿量,并减小排尿的频率[8]。结果表明,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其疗效远甚于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差异显著,但两组变化幅度相差不大,实验组膀胱余尿量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是70%,两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仅为7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比采用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邓国忠,潘爱明,衡卫军,等.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5):801-802.
[2] 王红星,赵春玲,赵得军,等.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84-2786.
[3] 付鸿玉,刘海彤,刁迎斌,等.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8):172.
[4] 樊秀红.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4,7(12):62-63,64.
[5] 孙艳梅.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4(34):303-304.
[6] 王宁,张喜婷,江芳芳,等.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脂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4):636-638.
[7] 杨俊,范维,杜亚丽,等.胰激肽原酶治疗56例早期糖尿病肾脏患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5(11):854-856.
[8] 邹嵩.臭氧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4(10):2256-2258.
R694
A
1672-4062(2015)04(b)-0044-02
2015-01-24)
郎青春(1972-),女,蒙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