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平平
对症出方:一株玉米的全程解决方案
文/于平平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墨西哥和秘鲁,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中国是全球最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之一,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主要可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种。
【图示】 玉米种植情况
一株玉米的一生,从一粒种子开始,用金色的果实绽放,以秸秆还田的形式跟世界告别。一如一个人的一生,从生到逝都少不了全程的呵护和灌注。作为大田作物的主力军,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每一步,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来自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病害防治等与之贴合的方案的保驾护航。特别是随着大户时代的到来,专注于一种作物的全程解决方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成为农资行业企业新的竞争战场。
良田+良种+良法配套助力栽培
如何提高玉米的增产增收是致力于一株玉米全程解决方案的发端和目标,其中高产一直是玉米的永恒课题,提高玉米单产量更是大户时代行业企业大户都绕不开的敏感点。其实,我国玉米种植单产潜力巨大,怎样充分发掘释放这份潜在的产量,为增产再创新高,除却常规的一些方法和举措之外,就要在“精”的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方法,无论是栽培、施肥,用药,田间管理,植保都要跳出固有的传统模式,科学合理的为玉米增产配置方案。
对于增产,土方都是靠盲目的走量,认为只要增加种植力度加大密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看来春种一粒籽,夏(秋)收万石粮,一株玉米的高产,七分种,三分管,高产首先从良田开始,深耕整地,做好土壤管理;其次要在良种上下足功夫,选种要择优,选育适宜粒收的高产品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也为后期的机械化粒收打下很好的根基;接着良法配套,发展覆膜栽培,为玉米增温保墒,提高增产增收效果。这样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玉米栽培水平。
量身定制玉米营养“一日三餐”
成功就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同样,玉米高产增收方案也需要遵循极致法则。河南省修武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黄玉莲团队就结合当地作物的实况,创新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夏玉米超高产栽培集成新技术,“作物早晚餐玉米高产解决方案”,为玉米高产量身定制出了独具一格的“一日三餐”。黄玉莲团队就在既有方案基础上,加强了种子营养和叶面营养,制定了作物早、晚餐玉米高产解决方案,真正把玉米的营养需求精准到早中晚的三餐供给上。早餐,施用BSN拌种肥,重点激发玉米萌芽势能;午餐,施用固体化肥,给玉米的亩穗数提供能量保障;晚餐,施用CSF12液体化肥,着重护航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每一餐都因时制宜,统一施用复合肥50公斤,12元素液体化肥500倍液喷雾,拌种肥(早餐)+底肥 (午餐)+优质叶面肥(晚餐),按需为玉米提供源源不断的成长营养能量。不断强固玉米根系,增强玉米后期抗病性和抗逆能力,提高玉米的出苗率,苗穗数量,穗粒数和粒重,从而释放玉米的增产潜力,拔高单产值,达到增收的优质效果。
按需施肥 科学配置 全程营养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特点。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叶优良表示,就像人不同年龄需要相应的营养搭配一样,一株玉米除了来自光和水的营养外,还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那么如何科学施肥,实现营养均衡呢,和黄玉莲团队的早晚餐营养不同,叶教授认为一株玉米在短暂的90多天的生长期内,都需要肥料的投入,即全程施肥。
农业谚语有言,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肥料是玉米整个生长期不可或缺的营养食粮,也是投入最大的生产资料。现在肥料市场品种繁多,肥料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更时有发生,到底该用什么肥料,很多种植大户和农民都会很迷茫,在施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误区和错误。有的农民会采用“一炮轰”,有的施肥过量,有的施肥不足,这样都给玉米增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叶教授的全程施肥方案就科学合理的规避了这些用肥认知。他强调全程施肥就是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均衡供应养分。保持“三平衡”,即养分数量上要平衡(氮、磷、钾配比合理,大量元素和中微元素配比合理,有机、无机配比合理);时间上要均衡(前期中期后期均衡分配,种肥,追肥结合);空间上要均衡(满足根系生长发育的需要,施肥位置、深度)。同时在玉米选肥上要根据根作物类型、土壤特点、施肥方式、施肥习惯,施用时间选择肥料,保持氮磷钾种微量元素平衡供应,保持前期后期养分平衡供应;保证质量,不贪图便宜,慎用新型肥料,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其实也就是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的施肥技术来为玉米提供贴合的增产方案,为玉米高产提供营养保障。
“全程施肥就是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均衡供应养分。保持“三平衡”,即养分数量上要平衡;时间上要均衡;空间上要均衡。“
玉米虫害防治“飞”起来
一株玉米的全生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拔节、 大喇叭口期、抽雄、孕穗、成熟6个时期。其中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和孕穗期病 虫害较多,是玉米栽培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时期。所以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即植保也是玉米高产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发轫阶段。
以往玉米病虫害防治大多采用人工施药,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存在随意兑药,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而现在随着种植大户的出现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要尽量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作物农药残留,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植保无人机就应时而生,玉米虫害防治进入“无人机时代”。
作为植保无人机领航者的无锡汉和航空就是农业飞防植保中的姣姣者。据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中介绍,汉和航空3CD-15超低空飞行植保无人机可以为玉米提供全程飞防植保方案,分别针对玉米在苗、穗、花粒期的虫害进行无缝的飞防植保。汉和3CD-15超低空飞行植保无人机,不受地面环境限制,操作简便,把农药扩散开来,施药均匀,喷雾细致,玉米叶的背面也能喷洒上农药,主要防治玉米中后期玉米螟、棉铃虫、大小斑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等病虫害。无人机单次起降载药量15公斤,喷洒效率2亩/分钟,一人可实现20亩/天,施药机械效率高、不损伤作物、劳动强度低,效果好、立体性强。且使用成本较低,一天500亩,12人动力费仅0.1元每亩。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大大提升应对玉米重大、突发病虫害的防空能力,也提高了玉米植保机械化水平,为玉米高产增收提供便利,增加效益。
机械粒收 打通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一株玉米来到了最后的阶段是便是收获,如何实现高效率的收获也离不开作物解决方案的保障。正如佟屏亚教授所说的那样,如果从玉米选种的时候就选用适合粒收的品种,那么在收获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机收,即打通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
一株玉米最后一道工序还是要以一粒种子的形式回归,如何向增产增收要效益,玉米如何卖,玉米如何实现全株利用,即玉米全产业链,是玉米最终的课题。
我国玉米机收面积一直比较低,但伴着城镇化进程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玉米机械收获面积也在迅速增加。佟教授算了一笔账:“人工收获1亩地的玉米,一般需要2个劳动力,以现在的劳动力平均成本计算,每亩地成本260~300元,加上收获后的晾晒和脱粒,总成本大概350元以上。而采用机械直接收获籽粒,亩成本80元左右,加上籽粒烘干,每亩玉米收获成本200元左右,比人工收获至少减少100 ~ 150元,相当于1亩玉米增收10%~12%,不但简化了作业工序,还节约大量劳动力,比较效益十分明显。”而且,玉米机械粒收作业不仅能够直接收获籽粒,而且在破损率、落籽率、收获速度等方面也优势明显。在机械收获籽粒的同时,还具备可处理秸秆的能力,如粉碎直接还田、打包供作生物燃料、作为黄贮饲料等,也可以充分挖掘玉米全产业链的无限价值,既帮助农民获得多重收益,也有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粮食污染和环保问题。
一株玉米最后一道工序还是要以一粒种子的形式回归,如何向增产增收要效益,玉米如何卖,玉米如何实现全株利用,即玉米全产业链,是玉米最终的课题。
我国种子市场规模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中国主要作物种子中玉米的商品率相对是最高的,但进入大户时代,如何继续深挖玉米的全产业链,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让“老玉米”焕发新的商机和机遇,显得尤为重要。玉米收获后,以最原始的形式种子呈现,除却基本的加工外,想卖出高价还需要对玉米的产业链进行拓展拉长。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粮食作物,除了最基本的初级食品、饲料加工以外,还出现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发酵工程等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度的加工。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总编、《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研究员冯卫东表示,一粒玉米种子的全产业链存在着无限的可开发性,玉米种植大户可以选择与玉米深加工企业合作,将玉米粒做简单的深加工,例如加工成玉米油,其中要选择品牌食用油企业进行合作,如鲁花,然后给产品穿一件“好衣服”(给产品做一个好包装),形成玉米油品牌,接着利用现代化传播工具(微博/微信)进行营销传播,解决玉米库存局面,通过深加工向要增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