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虎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意思很简单,就是让我们有独立思考精神,不能始终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对的,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并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敢于怀疑书本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现今,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已是小学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让学生“敢问”
1.营造“敢问”的氛围
受中国当下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敢对书本和课堂学习的知识提出质疑,认为凡是书上的知识都是对的,所以要使学生拥有质疑问难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敢问问题。那么,在课堂中,营造敢问问题的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在某些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要主动鼓励学生问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提出表扬,激发学生问问题的兴趣,从而在班级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预留“敢问”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提问环节。可以是在每节课上课的开始,让学生提出预习和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在结尾,让学生提出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创造“敢问”的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示范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教师通过问一些问题,启发学生了解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使学生“好问”
1.树立“好问”的信心
现在的小学生都没有好问的习惯,原因主要有三点:①胆小,紧张。学生害怕提出的问题受教师责备或被同学耻笑,因而不敢发问。②满足于一知半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对知识已经掌握,不再继续深入地思考,不愿生疑发问。③有的学生受知识、年龄、生活经验等的限制,难以把握知识要点,更难以生疑发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力树立学生的好问信心。
2.激发“好问”的兴趣
在学生的提问环节中,为培养学生好问的兴趣,教师可利用竞争、奖励等形式来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从而形成好问的好习惯。
3.创设“好问”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发问。尤其对课本中某些有争议的地方,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三、教学生“会问”
1.学会字词的质疑方法
一篇课文有若干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学会审题的质疑方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内容、思想重点往往可以从文题看出来。学生学会分析文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
3.学会从关键词语质疑的方法
当课文中出现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时,可以从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上进行质疑,教会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4.学会从重点句子质疑的方法
重点句子,包括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含义深刻和感情色彩深厚的,与上下文关系密切的,在篇章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重点句子生疑发问。
5.学会从写作角度质疑的方法
明白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明白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布局谋篇及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中、高年级学生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6.学会从抓文本空白质疑的方法
有的课文往往有省略、跳跃的地方,我们可以针对作者留下的这些“空白”提出问题。我在教学时都会巧妙地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质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让他们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课文。学生只有学会了质疑,才会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即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黄圩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