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霞 朱孔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 222100
蒙脱石散联合抗炎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尚明霞朱孔平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222100
摘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抗炎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蒙脱石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n=41例)与蒙脱石散联合复方地芬诺酯(对照组,n=40例)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41例患者成功随访38例,有效34例,复发4例,有效率89.5%(34/38);对照组40例患者成功随访37例,有效21例,复发16例,有效率56.8%(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美沙拉嗪比蒙脱石散联合复方地芬诺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抗炎蒙脱石散治愈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是内科门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该病主要是以下腹部疼痛、不适、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和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临床亚型,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而炎性介质在这一亚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中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的主要目的仍处在改善当前症状阶段,远期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我院试用蒙脱石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一定远期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内科门诊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1例,男30例,女5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6±5.8)岁,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肠镜等相关检查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并排除乳糖不耐受、胆汁酸吸收不良、乳糜泻、憩室炎、消化道术后性腹泻等多种相关性疾病,诊断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将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基本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并指导良好正确的饮食、起居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蒙脱石散作为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美沙拉嗪500mg/次,对照组服用复方地芬诺酯2片/次,均3次/d,疗程4周。
1.3疗效判断患者肠易激相关症状如下腹部疼痛不适明显缓解或消失、每日大便次数减少或便次每日1~2次、便质改善或大便成型为当前治疗有效,否则判断为无效。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患者肠易激相关症状无反复为远期有效,否则为远期无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肠易激相关症状如下腹部疼痛不适、每日大便次数、便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41例患者成功随访38例,有效34例,复发4例,有效率89.5%(34/38);对照组40例患者成功随访37例,有效21例,复发16例,有效率56.8%(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复杂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导致多种炎性介质、神经递质、胃肠激素如IL-10、IL-8、IL-6、IL-1、组胺、5-羟色胺(5-HT)、类胰蛋白酶等在患者肠道局部积聚或外周血液中浓度明显增加,它们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和感觉神经元, 造成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产生IBS相应临床症状[2,3],虽然目前治疗方法和药物繁多,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4],缺乏方法的特效性和药物的有效性。抗炎药物美沙拉嗪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该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抑制化学介质和抗体分泌,同时对淋巴细胞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但能降低外周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还可在肠黏膜局部发挥抗炎作用[5],这种作用机制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理论支持,不但能取得当前效果,还可能取得很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常规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复方地芬诺酯,其止泻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而达到止泻目的,该药物无抑制化学介质和抗体分泌的作用,对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也无抑制作用,因此该药物虽能收到很好的当前效果,但很难取得远期治疗效果。蒙脱石散是一种多面体矿物质吸附剂,该药物不但能吸附肠道有害物质和止泻,还能有效修复炎性介质损伤的肠道黏膜,与抗炎药物联合使用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两组当前肠易激相关症状如下腹部疼痛不适、每日大便次数、便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疗程结束后6个月成功随访的患者资料可以看出,患者远期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抗炎药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远期效果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40.
[2]Dinan TG,Quigley EM,etal.Hypothalamic-pituitary-gut axis dys-regulat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lasma cytokin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J〕.Gastroenterology,2006,130(2):304.
[3]崔立红,彭丽华,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5):488-491.
[4]宋军,侯晓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2012,17(2):71-74.
[5]萧树东,许国铭,主编.中华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6.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R5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