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炮制沿革及临床配伍应用

2015-02-09 19:47:28鲍永娟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炮制生姜半夏

鲍永娟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 中药房,江苏 淮安 223200)



半夏炮制沿革及临床配伍应用

鲍永娟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 中药房,江苏 淮安 223200)

半夏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中药半夏取该植物的干燥块茎入药,其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未经炮制的半夏毒性较重,因此其炮制及临床配伍尤为关键。对半夏的炮制沿革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半夏;炮制;临床配伍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有水旱之分,目前水半夏多产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旱半夏主产地在湖北省潜江市[1]。一般来说,旱半夏的药用价值稍高于水半夏,性温味辛辣有毒,主要作用为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祛痰燥湿等。该药经历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和炮制加工,直至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炮制理论,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不同配伍应用。本文对半夏炮制工艺和配伍应用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 半夏炮制历史沿革

半夏具有毒性,因此古代行医者就注意其炮制,古代医术典籍记载的半夏炮制方法较多,所用辅料种类繁多,如石灰、白矾、麻油、醋、酒等生活用品,同时也不乏皂荚、甘草、白芥子、生姜等药物。

《皇帝内经》是最早记载半夏炮制方法的典籍,其炮制的半夏药品称为“治半夏”;汉代著名的医学大家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也记录了半夏炮制的过程,在炮制的过程中使用温水清洗,待水清滑尽则毒素去之;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对半夏中毒的解毒方法进行阐述,使用生姜或干姜去半夏之毒。南北朝时期的龚庆宣在整理《刘涓子鬼遗方》中,验证半夏炮制过程先用汤洗去污滑尽,使用生姜浸泡12h煎熬处理便可去毒素。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对该炮制方法进行解释,目前该炮制方法已通过现代科技验证,姜煮可提升和胃止呕的功效[2]。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急备千金要方》中记载,半夏炮制方法依然选用汤洗法,直至发展至宋朝仍沿用该法,以白矾和食醋等作为辅料进行微调,随着前人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到宋朝半夏的炮制方法呈多点开花的局面。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钱乙在汤洗、姜煮后进行烘焙处理;《圣济总录》中则大胆尝试不同炮制辅料去毒,如米炒、麸炒、酒浸、醋煮等。

金元时期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中增加了油炒的炮制方法。明清时期集半夏炮制方法大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关于半夏的炮制方法记载为:“惟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片拌焙入药。”此外,还记载以滚烫开水煮2~3天,换汤加入白矾、皂荚、生姜等药物进行同煮去毒。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总结归纳前人经验,最终确定半夏的炮制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即半夏、石灰各500g,开水约2 000mL,去渣沥干水分置于室外晾晒7日,井水洗4次泡3天,再加入皮硝和白矾等,用1 500L左右的开水浸1周时间,使用清水清洗杂质控干集合入药。

综上所述,半夏的炮制手法和工艺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直至完美,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科技萃取半夏,效果明显,但中医文献资料对中医的发展研究意义重大。

2 半夏配伍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阳气盛则阳跷陷,阴虚故目不暝,饮以半夏汤剂,阴阳通则卧立至。”半夏汤药有二味药即治半夏和秫米,其中治半夏即炮制所得的半夏药物,其主要功效为降逆驱邪和辛温通阳。《张氏医通》对半夏降逆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载,即“意少年恐虑数月,饮安神补心药无效,用柴胡加倍半夏两剂,霍然而愈。”

《伤寒杂病论》中有诸多名方均应用半夏配伍生姜治疗疾病,张仲景使用柴胡、生姜加半夏辨证治疗不同病症,且成为古代用药典范。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创立小半夏汤,直至目前依然是治疗呕吐的经典药方。一般呕病主要为胃失游溢水精之机,胃气失和导致呕吐,小半夏汤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痞症可使用半夏泻心汤,其主要功效为开结除痞、和胃降逆。统计资料显示,《伤寒杂病论》中含半夏药方数量有43种,其中外用6方、内服37方,可知半夏用途较为广泛。

半夏、香油、生姜炮制后可用于治疗呼吸急促、喘息和心口疼痛等疾病,《丹溪心法》中记载:“治湿痰喘急,心痛,半夏……姜汤下。”战国时期《扁鹊心书》中记载,半夏汤可治疗头目眩晕、呕吐等疾病;陈皮、生姜、桔梗等联合入药可有效缓解胃气不和之证。《摘元方》中记载,半夏、天南星、牛胆汁调和成饼丸状,可治疗小儿咳嗽、惊悸、痰热等疾病,每日5片就姜汤服下,可治愈。

古代医学典籍名方中含半夏数目较多,由此可见半夏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且临床疗效显著。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在药物制备过程中可直接萃取药用成分,但半夏配伍规律对中医的发展意义重大。

3 不同半夏炮制品临床应用

3.1 温胆汤[3]

温胆汤主要功效为化痰温胆和胃。《本经逢源》中记载,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还可入胆经温养胆气,逐渐恢复胆经温良的特性及胆功能。若临床症状表现为忧思郁怒、情志不遂,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胆造成影响,长此以往会出现津液不布、疏泄不利、体内痰液积多等症状,继而形成严重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等。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致病因素较多,治疗过程也比较繁杂,《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大病后虚,烦而不眠,此乃胆寒之故,服温胆汤即解之。”说明半夏可泄降脾胃的浊阴之气,配伍清热解毒之药,可去烦安神,不寐而愈。

3.2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为治疗脾胃疾病的代表方。痞满是临床常见症状,主要分型为脾胃湿热,采用苦降、辛开、甘补方法配伍治疗,可改善脾胃寒热治疗过程中不得要领和气机痞塞药效不至的情况。现代研究发现,该方主要作用机理为改善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半夏泻心汤主要包括半夏、黄连、甘草、人参、大枣等药物,其中半夏性温味辛,如胃经之中,辛能开散结,苦能降逆止呕,消除痞满呕吐的症状;黄连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甘草、人参、大枣可和胃补脾。诸药合用,可攻补兼施、阴阳调和,最终消除痞满的症状。

4 结语

半夏本身含有毒性,进入人体后归脾胃经,经长期研究,古代医者不断完善其炮制工艺,直至目前依然得以沿用。通过对炮制工艺的学习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验证,可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为中医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4]。

[1] 马小鑫,李宇航.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4):76-77.

[2] 程黎晖.浅谈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J].中草药,2010,26(6):1727-1728.

[3] 李炳文,张汶军,胡雪桔.浅谈半夏炮制沿革及临床配伍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3):257-258.

[4] 赵高潮,刘继宁.半夏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浅析[J].陕西中医,2011,13(5):356-357.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4-21

鲍永娟(1979-),女,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中药学。

R283

A

1673-2197(2015)16-0068-01

10.11954/ytctyy.201516031

猜你喜欢
炮制生姜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夏吃生姜益健康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4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50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8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8
地龙生姜平喘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7-17 15:29:08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11:02:42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饮食保健(2017年10期)2017-03-08 04:19:26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西藏科技(2016年5期)2016-09-26 12:16:40
卷卷当道之花开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