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薄弱校条件”寓意何在?

2015-02-09 02:38汪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年8期
关键词:班额办学条件贫困地区

汪明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发布《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如何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如何化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背景下的“非标准化”办学问题,是当前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正因如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仍应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优先位置,对农村义务教育予以倾斜照顾,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更优惠的政策,办好农村中小学。

二是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促进均衡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扶困济弱的态势逐步形成,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在“软件”方面,尽管义务教育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乡差距并不明显。但在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层次提升方面,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必须切实加大各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保留、新建和恢复的教学点,各地应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倾斜,切实保障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在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背景下,化解农村学校“非标准化”办学是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除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之外,“非标准化”办学还有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校均规模和班额过大。农村小学、初中的大班额现象,突出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和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的现实。

化解农村学校“大班额”问题还需标本兼治。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并严格执行,重点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真正为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在各地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扭转“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简单化做法。在撤并乡村小学,新建和恢复镇区、县城小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撤并镇区初中、新建和恢复县城初中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学校的办学规模,防止校均规模和班额过大,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

(摘自《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班额办学条件贫困地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