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做到“五个结合”

2015-02-08 08:22胡成中共天祝县委党校甘肃天祝733299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康精准群众

胡成(中共天祝县委党校 甘肃天祝 733299)

在总结中国三十多年反贫困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模式。精准扶贫的强力推进,必将为我国和世界反贫困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精准扶贫工作,加深对精准扶贫内涵、意义、目标、方向的了解,做到用精准扶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检验党风建设成效、开拓创新创业新局面、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要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合起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的社会特征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价值取向不同,具体体现在发展目的不同上。资本家发展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利润,社会主义发展生产也追求利润,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了人本身的发展。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始终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始终把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追求。换句话说,在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都是这一宗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述。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之下,领导中国人民克服无数的困难,把一个落后的大国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十几亿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困境,过上小康的温饱日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在国力有限,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就大规模消除贫困,使贫困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当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贫困群众的发展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普及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保障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利,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关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效率与公平辩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状态,使其尽快从贫困中解放出来,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导向和实践前提。

二、精准扶贫工作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首先,精准扶贫要与全面小康相衔接。精准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没有精准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但是精准脱贫目标的完成并不直接导致全面小康的胜利实现。我们要在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更多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距离现在仅剩五年时间,能不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关乎国家声誉、党的形象、人民幸福,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如果困为精准扶贫而忽视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就会失去方向,工作就会处于混乱和被动。只有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到全面小康建设的全局中去思考、去布局、去落实,精准扶贫才能更有效、更科学、更有意义。其次,精准扶贫工作要与全面深化改革相联系。精准扶贫本身就是对扶贫工作的改革,用改革的思维、勇气、力量去破解贫困难题,扶贫工作才有新出路、才能取得新成效。再次,精准扶贫工作要加强法治思维、注重法治方式。法治是精准扶贫的有力保障,没有法治做保障,项目的设立、资金的使用、物资的发放、力量的整合都会跑偏方向,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的现象。最后,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精准扶贫工作胜利完成的根本保证,党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精准引领,把精准扶贫工作搞好,为全面小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准扶贫工作要与“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十八大以来,我党在党风建设方面进行了几轮针对性强、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和钉钉子精神,极大地改善了党风,初步形成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这种改变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刻的还不好下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风好不好,关键看成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三严”,尤其是面对贫困群众的时候,真正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是否做到了“三实”,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摆花架子,不搞政绩工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任何时候都要明白“搭一次花架子,就把群众心伤一回;走一次过场,就与群众的距离远一分”。只有真正做到“三严三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用党风建设推进精准扶贫,用精准扶贫彰显党风建设,真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精准扶贫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精准扶贫工作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注重能力脱贫,扶只是暂时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群众在扶的过程中自己站起来。三十多年的反贫困经验告诉我们,给钱给物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有效,但从长远来看,有很大的弊端,抑制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形成,如果不能尽快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长期下去势必会形成贫困依赖症。这样的扶贫结果,扶贫政策退出之际也就是群众返贫之时。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5000万人的脱贫要采取创业就业的措施。当前,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渠道紧缩。因此,精准扶贫需要更加重视能力扶贫,重点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新精神、创业热情。紧密结合“双创”工作开展精准扶贫,整合项目、资金、要素、政策等,尽快形成“双创”带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局面。

五、精准扶贫工作要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各地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发展、不同的社会建设等,导致贫困的成因不尽相同。要不断悉心研究和深刻把握不同的区情、不同的致贫因素,形成精准扶贫策略和措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达到了精准脱贫目标。

总之,精准扶贫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引领下、在法治框架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作为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国务院扶贫办·《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30号)

[2]《邓小平文选》

[3]《共产党宣言》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5]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猜你喜欢
小康精准群众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多让群众咧嘴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精准的打铁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