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娟,孙明翠,王 晖,薄明娟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299)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观察
邱慧娟,孙明翠,王 晖,薄明娟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29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营解毒汤加减口服。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清营解毒汤加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清营解毒汤;他克莫司;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可使面部皮肤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性,从而引起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1]。该病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干燥、丘疹、皮肤萎缩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美,并且使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该病的治疗非常棘手,有些药物短暂有效但会反弹,因此,该病的治疗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皮肤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39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本院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78例,均符合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他克莫司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长期系统使用激素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男10例,女29例;年龄(29.7±2.2)岁;病程(1.06±0.13)年。对照组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30.1±2.0)岁;病程(1.10±0.11)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使用化妆品,避免热水烫洗、日晒及搔抓面部。对照组患者晚上洁面后面部涂抹0.1%的他克莫司软膏(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60030)1次/d,疗程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营解毒汤加减口服,基础方:赤芍10g、山栀10g、鲜生地20g、金银花10g、地丁10g、连翘15g、丹皮10g、甘草10g。皮肤十分干燥者加丹参10g、当归10g,肿胀十分明显者加生薏仁20g、白茅根10g、白藓皮10g,失眠烦躁者加五味子6g、龙齿20g、合欢皮10g,脓疱较多者加野菊花15g、黄连6g、蒲公英10g,瘙痒十分严重者加防风10g、蝉蜕9g。1剂/d,水煎400mL分2次口服,疗程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对面部干燥、水肿、脱屑、红斑、刺痛、瘙痒、灼热症状进行评分,每个指标按照重、中、轻、无记为3分、2分、1分、0分[3]。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89%;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患者满意度评分。自行设计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表,治疗2个月后,将患者满意度评分表发给每一位患者,患者填写好评分后收回,总分为10分,患者满意度越高则评分越高。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52,P<0.05。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有3例(7%)出现刺痛、红斑加重等不良反应;3例服药初期有大便微溏,不伴腹痛,继续服药后逐渐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1例(28%)出现刺痛、红斑加重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57,P<0.05)。
2.4 2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52±0.43)分,对照组为(7.04±0.51)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72,P<0.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美容行业的兴起,人们所使用的化妆品越来越多,但很多化妆品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另外外用激素制剂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也越来越广泛[3],导致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有研究发现,长期反复使用激素会使皮肤的表皮屏障功能受损,结构发生改变,角质细胞增殖受抵制,从而角质层脂质减少,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加,从而形成皮炎[4]。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对症处理,但是不能停药,停药后面部仍然会出现丘疹、胀痛、灼热、脱屑、红斑、瘙痒等症状[5]。这是由于真皮小血管功能受到了影响,皮肤出现红血丝,细胞之间的间隙不断扩大,血管弹性下降,并出现渗出现象,形成水肿[6]。如果长期未得到完全治疗后,原发疾病就会恶化,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毳毛粗黑浓密、表皮萎缩,严重影响美观。
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具有止痒、抗炎及调节局部免疫的作用,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确切[7]。他克莫司能够有效促进皮肤屏障的恢复和皮肤胶原的合成,减少皮肤水分丢失;还可以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递质和细胞因子,从转录水平上阻断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使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面部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8]。他克莫司主要对于炎症相关的细胞起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使用他克莫司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偶尔会发生不良反应,如中轻度的刺痛、红斑、水肿、瘙痒、灼热感。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良反应的症状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类似的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在继续应用的过程中出现。有研究表明,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与他克莫司软膏的作用等同,但是他克莫司软膏的不良反应较少[9]。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属于中医“药毒”“粉花疮”“风毒”“面游风”等。病机为风热毒邪浸淫血脉,蕴结肌肤,日久致津血不能上营于面,耗伤阴血脉络,毒邪不能排出体外[10]。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因为此类软膏不仅不能清除内蕴之热毒,反而使药毒蓄积于体内[11]。中医根据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特点,可分别进行疏风清热、活血化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滋阴润燥的治疗[12]。清营解毒汤加减是在“清营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此方对热于血结,瘀于肌肤,发为斑疹的热入营血之证有清营解毒凉血、透热养阴作用,其中赤芍有消肿止痛、凉血散结的作用;山栀有通泻三焦、导热下行的作用;生地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归心、肝、肾经;连翘、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丹皮有活血散瘀、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的作用;地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作用,加强此方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清营解毒汤加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吉娟,杨雪源.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西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5):1708-1710
[2] 祁长美.补骨脂酊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面颈部白癜风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1054-1055
[3] 胡婷婷.序贯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和柔润保湿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135-136
[4] 勾爱红,石军,何丽华.皮炎汤配合激素递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4):441-442
[5] 付敏,姜功平.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中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1):41
[6] 高建明.百癣夏塔热片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2):106-107
[7] 赵玉凤,马立娟,孙楠.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1):75
[8] 李睿亚.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6):702-703
[9] 陈志峰,谭回旺,陈绰雅.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8):22;25
[10] 彭红领,王雪红.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6):4594-4595
[11] 李进叶.皮炎汤联合清热擦剂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4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221-222
[12] 吴妍静.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风热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13-515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9.026
R758.2
B
1008-8849(2015)09-0981-03
201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