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军昌
所谓“人气”,就群体而言,表现为心理相容、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群贤毕至、智慧凝聚的人才优势,更表现为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竞争氛围。人气旺,才能事业兴。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不为血雨腥风的险恶环境所屈服,始终保持一股旺盛的革命斗志。当美、蒋代表访问延安时,对比当时充斥着国统区的颓废之气和解放区的清新风气,他们便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人凭着更加旺盛的革命斗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一个地区要谋求经济提速发展,一个单位要保持事业兴旺发达,就要以前所未有的精力来关注“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使发展的环境中充溢着旺盛的人气。
要人气旺盛,就要扩张人才总量,蓄积足够的人才资源。“无源之水无以言活,无本之木无以言荣”。人才多,智谋足,能量大。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经济发展的优势,谁就赢得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增强对人才蓄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才从哪里来?人才从培养中来。要把人才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予以考量,以一种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千方百计地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人才从引进中来。要广揽八方贤才,构筑人才高地。这个“高”体现在招引机制上,要增强吸引力、提升聚合度,让各方人才翘首以盼,乐于奔赴;这个“高”体现在人才质量上,要整体素质好、平均水平高,且要拥有一批优秀杰出的带头人才;这个“高”体现在运作绩效上,要既能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又能使人才自身的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的释放。
要人气旺盛,就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形成旺盛的人气,关键是不能埋没人才,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要十分注意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优秀的人才在生活待遇、经济收入等方面,可以给予特殊的政策。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让人才凭技术、凭能力、凭智慧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让人觉得才有所值、智有所值。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要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住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优秀的人才也和普通人一样,要面对结婚成家、子女入学、赡养老人等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事业。同时,还要有容才之量、惜才之心,尊重并理解优秀人才。当他们在工作中遭到挫折、走了弯路时,更要多给精神鼓励,多开展深入细致、体贴入微的思想工作。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奋发进取的旺盛人气,以推动和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向更高层次拓展。
要人气旺盛,就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看一个地区是否有旺盛的人气,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人气足不足、旺不旺。领导班子团结坚强,人气就旺。干部队伍精神振作,人气就旺。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如果领导班子懒散,领导干部疲软,精神状态不振,人气就旺盛不起来,事业就发达不起来。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旺盛的人气,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是被我党90多年历史一再证明是正确的铁的规律。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凸现,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争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严峻考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恪守党性观念,胸怀远大理想,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本领强、人气旺、敢担当的干部队伍。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时刻牢记执政为民的政治使命,始终保持为党增光添彩、为人民建功立业的旺盛斗志,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更丰富一些,胸襟和视野更开阔一些,对经济形势的预见和决策能力更强一些,不断提高领导驾驭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底气,我们的团队才有朝气,我们的事业才能充满旺盛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