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2015-02-07 01:50:43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9期
关键词:收礼监管部门条例

时评

惠民政策怎能半道“跑路”

· 寒风

今年3月,某地为扶持创业,推出财政贴息贷款,凡符合条件的贷款,两年内县财政全额贴息。可是到了7月,政策调整为贴息资金,县财政只负担一半。贷款户不禁疑惑,说好的政策红利怎么半道上跑了?

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文件,经常很“任性”,政策开始轰轰烈烈,到了中间稀里糊涂,结束时冷冷清清。一些好的惠民利民政策成为“惊鸿一瞥”,之后“杳无踪迹”,群众怎不会有牢骚、有怨气!他们本来对党和政府怀有很高的寄望和感情,政策一旦半途而废,便如一盆冷水浇到他们火热的心上,百姓怎能不痛,民心怎能不伤?

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是一个地方治理能力的反映,也是检验当地领导干部为民真心的“验金石”。政策的延续性,极大地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和民心稳定,对地方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想出台一项有持续性不“任性”的好政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从长计议、量力而行。不能为了面子上好看、博取轰动效应而匆忙决策;谋事要实,能做到的,努力去做,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生期待;因条件限制做不到的,就不要勉强去做,要给群众一个心服口服的解释。

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不及。只有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懂得群众的所思所想,知晓群众的所急所盼,理解百姓的所愿所求,才能一颗真心扎到底,一股韧劲使到头,一项惠民利民政策一竿子扎到底,让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监管粗疏才是食品隐患的源头

· 韦春俭

新的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严监管如何避免花架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最严监管,首先是源头严防。

食品安全的监管从源头抓起,这是好事。但与企业的恶行相比,执法部门的失职渎职,导致食品安全体系形同虚设,这样的危害更值得重视。

一出事就把责任推给“狡猾”的企业,一出事就把原因归结为缺乏监管标准,一出事就把原因归结为缺乏执法依据,监管部门这种卸责“三板斧”戏码必须叫停!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付狡猾的违法者,就是要在“魔高一尺”的环境下,确保“道高一丈”。

至于“缺乏监管标准和执法依据”,这种“喊冤”还是罢了吧。在建立健全监管标准和执法依据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提预警、出主意、做参谋、当主力。屡屡出现无依据、无标准的“乌龙”现象,执法部门的“德能勤绩廉”如何体现?

监管部门走过场,企业才有机会装呆、“卖萌”,自称不知道违法。同理,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如果不到位,监管部门自然也有机会装呆、“卖萌”,自称不知道失职。确保新的食品安全法成为“史上最严”,执行新法的焦点和关键之所在,就是让监管部门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实现群众“食无忧”的期盼,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和问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样才能杜绝监管缺位的隐患,才能杜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食品市场乱象。

图/东方IC

让“巡视利剑”更准更锋利

· 闫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掀起的“巡视风暴”,犹如反腐利剑,利剑所指、剑锋所向,“老虎、苍蝇”纷纷落马,使违纪违法者心惊胆寒、收敛收手。如果说巡视是一把锋利的“尚方宝剑”,那么近日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行之有效的巡视工作方针和经验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必将使巡视这把“利剑”更准、更快、更灵活。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人们常常感叹,对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把手”监督乏力、存在空白。即便是震慑力强大的巡视也有吃不上力、用不上劲的情况。修订后的条例,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省区市巡视工作原“指导”关系改变为“领导”关系,进一步理顺了巡视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更有利于巡视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反腐不是边边角角的修理,而是体系化的治理。修订后的条例,进一步明确巡视范围和要求,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围绕“四个着力”,做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这次还明确将“专项巡视”写入巡视工作条例,规定“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这无疑是把巡视从固化模式制约中解放出来,使党内监督更为灵活机动。

执行条例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强化责任。新修订条例一大亮点就是明确了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巡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为构建巡视工作责任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图/东方IC

警惕腐败搭上“互联网+”快车

· 宛诗平

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其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1599起,而且,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呈现出花样翻新的势头,不仅披上了“隐身衣”,更搭上了电子科技的“顺风车”。

客观来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在各地的有效执行,各种不正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加上相关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人利用网络平台,谋求更加“安全”的送礼方式,亟需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警惕。

被歪曲的“互联网+”之所以受人“青睐”,一是送礼和收礼双方互不见面,风险小;二是省略了实体兑现环节,不易暴露;三是通过网络交易,便于逃避监督。

防止腐败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亟需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尽快制定网络销售礼品规范,如扩大监管范围,不仅购卡实名,用卡也要实名,不仅线下实名,线上也要实名。同时,要加大对售卡单位使用发票的监管,特别是要通过制定法律加强技术层面的监管,给那些有侥幸心理的送礼收礼之人戴上“紧箍咒”。

当然,有人利用“互联网+”送礼,就必然有人收礼,其背后隐藏的必然是利益交换,其实质上仍然是权力失范在作怪。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歪风,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通过加强法规教育,让收礼群体认识到收礼行为是违规违纪的,特别是要完善党纪法规,加大对送礼者、收礼者的惩处力度。(责编:彭纳)

猜你喜欢
收礼监管部门条例
“隔空收礼”
党风与廉政(2024年5期)2024-06-09 17:15:02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 08:49:18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 12:08:54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工业设计(2021年12期)2021-01-08 05:39:42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生日不收礼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