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2010年3月,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党委书记冯星光接到了新任组织委员的履历。
“希望是个男的。”冯星光满怀期待地打开履历。
一个名字映入眼帘——孙勇。
“男人名字。”冯星光心里踏实了些。
眼光下移,冯星光眉头又皱了起来——性别一栏赫然写着“女”字。
作为奉节县偏远乡镇之一,平安乡距县城100余公里,面积大、人口稀,基层组织工作难开展。“不是我有性别歧视,主要是怕女同志吃不了那个苦!”冯星光说。
收好履历,冯星光脑子里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取男人名字的女干部,能干下来吗?
“你不是想到基层历练吗?现在机会来了”
三天后,平安乡党政办公楼前,出现一个纤弱女子。
面对破旧的办公楼,她却一脸灿烂。
“孙勇,你确定想在这里工作?”随行的朋友一脸疑问。
孙勇认真地点点头。
报到后,副乡长朱华领着孙勇去宿舍。
一推门,只见空荡荡的一张木床,外加一条板凳和一张桌子。
“这是你的卧室,也是……办公室。”朱华尴尬地笑着。
“要不回去算了?”朋友小声劝孙勇。
孙勇却笑着摆摆手。
“孙勇,你不是想到基层历练吗?现在机会来了!”她在心里默念。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一天深夜,孙勇到宿舍外上洗手间。走着走着,她猛然发现前方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借着淡淡的月光,孙勇走近一瞧——竟是一条盘曲着的蛇!
她吓得转身狂奔回宿舍,躲在被子里直抹泪。
“就干一年——一年后我一定申请回城去!”她说。
孙勇是家里的独生女,“十指不沾阳春水”。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她,对基层工作的苦完全没概念。
可是,“回城”的念头旋即又被她否定。
“参加工作后,你一直在县城‘坐办公室,不是总抱怨自己不接地气吗?这点小事就打退堂鼓?可不能食言!”情绪平定后,孙勇又给自己打气。
第二天一早,孙勇又和往常一样,干劲十足地下村调研去了。
随后一个月、半年……这个城市女娃真的干了下来。
不仅如此,孙勇还发现:自己竟然悄悄喜欢上了基层组织工作!
“她用脚步丈量了全乡”
履新之初,冯星光让孙勇自选联系片区。
孙勇表态前,冯星光还善意地提议:“你是女孩子,就负责联络平安村吧——那里离场镇近。”
“不,我要负责桃树片区!”孙勇却摆摆手。
桃树片区有三个行政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离场镇最远,要翻过两座大山,横渡一条大河,耗时五个小时才能抵达。
第二天一早,孙勇就赶往桃树片区,沿着陡峭山路,逐一拜访桃树片区各村党支部书记,又走访了一些党员和群众,确定了结对帮扶对象。
一整天下来,孙勇双腿像灌满了铅。
“累不?”陪同的桃树村党支部书记张祚皇问。
“不累。”孙勇抹了一把汗,笑道。
“这年头,莫说像你这样的女娃儿,就连包村驻村的男同志都怕到这里来。”张祚皇点头称赞。
随后一年,孙勇每周都往村里跑,指导基层党组织工作,推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调研农村党员队伍发展……一年下来,她竟把120平方公里的平安乡跑了个遍!
“她用脚步丈量了全乡!”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竞相竖起大拇指。
从此,孙勇有了另一个称呼——“勇哥”。
“你何必这么拼命嘛!”其间,有朋友认为她“傻”。
“既然当了组工干部,就要像个组工干部的样子。”孙勇笑道。
“当初你说干一年就要回城——现在怎么不走了?”也有朋友问她。
“这里的乡亲很淳朴,我喜欢他们!”孙勇眼里真情荡漾。
“她就喜欢捏‘硬柿子”
2012年夏天,孙勇组织了一次党员发展座谈会。
会后,有党员告诉孙勇一个“大问题”——某村有个无业人员,想凭借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兄弟伙”关系入党,享受点“优惠政策”。
“你放心,我一定调查清楚。”孙勇当即答复那位党员。
第二天,孙勇就深入双店村走访了解情况。
第三天,双店村党支部书记接到一个电话。
“有人反映你们村某某某作风不好,不能让他入党!”电话那头,孙勇开门见山。
“此人表现不差……”村党支部书记还想“理论”。
“我已经走访了你们那里的党员和群众,知道此人入党动机不纯……”孙勇娓娓道来。
“好,我知道了……”村党支部书记顿时服了气。
这不是孙勇第一次捏“硬柿子”。
一次,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一位预备党员想竞选村支书,而按照规定,竞选村支书必须是正式党员。
“这不行,必须按照规矩来!”选举现场,孙勇说得斩钉截铁。
来硬的不行,有人就来软的——他们或找孙勇的朋友“说情”,或拿些“好处”请孙勇通融。
对这些,孙勇一概严肃拒绝。
“你不怕把人家惹毛了,对你不利?”有朋友问。
“我孙勇的‘勇字可不是白取的!”她笑道。
“天天跑基层,灵感自然生”
2013年5月,平安乡和平村村级便民服务中心。
宽敞的服务平台前,村民们正排着队办事。
“现在办事方便多了!”提起便民服务中心,乡亲们交口称赞。
而就在几个月前,村里的办公场地还很“寒酸”——狭小破败的小平房,每逢下雨,就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
“很多时候,就只能选择在家里办公。”村干部说。
村民为此很有意见:“凭啥子要在家里面办公,不好找不说,还长期找不到人!这叫啥子‘为人民服务?”
因为服务群众不力,当地干群矛盾突出。
下村走访后,孙勇盯上了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两层。”孙勇分析。
第一层问题是村支“两委”没钱,自己无力解决。
为此,孙勇开始到处“勘察”——她盯上了村里闲置已久的敬老院。
有了场地,没办公用品也不成——她又频频登门“拜访”县民政局、县财政局……
很快,县级职能部门承诺:为和平村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帮助。
第一层问题顺利解决,第二层问题又凸显出来。
“村干部没有坐班服务制度,村支‘两委办公没规律,四处‘打游击,乡亲撵着干部跑。”她说。
如何解决?
在乡党委领导支持下,孙勇牵头制定了和平村村干部坐班服务制度,理出了村支“两委”服务事项,明确了办事程序。
制度一出,服务效率立马大大提升——三个月后,提起村支“两委”,当地群众异口同声点赞。
现在,和平村村级服务创新经验已被推广到奉节全县。
“勇哥,你哪来的灵感?”年轻同事向孙勇取经。
“天天跑基层,灵感自然生。”孙勇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