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死规

2015-02-06 00:43
奇闻怪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墓黑猩猩同类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动物尽管仍在茹毛饮血,但对死亡却有着不输于人类的理解,它们的死亡观让人类震撼。

难舍遗体:期待奇迹出现

没人知道大猩猩贾纳的脑中或是心里到底充斥着一种怎样的情绪,但动物学家能肯定的是,在野生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猿类和猴类母亲遇到幼子夭折的情况,都会出现与贾纳类似的反应:把死婴紧紧抱在胸前,就像它们仍活着一样照顾有加。在其后的几天甚至几周时间里,母亲走到哪里,都会一直带着幼兽的尸体,并对那些试图夺走尸体的威胁进行反击。这就像人类的一些行为,随意动及亡者的尸体,同样也会触犯很多人的忌讳。

关于贾纳难以放弃孩子尸体的原因,科学家认为它还一直希望那个小身体忽然醒来。所以即使小猩猩真的死了也都不撒手,期望奇迹再次来临。舐犊情深,是能跨越种族的。

对于大猩猩来说,从受精卵到呱呱坠地,小生命在子宫中要待上长达295天,出生后夭折率又很高,所以母猩猩每隔6~8年才能成功抚养一个小猩猩,这种丧子因此更具悲剧性。海尔蒂博士说:“我们知道灵长类动物的怀孕期比较长,而且一次生下的后代往往只有一个,因此每只幼兽都凝结着母亲无尽的投入与期望。”

保存遗骨:缅怀和关爱同类

在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人们认为大象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濒死前便自行前往“大象陵园”。那里很早就有这样的传说:大象族群非常团结,野生大象都有自己的家族墓地。如有半路死去的大象,其他同类遇到遗骸后也会帮助保存下来,用长长的鼻子将死者卷到墓地。不仅如此,活着的大象还经常跑到墓地里对着死去的大象的白骨进行“缅怀”。这种保留遗骸的传统得到了同样重视遗体的人类的尊敬。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麦克科姆博士表示:“大象是非常特殊的动物,在路上发现一个死去很长时间的同类,甚至内脏都已经被鬣狗吃掉,或者只留下一地白骨,它们也会变得紧张狂躁起来。象群经常会紧紧地挤在一起,走向同伴的尸体,耳朵微微向外张开,头部抬起来,显得非常谨慎。它们用鼻子接触整个尸体,像吸尘器一样嗅上面的气味,如果发现象牙,它们会用鼻子将其卷起带走。”

还有研究者更是捕捉到了大象为刚去世的同伴“祈福”的现场。2006年《实用动物行为科学》杂志中,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乔治·怀特梅尔博士在与人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讲到领头的母象去世后,同一群体中其他大象的反应。他说:“一头雌象站在尸体上面,前后晃动身体,有些大象抬起脚跨过尸体的头部,还有些大象用象牙轻轻触动尸体。每头象都要将这些动作重复一遍,之后象群一道离开。”在经历了这番仪式后,死去的大象会永久留在同伴们中间吗?没准儿在大象的生死观中就是这么认为的。

吞食尸体:以生存的名义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狮子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凭借尖牙利爪以及一手过硬的潜伏本领,很多大型食草动物都会成为它的盘中餐。和其他很多大型猫科动物一样,狮子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懒家伙,如果有送上门的现成食物,它也懒得去追逐折腾。这样一来,同类的尸体也被它添加到了菜谱上。

除狮子外,在饥荒情况下,河马也会吞噬同类的尸体,甚至连一向形象憨厚的骆驼在这方面也有不良纪录。相比之下,由于食腐为生而臭名昭著的南美洲秃鹰的行径则要地道得多,它们会将同类的尸体撕成碎片,尔后用爪将其送至大树梢或高山的岩洞中,任其腐烂,而绝不会把肉吃掉。

清理遗骸:以防传染

鼹鼠生活在高度社会化的地下世界中,它们挖掘的通道四通八达,宛如一座迷宫。如果它们在地下隧道中遇到一具同类的尸体,会立即将其拖拽到地底世界的“公墓”隧道中。

如果“公墓”已被堆满,按照美国科内尔大学的保罗·谢尔曼博士的说法,“鼹鼠会用土将整个‘公墓隧道牢牢填充,然后再挖掘出一条新的‘公墓隧道来,而它们这么做可能是出于卫生方面的原因”。

像蜜蜂或者蚂蚁这类群居的昆虫,会把有关处理同类尸体的事项考虑得非常周到,有“专虫”负责从事这方面工作。这些“专虫”会在几分钟内抛弃那些尸体,将它们扔到不会影响到蜂巢或蚁穴的安全范围之外,有的还会用沙土和青苔把尸体掩埋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在虫际的大规模传播。

如果有老鼠之类的“庞然大物”由于被甜美的蜂蜜吸引而入侵蜂巢,蜜蜂会以“蜂海战术”把“侵略者”毒死在蜂巢之中。小小的蜜蜂无力将这些巨大的尸体移出去,于是就在尸体上涂一层收集来的树脂,做成“木乃伊”。

看破生死:冷静接受大限

生物学家认为,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动物的很多行为都说明它们至少模模糊糊地知道死亡的可怕之处,生死大限以一种压倒性的力量统治着它们,它们对此却无可奈何。而这种生死观上的无力感看上去与人类原始哲学的起源何其相似。

据观察,绝大多数成年黑猩猩对其他成年同类的死亡并不会表现得如何多愁善感。而且,黑猩猩的社会中有条规则,就是年老或体弱的个体会离开整个种群,独自进入森林深处迎接死亡。而那些在种群中死去的黑猩猩通常会躺在另外一些成年同类的身边离世,这些同伴“有时候会去确认一下死者是不是真死了,有时也会不理不睬”。

独自默默走向死亡,或是淡然面对同类的离去,在黑猩猩的死亡观里,当永别真的来临的时候,这就是最现实的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墓黑猩猩同类
不是同类
被隔离的黑猩猩
神秘的恐龙公墓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同类色和邻近色
黑猩猩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
同类(共4则)
有趣的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