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雅 郑来品
宣恩县人民检察院,湖北 恩施 445500
浅谈基层检察院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李 雅 郑来品
宣恩县人民检察院,湖北 恩施 445500
互联网时代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普通基层小院应用“互联网+”思维所做探索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检察;互联网+;大数据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短短二十年的发展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谱写着改变世界传奇和人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感知科学技术发展对检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为检察机关侦破职务犯罪案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分析挖掘案件中蕴藏的情报信息,使之成为反贪利器,是各级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面临的新课题。
(一)强化信息引导侦查意识,推进侦查工作转型发展
一是通过学习培训促使侦查意识转变。该院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和外出学习等方式,强化干警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今年来,共组织设备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到该院进行培训6次,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20余人次,为干警配发《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等书籍供干警自学。二是强化实战演练提升侦查技能。该院通过开展“争当优秀情报分析员”、“单兵实战演练”、“信息化大比武”等竞赛活动,在侦查对抗中,既提高干警应用网络技术搜集固定证据能力,又夯实信息引导、科技助推侦查模式。三是健全机制保障,催推干警积极实践。该院为提高干警运用侦查信息化和科技手段的积极性,制定了《运用信息化办案奖励机制》和《案件评估机制》,加大侦查信息化和使用技术手段的占分比重,结合“一案一总结”活动,对案件进行综合评估打分、奖优促差,提高干警在办案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化的积极性。2014年以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技术手段使用率达到85%以上,初步实现办案科技化信息化转型。
(二)搭建“小云端、大数据”平台,服务职务犯罪侦查
宣恩县院按照“构建一朵云、搭建四张网、建设10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初步搭建宣检“小云端、大数据”平台。一是强化投入构建宣恩检察云。2014年以来,该院投入100余万元,配备9台专业计算机、4台笔记本电脑,组成群计算系统,收集并储存互联网信息、社会公共信息、电子取证数据、举报线索信息、诉讼电子档案信息、检察业务数据信息,形成数据云,办案人员通过电子审批申请,可以从数据云中提取有用信息推动办案。二是利用现有资源织布“四张网”。该院利用现有网络线路搭建机关局域网、高速视频图像传输专网、检察专网、互联网,充分发挥各网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进行远程询问、引导侦查取证、实时进行案件检查等业务活动。三是搭建的10大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该院利用检察专网,搭建内网数据云平台;利用电子政务内网,与纪委、法院、公安、审计、财政等单位建立政务内网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与县内相关单位建立了警务信息、涉税房产、银行账户、企业、通信、组织机构、人力社保、“两法衔接”等数8个数据信息平台。该院的数据平台已为反贪、反渎以及侦监、公诉等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分析服务200次,其中通信信息查询60次、出具分析报告120份,为侦查工作提供了有力协助。
(三)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势,提升案件查办效果
一是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进行“云初查”。该院将各种渠道获取的情报信息资源,上传到宣检“小云端、大数据”平台,并通过群计算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获取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具有证明力的证据材料,为成功立案奠定基础。二是强化案件信息分析研判,寻找案件线索。该院利用“小云端、大数据”平台对录入的案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再分析,对案件信息进行全面比对、数据挖掘,捕捉发案规律,寻找突破方向,最大可能的发掘价值线索,提高成案率。三是描绘数据画像,辅助智慧侦查。该院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嫌疑人相关数据,结合讯问室高清、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采取嫌疑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数据,形成其完整的数据画像,综合分析其心理状况,从而适时采取不同的侦查策略。
(一)侦查观念陈旧,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检察机关部分侦查人员由于自身原因,缺乏对新事物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仍固守过去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的办案模式,仍然依靠个人经验臆断分析判断问题,不善意运用“互联网+”思维,不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侦查。陈旧的观念既制约侦查工作的侦破进度和案件质量提高,也阻碍了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转变。
(二)基层检察院缺少硬件、软件支撑,数据信息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基层检察院受到人力、财力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一是缺少技术性人才。检察技术人员少,需要技术维护、保养的电脑等信息化设备较多,技术人员对其他干警技术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较少。二是面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信息,检察机关可用以大数据分析的软件系统少,很大程度依靠办案人员利用Excel表格和手绘图表进行原始分析,在缺少分析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三)检察云端数据存在信息泄密的安全风险
安全问题一直是大数据应用难以绕开的一个问题。检察云端数据涉及到犯罪嫌疑人和涉案相关人员个人隐私和相关企业、单位、组织的信息。这些数据多来源于警务系统、金融系统、组织人事、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和互联网,被分析加工后可能用于其他用途,从而损害公民隐私权或者企业的利益。
(一)加大对采集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力度
一是要通过立法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外泄标准,减少大数据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不良影响;二是限制公权力行使,在侦查活动中使用涉及个人和公共利益的信息不得超过必要限度,检察机关应当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和应用数据,做到负责任、有限制地使用。
(二)严格管控对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访问
检察机关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安全措施,指定内部人员担任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严防无关人员非法登录,内部人员越权接触涉密数据。要采取身份鉴别、接入管控、安全审计等措施,有效控制外部接入网的数据安全;突出抓好内部数据资源的访问控制,依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区分侦查人员的操作使用权限,确保他们只能看到需要分析的数据,并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存储安全。
(三)健全互联网云端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强化安全保密意识;二是使用云端数据平台和群计算系统,应当专人负责,专人审批,确保只用于侦查办案工作,其他业务部门需要使用的,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数据中心机房落实周边监控和安防管理,人员出入有管控措施,手机等无线、多媒体物品限制带入办案场所;四是在重点涉密部位的终端加装视频干扰器,安装红黑电源滤波插座,防止电磁泄密,确保侦查业务大数据系统的安全。
[1]王晓东.经济犯罪侦查人员职业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公安研究,2013(06).
D925.2;D
A
2095-4379-(2015)32-0145-02
李雅(1980-),女,土家族,湖北宣恩人,大学本科,宣恩县人民检察院,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