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2015-02-06 15:49:15
法制博览 2015年28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维权法治

唐 平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90

法律意识是建构法律秩序的首要环节,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是构成法律文化深层结构的组成部分,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包括对法所持的态度,对法的作用的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知等。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我们整个社会法治文明进程的推进。

一、培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法治文明是治理国家的最佳制度选择。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不管他们以后在哪个领域工作,遵纪守法都是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其法律意识之状态是衡量该国和该民族法治文明的尺度,其法律意识之养成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1]。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要知道明天的社会,先看看今日之校园。”

在校大学生犯罪率逐年攀升是高校管理和社会治安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预防大学生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需要

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表现的三个方面。其中,法律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己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2]。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之才,应具有与法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做人做事,处处都应将其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法律联系越来越紧密。若想适应现代社会,做一个现代公民,就必须要做到基本的知法、懂法和用法。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法律观念,就不能依法办事,不能根据法律常识判断是非曲折甚至误入歧途而酿成大错。法治社会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如此,对大学生公民的要求更高。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对违法犯罪有更深刻的认识,做到自觉守法、自觉用法,自觉让自己的行为合法。

二、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知识匮乏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3]。通过高校开设的“两课 ”,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这种对法律的理解水平是很低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哪怕是对于我国母法宪法的认知,认真通读的大学生达不到三分之一,有超过三分之二学生对民法不了解或仅仅略知一二。至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则了解的人更少,这种情形下,大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权利遭到侵害时,没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但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维权意识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曾经发布的《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因为要上课,时间、精力有限,维权经费不足等原因,“大学生维权率低于全国平均数,维权率只有10%”,“在投诉渠道选择上,被侵权大学生48%自认倒霉,24%到网站论坛上发布,5%向媒体或维权组织求助,1%到法院诉讼,另有18%求助于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二是权利义务认知的片面性。对于自己的基本权益要么不了解,要么过分强调自身权益而忽视对他人权益的基本尊重。不关心也知道自己有哪些义务,权利义务发生严重偏差。三是不相信法律。对法律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认为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两相权衡而被迫选择私了或忍受;也有极少数大学生法律意识近乎空白,认为法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就要“以牙还牙”,放弃法律武器,而去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4]。四是误解法律。有部分同学虽然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知道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但仅仅把法看成是一种神圣威严而远离自己的东西,认为它纯粹是一种统治工具,只要不杀人放火,就与自己没关系[5]。

(三)法律观念比较落后

有媒体公布了一组有关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数据,权大于法的思想在大学生中依然存在,例如在回答“您认为打赢官司主要靠什么?”这一问题时,53.4%的学生认为主要靠关系好,学不学法无所谓,认为有理有据的占32.4%,认同有好律师的占15.2%[6]。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摆正“法”的位置,将其置于“关系”、“背景”之下。这种扭曲的观念若不加以矫正,其社会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

三、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主渠道。我国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由于学时有限,而包括内容相对较多,学生们的法律基础知识又很薄弱,在此种情况下,不可能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们能从中学到的法律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更别说法律意识的构建了。笔者认为,根据已有的条件,高校应从两方面下手:一应加强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需对目前高校“两课”教学课时结构进行调整,要适当压缩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所占课时比例,相应增加法律基础课的课时;二应增设法律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一些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等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乎 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法律课程供学生们选修。

(二)通过校园法治环境的熏陶来拓展大学生的法律视野

意识的形成需要环境的熏陶,法律意识的形成自然不例外。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活动的场所,应多管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报告、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让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深入到学生心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法律信仰,增强学生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信心,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学校要加强组织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成立法律协会和研究会等手段进行经常的、持久的法律宣传教育,提升学生们的法律水平,使大学校园形成并保持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

加强建设校园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校。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从学校纪律、学籍管理、学位管理等方面都应该做到有规章制度可依,依章严格执行,违章必究。与学生相关的各项信息都应该公开,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做到公平,既要做到权利的公平,也要做到机会的公平。高校要使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认识到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感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养成依规章制度办事的氛围。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8.

[2]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86.

[3]王开琼.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45.

[4]大学生维权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维权率只有10%[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6-03-15/08428446501s.shtml.

[5]乔玉华.华峰.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2,(12):17-18.

[6]王炜.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世纪桥,2011(3):59-60.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维权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维权去哪里?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6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杂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 07:57:43
完美 打假维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14:52:21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