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丽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215123
21世纪的城市化高速增长,加之转型期特有的复杂制度背景,导致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以巨额的基础设施投入、大量的土地拆迁、占用大量耕地面积、滥用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密集消费以及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种“粗放式”、“外延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巨大的压力。针对传统城市管理的弊病,充分运用智慧城市理念对城市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构,建立全新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中心,是信息集聚和扩散的重要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深刻。在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发展理念。“智慧地球”指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相联系的现实,通过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和网络服务,在未来所有的物品都可能安装并应用智能系统,进而向整个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IBM公司对智慧城市的定义: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欧盟智慧城市报告》则是从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六大坐标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
所谓“智慧城市”可以概括成: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子系统整合到城市这个总的生态系统中,并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加高效的运营城市,其本质在于将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交融,让城市管理迈向更高的台阶。
当今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智慧城市”的前瞻性和超前性,继而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果断开展美国新市场,投资建设新型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并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0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总额为8380亿的经济复苏计划,其中,智能电网项目是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性支柱。同年,美国的迪比克市利用全新的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连接起来并完全数字化,智能响应市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能耗和成本。因此,迪比克市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智慧城市。
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了“智慧国2015”规划,该规划制定了四大战略目标,除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及培养信息通讯人才外,重点就在于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通讯产业,以及运用成熟及创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引领主要经济领域、政府及社会转型。力图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由资讯通讯所驱动的智慧城市和国际都市。
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其“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 Center),使得市民和企业充分参与到政府机构事务中来,已发展成最为成熟的政府对公民的服务模式。
韩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在2004年,以“Ubiquitous无处不在”的概念取代了e-commerce,成为主导韩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
2009年,韩国仁川市与美国思科公司进行合作,以网络为基础,将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统一部署在思科公司的数据中心,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方便地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个信息化、绿色化、无缝对接、便捷性的智慧型城市。
随着中国城市化日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显现出来,如何借助日益发展进步的IT技术,建设一个智慧之城,也逐渐走进了中国城市管理者的视野,从而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在国内就率先提出了“信息港”建设目标。2011年9月,上海市政府全面实施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2013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上海以综合指数91.3排名全国第一。2013年底,上海市已基本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为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9月,上海市政府介绍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上海市计划在未来三年中,将着力实施“活力上海五大应用行动”,强化信息基础建设,信息产业和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引导推动50个重点专项。
北京在“十一五”期间就对“数字北京”进行了基础的建设,在“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期的新要求是以智能、智慧为着眼点,因此,在数字北京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北京已成为北京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2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智能运行行动计划、市民数字生存行动计划、政府整合服务行动计划,企业网络运营行动计划等八大计划,其主要建设目标可以归纳为:实现一个基础提升和四类主体的智慧应用体系,信息化整体达到世界一流。
目前,北京的信息基础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领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智能政务平台、社会应用公共平台等。
2009年,无锡建设“感知中国”的中心,开始推进感知无锡建设。2010年初,无锡力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无锡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民生、智慧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在2013年国内智慧发展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并进一步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宽带提速等重点工程建设。截止到目前,无锡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已跻身国内一流水平。
智慧城市的理念以及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机制的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民众的公共需求也与日俱增,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也越来越大。从城市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的延续与创新,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例如,智慧城市使得城市管理与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互融合,通过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合理配置行政资源,低成本运行城市的基础业务,将更加细化的公共服务逐步深入到医疗、交通、教育、食品等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将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从传统的“电子政府”过渡到“服务型政府”,最终达到“智慧政府”,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2.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被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取代,而信息化也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信息社会将传统的机械生产方式转为智能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力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使得煤炭、石油、钢铁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3.凸显城市主体的信息互动,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治理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智慧城市借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了散布在城市各个方面的碎片资源,通过公共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民众广泛参与,使得城市治理结构更加扁平化,公共权力更加透明化。其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基于政府权威进行单向控制,管理方式局限于权力控制,具有明显的“他治”特征,而在智慧城市中,市民广泛参与治理,通过智慧政府的信息共享平台,市民可以感知城市的运行状况,并作出适当的决策。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是交通秩序的维护者,具有明显的“自治”特征。从传统政府的“他治”到智慧城市的“自治”,政府由“划桨”变为“掌舵”,充分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由于缺乏一些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及对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以及战略意图的理解偏差,使得智慧城市没有完全发挥对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智慧城市与社会的政府、通信、水和能源等各个系统实行网络互联,数据共享,这就涉及到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一旦发生局部或者全局的网络瘫痪,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暴露,将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其次,智慧城市起步较晚,全球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较少,政府容易沿袭以往城市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最后演变成路径依赖,导致各大智慧城市建设大同小异,“千城一面”格局显现。最后,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相关的行业人才,而我国物联网发展时间较短,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相对比较匮乏,这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芦效峰,李海俊,程大章.智慧城市的功能与价值[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6).
[2]吴伟萍.城市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彭明盛.智慧的地球[J].中国企业家,2009(1).
[4]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5]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张丽华,周向红.城市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1).
[7]陈伟清,覃云,孙栾.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及实践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
[8]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6).
[9]程大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