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我来写,为纺织行业献一策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两会的重头内容,如果让你代表纺织行业写一份工作报告,你会将哪些问题囊括其中?我们不妨来看看代表委员们如何为纺织行业献计献策,行业人士又有哪些呼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在本届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引导中小微企业提高融资能力的建议。
王丽梅认为,目前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因素,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融资难主要是中小微自身能力欠缺所致。她觉得,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府的扶持、金融体系和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提高。为此,王丽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市场转型,积极创建自有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销份额。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以壮大经济实力来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
其次是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明晰有形资产产权,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土地厂房产权手续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依法补充完善相关手续,最大限度盘活有形资产,提高中小微企业资产抵押能力。逐步研究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增强中小微企业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抵押能力。
第三,引导中小企业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照国家会计制度开展会计核算,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证按期如数偿还贷款,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
最后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尽可能详细地提供企业纳税情况、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个人银行信用记录、对外担保、法律诉讼、履约情况等信息。加大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的失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
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吉林化纤2014年积极运作、合理布局,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新品研发引领市场,以多元化发展拓宽市场,实现了企业良性运转。
“推新品,向创新驱动要效益。”董事长宋德武把取得的成绩归结于创新。依托研发优势,开发出的新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并逐渐实现市场放量,2014年实现新产品销量2.5万吨,增收2.36亿元,新产品贡献率达39%。去年6月份,吉林化纤成功组建了吉林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与下游客户更紧密的开发与合作,碳纤维原丝销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销量达到1116吨,同比增加1.7倍,并成功拓展了伊朗及俄罗斯市场,奠定了与俄罗斯合作的基础,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
谈到公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宋德武坦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资金紧张,新产品市场化进度较慢,国内碳纤维产品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希望国家及行业能够在资金和创新资源、技术的共享和开放上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丰富及新品研发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达利女装学院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知名丝绸女装企业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共同体。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该院常务副院长许淑燕谈到目前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校企合作很多属于浅层次合作,真正具有深度的较少,双方仅仅是签个协议,或者冠个名,在后续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根本没有参与,学校也很难参与到企业的真实产品研发中。对此,她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对深度合作的企业给予包括减免税额等政策支持,并出台相关的制度,保证企业利益,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她同时还谈到,引进企业师傅成为学校老师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教师的引进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而职业教育往往需要引进更多具有实操技能的企业人员,但企业人员因受到学历、职称等的制约,进入学校几乎没有可能。对此,许淑燕建议对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或具有专业特长的企业技术能手,在学校师资引进过程中,适当放宽相应要求,打通职业院校在引进企业技术专家时的政策壁垒。
作为纺织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安徽华茂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向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集团董事长詹灵芝表示,在年关将近时,曾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却遭遇寒流,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工厂倒闭的消息。而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充分明确了今后的政策方向,即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还在于质量,思及此,华茂准备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抓管理创新,抓技术创新。” 詹灵芝说。
据介绍,华茂在实现自身由大到强的过程中,首先是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途径。早在2011年初,华茂就抓住国家、安徽省振兴纺织行业规划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吸引欧洲、亚洲和国内知名企业来此合作发展,一举结束了华茂“纺白纱,织白布”的历史,如今华茂已经建立了从原棉到服装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其次是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华茂通过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EMS),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集中化,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控制管理一体化,使集团公司可以对各重点耗能环节的能源利用状况实时监控。
最后是引进新理念,推进班组自主管理。今年年初,集团公司把管理权、用人权、开班权、分配权和招工权交给员工,让班组的“二维管理”(即常日班、运转班分开管理)聚焦为班组“点式管理”,彻底解决了“管”和“被管”的平等地位问题,让员工当家作主,真正实现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