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
——记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波

2015-02-06 12:07:26宋学春苏万明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2期
关键词:居民党员社区

□ 宋学春 苏万明

“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
——记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波

□ 宋学春 苏万明

“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10个醒目的大字,贴在青岛市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厅的墙上。“这是我们的承诺。我们天天看,天天做;居民进门能看见,看着我们如何做。”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波的话掷地有声。

夏玉波在青岛四方机厂工作30多年,1998年退休后被街道领导推荐参加了海琴社区党支部书记竞选,并且高票当选。从事社区工作17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勤勤恳恳为居民服务,用真心、诚心、爱心、耐心管理着社区事务。在她的带领下,海琴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社区、山东省和青岛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夏玉波本人也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就是你的亲人”

海琴社区成立于1998年,有3200户、1万多居民,老年人多、下岗职工多、弱势群体多,56座居民楼全是20世纪80年代初建的,道路、环境等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得干出个样来”,夏玉波一不怨,二不愁,大事小事跑在前,脏活累活带头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班子成员和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时不时自掏一二百,甚至四五百帮助困难户,有求必应……她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83岁的居民、老党员王宝珠对夏玉波赞不绝口。2014年6月18日,孤寡老人黄金欧85周岁生日,夏玉波和她的同事们与往年一样,又带着鲜花和生日蛋糕一同为老人祝寿。夏玉波刚到社区工作不久,就遇到了在路边捡拾煤块的黄金欧,从那以后,她就和老人结成了对子,从看病、买药到修水龙头、换煤气软管,她全部为老人包办了。去年,老人生病,夏玉波送给她300块钱。老人拿出一只金戒指说:“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死了也带不走,我把它留给你,做个纪念吧。”夏玉波说什么也不收,她说:“虽然你没什么亲人,我就是你的亲人,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何谈回报呢?”

结合社区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的实际情况,夏玉波在社区党员中倡导开展了“一管三带一联”活动,让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院,联好户。社区有个残疾人家庭,母亲是智力残疾,儿子是精神病人,两人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乱得像个垃圾堆。夏玉波决定先与他家联户,给大家做出样子。她挽起袖子、扎起裤腿,帮助他家清理了屋里的垃圾,清洗了积满灰尘的门窗玻璃和脏得发亮的衣服被褥,又自己掏钱请来了理发师给娘俩儿理了发,还亲手给他们洗脸洗手。过年的时候,夏玉波买了年货送过去,大年三十晚上,又冒着大雪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娘俩儿嘴边。在夏玉波的带动下,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与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进行联户帮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夏玉波说:“谁都有老的一天,谁都有遇上难事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就得有人拉他们一把,更何况我还是个共产党员。”

“为民服务无空白”

新时期呼唤新的工作方法。夏玉波发现,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重合,这就造成居民办事很不方便。夏玉波开动脑筋,倡议居委会班子在2004年创新成立了“365党员工作室”。即一年365天,不分节假日,党员轮流值班为群众服务,实现了“为民服务无空白”,并做出了“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的庄严承诺。

有一年正月十二,居民孙作江急匆匆跑来“365党员工作室”求助夏玉波,妻子因为和他闹矛盾,跑回了海阳的老家,还要离婚,但他想挽回这个家。看到大过年的一家子闹成这样,夏玉波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坐着长途车去了海阳。他们冒着零下9度的严寒,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了孙作江媳妇娘家。夏玉波苦口婆心地劝了4个多小时,终于把人领回了家,自己却病倒了。截至目前,海琴社区的536名党员中,已经有168名退休老党员主动加入党员工作室,其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50岁。党员工作室成了“不关门的居委会”,值班电话家喻户晓。

工作室的党员们不满足于“等人上门”,还组成了青岛市首家社区“百姓协会”,又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设立了“和事佬协会”、“新市民协会”等16个分协会,主动上门了解社区居民情况,服务社区居民。“自成立以来,夏书记带领我们与‘365党员工作室’做了300多件好事了。”和事佬协会会长纪玉兰自豪地说。

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等困难群体是夏玉波和社区党员关注服务的重点。一有空,夏玉波就到他们家中看一看。2011年,夏玉波来到汝阳路80岁的刘殿润老人家,发现老人活动不便,心脏也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便萌生了为社区内独居老人安装“爱心门铃”的想法。经夏玉波“撮合”,刘殿润和隔壁邻居、党员王秀凤结了对子,两人家里各安装了一部直拨电话。“有事拿起电话就能找到人,非常方便。”刘殿润说。“爱心门铃”初显成效。夏玉波信心满满,她正计划着为有需求的空巢独居老人再安装30套“爱心门铃”,为更多老人消除后顾之忧。

“鸡毛蒜皮里藏着大文章”

“社区工作都是琐碎事、繁杂事,但鸡毛蒜皮里藏着大文章。”夏玉波说。多年来,她始终把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放在重要位置,真挚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隐患,使海琴社区成为安定和谐的文明社区。

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要处理、要化解。这些年,经她调解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难以计数。一个周末,郑州路一居民在清理烟囱时发现烟道堵了,怀疑是楼上住户给堵死了,一时间两家吵得不可开交。楼下住户有一年轻人扬言,要让楼上这家放点血教训教训她。得知这一情况后,夏玉波带着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做双方工作,楼上楼下跑了5趟,并帮助拆了底下烟道部分砖以疏通烟道,并砌好砖。在她的感动下,矛盾双方消了火,握手言和。

2008年,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楼院改造,在拆除违章建筑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关键时刻,夏玉波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经常谈到晚上11点多。居民们被她的诚恳和认真感动了,自觉配合起社区工作,最终确保楼院改造顺利完成。

社区居委会是群众生活的后勤保障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她都能尽全力干好。商水路52号楼位于郑州路上,紧靠着马路,一楼是网点房,二楼以上是居民住户。一楼的网点房大部分都是饭店,每天晚上8点半以后,各个饭店都把泔水和烂菜、剩饭等垃圾放在楼下的人行道上。夏天天气炎热,垃圾恶臭连天,导致楼上居民家中不敢开窗,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并且,这条路的路面油乎乎的,一到下雨天,既难闻又难走,居民出行非常困难。夏玉波知道这件事后,找过饭店很多次,都没有协调好。不能因为没有执法权,就放着这个问题不管,倔强的夏玉波便通过人大直通车向区人大提交了人大建议,引起了区人大领导的重视。议案递交后,通过城管、环卫站及街道办事处等多方努力,为饭店配备了专用的垃圾箱,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群众许久的饭店乱扔垃圾的问题。

17年来,夏玉波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照顾自己家庭的时间却被挤得少之又少。婆婆生病住院,她只能利用工作间隙去看望;父亲年迈多病,她却无法长久地在床前照料。最让她不能释怀的是,因为忙于社区工作,连老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但夏玉波对此无怨无悔,她说:“老百姓的事是我心中最大的事。”在她看来,社区里那些急切需要帮助的面容、那些感激的眼神、那些深情的谢意……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着人们对社区工作、对党组织的真情厚意,一想到这些,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

猜你喜欢
居民党员社区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