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起、郑书祥与《星闽日报》
——记共产党人“白皮红心”斗顽敌

2015-02-06 05:03游德馨
红土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论日报

游德馨

孟起、郑书祥与《星闽日报》
——记共产党人“白皮红心”斗顽敌

游德馨

孟起、郑书祥是上世纪30年代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理想坚定、意志坚强,对党忠诚、对民热爱,知识渊博、谋事实在。在国民党宣布“戡乱时期”的白色恐怖情况下,共同策划将国统区的公开报纸《星闽日报》从创刊开始就为我所用,用巧妙的手法披露真相、针砭时弊,成为当时福州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正直的人们都以《星闽日报》为风向标来揣测时局。报纸发行量大幅度提升,超过当时福州其他报纸总和的两三倍。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企业家、报业家胡文虎筹划在福州办《星闽日报》。由其族亲永安堂总经理胡梦洲任社长,聘请永定同乡、上海大夏大学毕业、曾在他星系报纸工作过的郑书祥(老共产党员,此时与党暂时失联)任总编辑。在这之前,郑书祥经省研院同事余志宏、王元(均为中共党员)介绍,与中共闽浙赣省委候补委员、城市工作部副部长的孟起相识。于是,就有了孟起和郑书祥共同研究用白皮红心的立场将《星闽日报》为我所用的斗争经历。

国民党反动派对《星闽日报》怕的要命、恨之入骨。怕它揭发满身的疮疤,恨它把丑闻晒在光天化日之下。敌人采取监视、威胁、诬蔑、诽谤、逮捕、绑架、停刊等办法进行摧残。由于贯彻了隐蔽的办报方针,加上胡氏家族的声望以及总编辑的高明手段,《星闽日报》一直坚持到福州解放,前后共两年多。

(一)

孟起同志是我党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于1938年入党,担任过中共沙县工委书记、福安县委书记、闽浙赣区党委候补委员、区党委秘书处、社会处负责人,中共闽江工委宣传部长、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

他有办报刊的经验,主编过《教育月刊》,省委机关刊物《锻炼》。特别是1945年在三青团主管的《南方日报》闽东版任主笔期间,他的党内职务是中共福安县委书记。他这“白皮红心”的书记,巧妙地撰写文章、评论,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如在该报副刊《铁花》上刊登对联“救国豈无人,杀敌冲锋,有彼壮士!发财自有道,居奇囤积,舍我其谁?”矛头直指当时国民党发国难财的官商。福安县赛岐镇查缉所所长章吴绎,秘密身份是闽东七县军统情报站长,是戴笠的嫡系,称王称霸,无恶不作,用缉私之名行走私之实,贩卖私盐谋取暴利。报纸予以揭发并配发评论《缉私者走私》,揭露国民党官僚监守自盗的种种丑恶现象,使读者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当时该报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抗战国难当头,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处处吃紧的情况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却出现“公务员谈天说地,乡镇长花天酒地,保甲长欢天喜地,老百姓呼天叫地”的畸形社会现象。孟起在报端用答读者问的形式,连续发表文章,揭露当局政治腐败的根源所在。经过一年左右的艰苦努力,孟起不但完成了省委交给他恢复发展福安党组织的任务,上层统战工作和社会救亡运动也取得可喜成绩,还培养一批忠诚于党、能独立开展工作的干部,表现了他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任务并取得成功的独立领导能力。他通过在《南方日报》闽东版主笔的工作,取得了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打着“合法”的招牌办报纸的经验,为他以后指导办《星闽日报》起到很大作用。

(二)

胡文虎祖籍福建永定,是著名爱国华侨。1935年9月1日在厦门创办了《星光日报》。这是继新加坡《星洲日报》、汕头《星华日报》之后星字号的第三家报纸。由于有数位共产党员在《星光日报》任编辑,因此该报经常刊载反映人民意愿、宣传爱国抗日的进步文章,令人耳目一新。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毕业的郑书祥,曾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受进步思想熏陶,对国统区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他进入《星光日报》担任副刊编辑后,仿佛像吸到清新空气一般,精神为之一振,不时在副刊上发表一些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进步的文章。在鲁默、克里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郑书祥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逐渐有参加政治活动和加入党组织的要求。1935年冬经尹林平、鲁默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郑与其他几位共产党员成立实艺研究社,创办《实艺》周刊,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开展“鲁迅精神不死”、“中华民族永生”的悼念鲁迅先生活动,公开成立厦门文化界救亡协会。这是由中共厦门市委直接领导的我省第一个公开的抗日救亡组织。

1938年5月日寇侵占厦门,《星光日报》停刊。郑书祥遵照党的指示转移去香港,经廖承志、连贯安排进香港《大众日报》任主笔兼电讯编辑,并接上党的关系。在《大众日报》,郑书祥继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从事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协助爱国青年华侨回内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他与乔冠华分别担任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即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前身)香港分会的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月底日本侵占香港。党组织指示共产党员自行疏散隐蔽,发给每人200元港币做疏散费。郑书祥回到福建,1942年受聘于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文史教员。在音专,经常向学生作抗日形势报告,组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其他进步书籍,在进步学生中传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营救声援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的学生,成为音专进步力量的核心。1944年起与羊枣一起担负永安进步文化报《民主报》社论主笔和《联合周报》主要撰稿人,发表一些国际时事与战局评论,揭露旧社会黑暗,积极地为抗战作出贡献。

(三)

1947年元月,《星闽日报》开始筹办,地点是现在的台江区中平路牛弓街19号。郑书祥被聘为总编辑。孟起适时与郑书祥交换在蒋管区如何办报的看法。共同认为在四周反动军、警、宪、特的监视下,要提高警觉性,加强保护色,不能有“过左”的表现,尽量用合“法”面目出现,透露不合“法”东西。副刊要活泼,特栏稿件要自己掌握。这个时候孟起对郑书祥的历史已有了解,并根据他到永安四年的表现,提出要他参加城工部组织。郑书祥已于1935年在厦门入党,要求把他在香港的组织关系转到福州来,不再重新履行入党手续。孟起表示同意并提出在正式转移之前与他单线联系。从此,他们之间建立了政治上领导、指导关系。

孟起认为《星闽日报》是一个很特殊、大有可为的阵地,可以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对如何办《星闽日报》有全局谋划。首先针对郑书祥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孟起推心置腹地说:“这是书生习气,是个人打算,不是斗争艺术。”“《星闽日报》是福州的大报纸,中统想控制,军统也想控制(实际上都打进了一些人),你是星系报纸的老报人,又是胡文虎同乡,他们不容易夺去。你当总编辑最合适,有这么好的条件要设法稳住,不可作中途退出的打算。”第二交代郑书祥要善于伪装自己。写社论、作报道要用“官方”的语言与民主主义者的口吻去写作,一切都按照“合法”方式办理,不能太露骨、太红,不可给人以口实。只要不时说些公道话,反映一些真实情况,揭露一些真相,就达到我们的目的。第三,一定要保持民营报纸的特点和本色。也就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形式,五花八门的灰色面目,寻找机会放一些进步的、人们渴望的东西出去。1947年6月《星闽日报》开始试版,每期只印五六份,郑书祥不时送给孟起审阅并征求看法。孟看后认为副刊编得太呆板,要有漫画、木刻、插图,社论写得太露骨容易出事,“不够收敛,何必一开始就显露如此锋芒!”孟起除了提出在白区办报的策略外,还为《星闽日报》社推荐新人,充实进步力量。如黄垂庆(黄岑,后任福建电视台台长)是他在福安担任《南方日报》闽东版主笔时培养的进步青年。他与郑书祥用巧妙的办法,送黄垂庆到《星闽日报》社当记者。

在当时恶劣环境下,传播战场消息,揭露腐败政治,如何做到既不犯“法”,又能透露事实真相,使读者有一个明晰的方向?《星闽日报》开辟多渠道消息来源,打破“中央社”一家独断新闻的局面。如战局、政局的重要消息,除“中央社”电讯外,同时刊登合众社、路透社等通讯社消息,透露真实情况让读者进行比较。在版面上设立“经济商情”、“新闻之窗”、“文教短波”等专栏,多角度反映社情。开辟“读者之声”、“社会服务”,直接反映大众呼声。利用星系报业集团派驻国内外记者网,报道各地的第一手消息,反映国内战局、时局的重大变化,使广大读者的视野为之开阔。约请国内知名教授、学者纵谈国事。如燕京大学齐思和,北京大学胡适、崔书琴,清华大学张印堂等撰写文章,文风清新,见解独到,多数是宣扬进步思想,起到激浊扬清作用,使读者耳目一新。在关键时刻请本省丁超五、刘通、何遂等民主人士和进步立法委员,对重要问题发表看法和意见。……以上这些巧妙的包装手法,使敌人耳目无从找寻破绽。即使是他们不愿看到的消息,因都在合“法”范围之内,只能干着急。

旧社会办报纸有个惯例,就是要经常出社论。《星闽日报》也不例外,几乎天天有社论。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军事、教育、金融、物价、华侨等方面。大部分是郑书祥亲自执笔,有几百篇之多,约占全部社论80%。这些社论如何不被抓住辫子,又尽可能反映客观事物、揭露矛盾,是一件很费脑筋的事。郑书祥学识渊博,眼光敏锐,经验丰富,善于打擦边球,与反动当局周旋。在经济方面主要从众所周知的国民党统治区涨价风入手,来暴露官僚主义,四大家族的疯狂掠夺及其罪恶。如1948年8月21日社论《新币与物价》,指出金圆券并无物质基础,暗示会失败。社论发表后,一时银行挤兑,物价暴涨,人言啧啧。国民党暴跳如雷,要查封报纸。但社论逻辑严密,论据充分,以探讨性质的文章出现,文字上无懈可击。加上胡氏家族出面周旋,终以判罚停刊三天了事。政治方面因为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不可能从全局而论,只能从局部问题谈起,在国民党腐败的反动统治层面穿几个洞,以扩见其一般。如1948年10月27日社论《无能!贪污!》,作者巧妙地用美国来华特使魏德迈批评国民党官员“贪污无能”的话语借题发挥,对国民党政权腐败官场贪污成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现象进行抨击、入木三分的批判。在军事方面郑书祥用失败主义的情调,去论述军事战线的失利,用分析形势渗进客观事实的巧妙方式,透露国民党军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真相。如1949年3月18日社论“从重庆号说起”。重庆号军舰于1949年2月25日凌晨在上海吴淞口举行起义,开往烟台解放区。国民党政府对此讳莫如深。郑书祥把事实真相公诸于世,并且提出军心之所以涣散,实由民心涣散使然……。今日之民心,一致要求和平,故欲阻止重庆号事件之再生,唯一可循的途径,就是结束战争,谋求和平。这篇社论是配合省参议会地下民盟、进步参议员与国民党斗争的一记组合拳。此外,还有《毕业生失业问题》、《为公教人员生活呼吁》、《收回香港九龙》、《台湾是中华民族的》、《重视和平的呼声》等教育、社会方面的社论都涉及对当时国民党当局的抨击,在社会上唤起民众觉醒发挥了很好作用。在这一条隐蔽战线上,郑书祥等同志置生死于度外,与敌人斗勇斗智,显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四)

1947年开始,为筹措革命经费、城工部发动“米”变、“布”变等行动,就是要把敌人的物资变为人民财产,变作革命经费。8月31日孟起组织“海关布变”被家里的保姆叛变出卖,暴露了身份而被反动派逮捕。关在三关堂便衣队驻处受审,敌人采取严刑拷打,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办法,企图从他口中得到我党秘密。但孟起始终对党忠诚、守口如瓶,还做了一位看守工作打算越狱。城工部领导也准备了三种方案营救,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敌人给孟起加重脚镣,更换关押场所,更加滥施酷刑审讯,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不吐半点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气节。孟起虽然肉体受到摧残,但情绪乐观,关押期间,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吟诗作对,设法购买报纸关心时政。敌人对孟起毫无办法,但又认定是共产党重要干部、“政治要犯”,在无可奈何之下,于当年11月11日把孟起夫妇押往南京国防部保密局,交由更高一层的特务机关秘密审讯。孟起在福州时,已被敌人折磨得形如枯槁,骨瘦如柴。到南京后敌人更加残酷,把他夫妇俩分别关押,不准见面,不准看报,把他外衣剥光,在冰天雪地里冷冻。他仍然不屈服,大义凛然地写下“唯死而已”四个大字,并托人向党组织表示“至死不变,决心如一,个人生死在所不计”。表现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境界。1949年初,正当解放战场捷报频传,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敌人丧心病狂地秘密杀害了孟起同志,时年36岁。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共南京市委批准,孟起的英名、遗像、革命事迹陈列在南京雨花台陵园纪念馆,供后人瞻仰学习。孟起烈士永垂不朽。

孟起被捕以后,郑书祥失去了直接的政治领导和办报上的业务指导。虽然一时感到茫然,但还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继续坚持斗争。他按照与孟起相榷的方针和策略,特别在社论撰写上更加严谨。1948年下半年,《星闽日报》还主动增加对中共地下党组织创办《大众报》支持的任务。

中共福中(今福州一中)党支部薛谋略、游德馨、张任生小组,经上级同意于1948年底办一份地下油印报纸。小组的张任生同志,受党小组指派经七次探监,找到他的同乡又是他父亲的学生,《星闽日报》记者黄垂庆。黄因“共谍”嫌疑被捕入狱,拒不承认被列为未决政治犯。经他写纸条介绍,张任生找到《星闽日报》社总编辑的堂弟郑福祥。他是《星闽日报》电务室报务员,思想进步,对旧社会不满,经常与黄垂庆谈论时局交流思想。郑福祥手上有一台美制12灯电子管收音机,可收到邯郸新华社电台的播音。总编辑郑书祥表示要大力支持办地下报纸,郑福祥因此很爽快地答应提供邯郸新华社电讯专稿。不久经郑书祥的大力营救,黄垂庆得以保释出狱,安排在《星闽日报》资料室搞内勤,又给我们大量的香港华商报、大公报、文汇报的剪报资料。以福中党小组为核心的“大众社”办起了“大众报”。它是两张八开毛边纸的油印报纸,每期二三百份。内容是解放战场上的胜利消息;解放区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讯;党对新解放区的政策、党的工商政策;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揭露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消息等。前后共印发12期。还翻印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军为何胜利等十几种小册子。为了躲避敌人的监视和侦察先后迁移了五个地点。“大众报”一经内部分发到市区、农村和游击队,像久旱逢甘露一样,引起很大震动,受到热烈欢迎。

狡猾的伪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主任万振鹰,搜到一份又一份大众报后,他认为在严密的新闻封锁下,要获得如此精细的电讯文稿,除非是报社或有高档收音机才能办到。他布置四处监视《星闽日报》,还带领一帮特务前后三次到《星闽日报》社查验。郑书祥与他们周旋。由于找不到破绽敌人无法下手,又不死心,只能长期暗中追查。事过不久一群暴徒擅自闯入报社三楼电务室,要绑架郑福祥,幸好他早已离开未遭毒手。

1949年3月国共和谈破裂。陈诚到福州,加紧扩军备战,加紧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郑书祥被列为福州文化界第一个捕杀对象。形势日益紧张,在这危急关头,郑书祥先后将特务要抓捕的郑福祥、黄垂庆疏散去香港。自己坚持到6月份,经福建地下民盟组织委员吴修平、周问仑同志安排和掩护避往香港。旋由乔冠华、饶彰风安排到《华商报》任资料室主任兼社论撰稿人。

1950年1月《星闽日报》社职工强烈要求,经中共福建省委电召,郑书祥重回福州。主持改组后《新星日报》,继续担任总编辑,直至同年10月该报停刊。由于孟起牺牲,加上福建城工部冤案影响,郑书祥同志的党籍得不到证明。但他仍然以进步的民主人士身份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福建省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他担任过福建省民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福州二中(原英华、陶淑、华南附中三校合并,今师大附中)校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协委员。他与省内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但他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抱有深厚感情,对革命事业矢志不移,表现一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多次向党组织提出恢复党籍要求。粉碎四人帮后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经过缜密调查,并报省委批准,郑书祥同志党籍得到恢复,党龄从1935年12月算起。2012年是郑书祥同志百岁冥诞。他的战友黄垂庆和女婿王子韩为他编辑出版了《郑书祥纪念文集》。该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好教材。郑书祥同志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理想信念坚定,革命意志坚强,以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眼光,丰富的经验与敌人斗智斗勇,突显一位老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高贵品质,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作者:福建省政协原主席)

猜你喜欢
社论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三峡日报 七十正风华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绍兴日报》“人文新闻”的十年实践
新年献词里的“中国梦”
《纽约时报》社论批评美国陆军发布的虐俘事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