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营乡畜牧兽医站 贵州六盘水 553519)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黄太耀
(旧营乡畜牧兽医站 贵州六盘水 553519)
本文主要针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旨在为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犊牛;大肠杆菌病;中西医结合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症状,临床当中主要体现为急性败血症症状与排出灰白色稀便等症状,因此又该症又被称为“犊牛白痢”。犊牛大肠杆菌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广大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是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种新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症状,肠毒血症、急性败血症、脱水以及急性腹泻是该症的主要特征。刚出生1~3日的新生犊牛是犊牛大肠杆菌的高发群体,10日龄以上的犊牛群体则较为少见,通常在冬春两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症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如何有效诊治犊牛大肠杆菌病就成为养殖业共同关注的课题[1]。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非常短,通常只有几个小时。一般都是以肠毒血症、急性败血症以及腹泻等症状出现。败血症型的症状通常出现在没有吮吸过母乳的7日龄以下的犊牛群体,大部分犊牛的体温上升,精神较为萎靡,一些犊牛发生腹泻的症状,一些没有看见腹泻症状的犊牛通常只看到一般症状后的1 d内突然死亡。病程发展较长的犊牛,最终会继发关节炎、胸膜炎而死亡。肠毒血症型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吮吸过母乳的7日龄以下的犊牛群体中,大部分犊牛都是突然发病后死亡,在死前通常会发生较为剧烈的腹泻情况。病程发展较长的病犊则会有较为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昏迷、沉郁)。腹泻型病犊牛在初期的体温就会上升到40℃左右,在几个小时左右就会开始腹泻,粪便主要呈现为水样、泡沫粥样、灰白色、黄色,同时伴随有未完全消化的凝血块与凝乳块,犊牛通常因为酸中毒与脱水而死亡,随着病程的发展,非常容易出现关节炎、肺炎等情况[2]。如果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通常能够治愈,但病犊容易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
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是因为多种血清型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所引发的一种犊牛胃肠黏膜表层乃至深层的炎症。不同种类的犊牛都存在较高的感染率,通常出现在10日龄以下的犊牛群体中。该症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初春冬末较为常见。只要是能够引发犊牛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犊牛大肠杆菌病。
3.1 临床诊断
犊牛大肠杆菌病可以依照黄色稀便、临床症状、发病因素、流行病学或者急性死亡作为主要特征,通过综合参考病理变化当作初步诊断依据。
3.2 剖检变化
通过剖检,犊牛胃肠黏膜主要体现为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心内膜当中呈现为点状出血的情况;肠内的容物主要是黏稠状的灰黄色液体,有较大的腐烂味。肝和肾肿大、变性,有小坏死灶。病程较长的犊牛存在肺炎与关节炎症状。
4.1 西药治疗
采用头孢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5 mg/(kg·bw),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1次/d,连用3 d。治疗3 d后,可用胃蛋白酶12 g+酵母粉10 g+稀盐酸5 mL+温水1 L,犊牛每次喂服35~45 mL,1次内服,连服3 d。
4.2 中药治疗
墨旱莲30 g、地榆炭40 g、槐花炭20 g、白头翁25 g、秦皮20 g、白芍15 g、山药15 g、石榴皮40 g、干姜10 g、炒白术15 g,将药方研为细末,采用温水进行调服,1剂/d,连续使用3 d。
注重新生犊牛的护理工作,在进行接产的时候,针对母牛的外阴、后驱以及全部的接产用具等,都必须要进行消毒处理,助产人员则必须要采用0.1%新洁尔灭进行刷洗手臂处理。新生犊牛脐带剪断的位置应当距离犊牛腹部5 cm左右,采用5%碘酒浸泡剪刀1 min以上。犊牛舍必须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卫生、清洁,运动场与犊牛床则必须要定期应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处理,奶桶、饲槽等都必须要实施消毒清洗。针对犊牛的褥草应当定期进行更换,冬天必须要做好保温措施。犊牛舍中的污物、垃圾、褥草以及粪便等都必须要进行集中处理,将其运输到远离牛舍下风口500 m以外的位置,实施无害化发酵处理。针对病死的牛必须要进行深埋或者焚烧处理。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单纯性的发病逐渐发展成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为主,导致牛生产受到巨大的影响,因为混合感染的情况存在较大的普遍性,导致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3]。10日龄以下的犊牛群体是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高发群体,由于缺乏抵抗力,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这显然和棚圈的污染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诱发因素与传播途径都非常多,由于大肠杆菌本身的分布极为广泛,所以其传播途径自然也非常广泛,环境、空气、饮水以及饲料等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肠杆菌污染。此外,犊牛妊娠期间管理饲养不当、长途运输、机体衰竭以及产后护理不当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传播。这就需要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做好相应的预防与消毒工作,才能将犊牛大肠杆菌病防范于未然中。■(编辑:狄慧)
[1] 于春梅,刘兴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4,12:106-107.
[2] 辛彬,孙刚.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综合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10:51-52.
[3] 廖启顺,黄光红,胡媛媛,等.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综合治疗效果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06:30-31.
犬脑包虫病预防措施
犬脑包虫病是由多头蚴(脑包虫)引起,成虫寄生在狗、狼、狐狸、猫的小肠中,幼虫寄生于羊、牛、猪、马、人的大脑中,是相互交叉感染的。主要症状是:痉挛抽搐,类似脑膜炎、羊羔疯,后期失明,反复多发,常以极度瘦弱衰竭死亡。
目前养宠物犬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把它放在床上,同人一起吃住,粪便、毛发以及一些疾病和传染病随时污染着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安全,也增加了得犬脑包虫病的几率,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所以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的疾病迫在眉睫。希望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并在养宠物的时候做到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在生产和生活中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人与犬等动物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交叉感染。
2)患畜死亡的脏器一定要无害化处理:严禁用患畜死亡的脏器、尸体喂宠物或任意抛弃,防止被其它肉食动物食用。对于死亡的犬一定要深埋或焚烧。不到污染的草地上放牧。保证人和宠物的饮水安全。
3)终末畜主及犬的药物防治:每年每犬驱虫6~8次,并收集驱虫后48 h内排出带虫卵的粪便采取发酵处理;对中间宿主(人、羊、牛)每年驱虫两次,防交叉感染。如人用左旋咪唑,畜用吡喹酮、氢溴酸槟榔碱新剂型。疫苗预防:对于牛羊用EG95重组蛋白疫苗,犬定期用狂犬病疫苗。(梁振杰)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