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从菊,曾普元,罗鹏,邓际凤,倪婷,张小亮,郑四清*
(1.耒阳市畜牧水产局 湖南衡阳421800;2.耒阳市磨形乡畜牧水产站 湖南衡阳 421800)
中西结合消除放养土鸡群中的“咕嘎”声
黄从菊1,曾普元2,罗鹏1,邓际凤1,倪婷1,张小亮1,郑四清1*
(1.耒阳市畜牧水产局 湖南衡阳421800;2.耒阳市磨形乡畜牧水产站 湖南衡阳 4218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对食品安全与食品风味的要求日益提高,农场放养、群养土鸡产业应运而生。由于放养、群养的各项条件(含病原微生物)比圈养、舍养难于控制,剧烈的应激时常发生,所以疾病(特别是条件性、混合感染性疾病)更容易流行,鸡混合型呼吸道病就是最常流行的一类,放养土鸡群会发出此伏彼起的“咕……嘎……、咕……嘎……嘎”声,示病性叫声这种远远超过母鸡产蛋后欢快的“喀嘎、喀嘎喀……”声。呼吸道病症轻则造成鸡群生长停滞、产蛋率下降,重则成批死亡,给放养、群养土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分析了放养土鸡群中出现“咕嘎”声的原因,描述了病状、病变,提出了诊断方法和防制措施,并列举了典型病例。
“咕……嘎……、咕……嘎……嘎”声是放养土鸡群罹患混合型呼吸道病的示病性症状(标志)。鸡混合型呼吸道病又可称为“鸡多因子(多病因)呼吸道病”或“鸡复合病因呼吸道病”,俗称“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1.1 不良的饲养管理和恶劣的环境因素是当前本病频发且病情严重的最为重要的诱因
这些诱因主要包括饲料质量差,如营养价值低(特别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等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霉菌毒素含量过高等;饲养管理不规范,如断喙、阉割(去势)、转群、免疫抓鸡等过程中操作粗暴不当,如免疫程序不科学(特别是3~5周龄内的雏鸡频繁使用活疫苗)、接种途径和方法不合理,如暴风骤雨或冰雹的侵袭,如小范围内饲养密度过高等;恶劣的环境因素如鸡舍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含量太高,如通风换气不良或贼风逆风,如气候突变致温度和湿度骤升急降而相差悬殊和过高或过低、或暴雨冰雪等自然灾害等。
1.2 同时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是当前本病频发并且病情严重的内因
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资料报道,常常是鸡毒支原体(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am,MG)、大肠杆菌(E.col)、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gallinarum,HG)、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AIV)和禽肺病毒(avian pneumo virus,APV)等任意2种或2种以上呼吸道病原体同时或先后侵入鸡群呼吸道并相互作用协同致病,引起比单一病原感染致病严重得多的病情。最为多见的感染发病模式是MG、E.coli、NDV、IBV等病原体共同感染。在本混合感染发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MG,可以说MG是本病是基础性或原发性病原,E.coli、NDV、IBV等是影子性或继发性病原,在有MG感染的情况下,后3种病原发生的协同致病作用更为明显、引发的疫病病情更为严重。当然其他病原体如HG、ILTV、AIV、腺病毒(adenovirus,AV)、呼肠孤病毒等也可与MG相互作用产生协同致病效果。另一种常见的感染发病模式是给呼吸道已经感染了E.coli或MG的隐性或潜伏期感染的鸡(群)接种ND或IB活疫苗时发生严重的呼吸道反应出现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1.3 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会严重加重本病病情
科学已经证实,鸡的免疫抑制性病原体主要有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la disease virus,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sarcomavirus,ALV)、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和呼肠孤病毒(Reovirus)和一般列入呼吸道病原体的NDV、AIV和ILTV等。其中CAV、MDV、AIV等可感染、破坏甚至杀死淋巴细胞或其前体,ILTV、AIV、Reovirus、ALV等可感染、破坏巨噬细胞,MDV、ALV等感染可引起肿瘤转化细胞分泌前列腺素类免疫抑制物,IBDV、REV等感染可直接破坏免疫器官,即不同的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感染、破坏鸡体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而导致鸡体发生免疫抑制,提高鸡体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易感性,降低鸡体对NDN、IBV等抗体的应答能力和抵抗力,引发或加重鸡群暴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一年四季都可能听到各种年龄阶段的鸡的“咕……嘎……、咕……嘎……嘎”声,特别在秋冬季和早春季节的夜晚容易听到。一般是在气候突变或接种疫苗或阉割后1~3 d突然发生,先是晚上夜深人静时偶尔听到,严重时白天也可以听到,甚至鸡群中“咕……嘎……、咕……嘎……嘎”声此伏彼起。仔细检查,可以看到这种发出“咕……嘎……、咕……嘎……”声的鸡伸颈、张口呼吸,有的还打喷嚏、甩鼻、咳嗽、流泪,单侧或双侧眼脸肿胀,多数病鸡拉绿色、黄色或白色稀便。生长停滞或产蛋率下降;死亡率一般不高,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上升。
剖检主要可以看到鼻腔中有黄色的黏液或干酪样物质,喉头黏膜上覆有黏液,刮去黏液可见黏膜充血、出血(点),气管内有黄色的黏液或干酪样物质、甚至有伪膜,气囊壁增厚浑浊、外附或内含炎性渗出物如黄色的黏液或纤维素性丝状物质或干酪样物质,肺可能水肿。有的患鸡还可能有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或直肠出血,有的患鸡卵巢变性或坏死、输卵管萎缩等。
根据鸡群中长期存在的示病性症状(“咕嘎”声)、结合解剖时主要病变集中在呼吸道器官中的病变特征,加上诱因的真实存在,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药物诊断在本病的综合诊断依据中特别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基层兽医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即任何具有杀灭或抑制某单一呼吸道病病原的药物用来治疗或控制本病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即降低死亡率、减少“咕嘎”声直到控制死亡、消灭“咕嘎”声),这就基本上可以证明该鸡群发生了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确诊需要实验室检出2种以上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且每只死亡鸡都可以剖出主要集中于呼吸道器官上病变。
5.1 预防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科学饲养管理,全面消除致病因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养鸡环境的调控和生态保护,维持环境稳定和清洁卫生;加强鸡舍保温防寒、降温防暑、通风换气等设施设备的监管与调适,加强鸡舍特别是运动场地的清理与消毒,同时要科学合理选药(尽量避免使用对呼吸道有刺激的消毒药)强化鸡群的定期带鸡消毒;饲养密度的控制。二是正确进苗。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正规种禽场、孵化场引进经产地检疫合格的鸡苗,确保鸡苗没有携带垂直性传播病原体(MG、CAV、ALV、REV、Reovirus等可通过胚胎垂直传播,必须做好种鸡特别是父母代种鸡这些疫病的净化工作);确保鸡苗已经及时、保质保量地接种免疫了MD苗。三是科学免疫。主要是要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性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包括选择应用哪些疫苗,疫苗的使用方法、剂量、接种途径等)并严格认真执行到位,重点要做好ND、IB、IBD、CA、AI(特别是H5、H7、H9等亚型AI)等的预防接种。既要做到应免则免、该免必免,又要防止过度频繁使用活疫苗。建议在使用疫苗时可以选择配合应用免疫增强剂如信必妥(细胞转移因子)、益免加(多功能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制剂)、黄芪多糖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草药制剂等溶解于水中自由饮用或拌料自由采食1周(免疫当天和免疫前、后各3 d)以提高免疫效果。四是精细化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质量稳定、营养丰富,坚持不饲喂霉变饲料,确保各种饲养管理操作措施的规范、柔和,并及时到位,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的饲养管理和恶劣的环境因素刺激鸡群。五是强化非常时期(如前述的疫苗接种期以及阉割期、周边或历史上某些疫病流行期、气候突变前后等)的药物保健。药物保健要以提高鸡群健康和非特异性抗病力为目的科学合理地选药用药,要有针对性用药,要谨防抗生素药物滥用及药物残留的发生,注意及时休药。
5.2 治疗
因为本病发病原因多样,且各具体病例的主要病因、协同病因或诱发病因各不相同,所以控制本病的流行常成为许多基层临床兽医的“烫手山芋”。笔者以标本兼治、祛邪(抑杀病原)固本(增强鸡体质与抗病力)兼顾的中西结合疗法,有效地消灭了鸡群中的“咕嘎”声,控制了死亡。具体方法是:取舒瑞爽(麻杏石甘散,主要成分是: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主要功效:清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咳嗽,每袋250 g)1~3 g,德利米先(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0%,每袋100 g)0.3 g,呼乐芬(氟苯尼考可溶性粉,10%,每袋100 g)0.3 g,益免加(畜禽通用维生素预混料,每1 kg产品含维生素A 9×106~14×106IU,维生素D31.5×106~2.4×106IU,维生素E≥9 000 IU,维生素K3≥1 350 mg,维生素B1≥680 mg,维生素B2≥1 150 mg,维生素B6≥500 mg,维生素B12≥0.09 mg,泛酸钙≥5 200 mg,烟酸≥9 000 mg,叶酸≥180 mg,维生素C≥32 g,水分≤10%)0.3 g等4种药粉溶入适量清洁的饮水中再拌入适当适量的饲料中给1 kg体重的患鸡1次食用,2次/d,连用5~7 d。
8月11日下午,某养殖户孙某提着2只病鸡1只死鸡来求诊。孙某自诉:4月19日从广州某孵化公司进购土杂二号鸡苗10 008羽,全部按公司的要求喂料和管理(包括接种疫苗)育雏,没有发现有异常反应。从23日龄接种了新支二联苗后,约25~26日龄就零星发现有鸡甩头、张口呼吸,鸡群中不时发出“咕嘎”声。赶忙到灶市某兽药店购买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等药物拌料饲喂。用药后症状不见明显减轻,而患鸡数量还在增加,到70日龄左右(注:7月29日前后)开始出现大部分鸡张口呼吸、甩鼻、“咕嘎”声此起彼伏,并有鸡异常死亡现象了。如此药也在不断地用甚至更换着用,死亡鸡数也在逐日增加。现在存笼鸡只有6 833羽,体重平均约1 kg左右。
笔者检査 了该养殖户带来的鸡,发现患鸡羽毛蓬松凌乱、缺乏光泽,活着的患鸡伴随“咕嘎”声张口呼吸、拉黄白色稀粪(水分含量达85%以上)。并当场剖检和急宰剖检了死鸡、病鸡各1只,发现主要病变都集中在消化道器官:喉、食管和气囊上,结合养殖者自诉的鸡群病状、用药过程等,初诊为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嘱其取舒瑞爽、德利米先、呼乐芬、益免加各20袋溶入饮水后均匀拌入鸡群正在食用的适量(50 g左右)饲料中给患鸡1次食完,对病情严重而不能或不主动釆 食的患鸡取25 g这样拌药的饲料强制填喂。2次/d,连用5 d。
随访:给药后的第二天早晨捡出死鸡5只,其余患鸡全部主动采食,“咕嘎”声明显减少,第三天就听不到“咕嘎”声了,也没有死亡鸡了。继续给药2 d,痊愈。这批鸡直到出笼未再复发。后该户饲养的第二批土鸡竟然在11月底因阉割又诱发了该病,依样用药,药到病除。■(编辑:狄慧)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21
*通讯作者:郑四清,农技推广研究员,zhsq196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