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理论”教学模式浅析——以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为例

2015-02-05 12:16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链式园林

乐 志 赵 兵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

一、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与“链式理论”教学模式

近年来,园林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迅猛的专业之一[1],已有180余所高校开办了园林专业,而伴随着专业迅猛发展的是日益突出的园林专业的教学问题[2]。该专业的教学特点表现为“文理结合、新旧结合、实践和理论结合”的“三结合”特点。它简单依赖某些课程、教材或实践教学,因此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例如,学习完“园林植物”课程的学生往往难以将园林植物知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而且很多学生不会写设计说明书,在规划设计中又很少接触实际工程问题,也就不能将规划设计知识应用于园林工程中[3]。因此,笔者认为园林专业教学问题的核心在于缺乏合适的教学“结合方式”。

而“链式理论”,又称链式反应[4],它指当一个分子被活化后,引起许多分子连续不断地进行化学反应。其启示意义在于,一方面一旦核心被激活,则只需提供原料,就会自动发生后续反应;另一方面任何材料都是体系性的,缺一不可。这种分子各不相同,却能联合有序发生反应的理论,不正是园林教学症结的关键解答吗。因此,笔者认为若将“链式反应”理论运用于园林专业教学工作中,则可发生2种基本相似的关系。

第一,专业是个复杂的系统,但它也具有类似的分子“核心”,一旦核心被“激活”,就能引起专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良性连锁反应,并产生“裂变”;

第二,教学必须以“核”为中心进行顶层设计,并遵循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内在关联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多样的教学分子作用。

二、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链式关系的建立

与一般教学、实验、实践方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相比[5],“链式理论”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怎样通过设定合理的课程核心,才能自动串联其他课程,使教学、实验和实践主动和支撑课程发生联系和反应呢?笔者认为“链式理论”教学体系形成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其教学核心。

(一)确定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

园林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特征,即综合植物、工程、美学等各方面知识,以园林为载体,解决其他各专业单一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这点而言,园林专业“链式理论”教学理应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核心,并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该核心课程应充分体现“三结合”的特点;第二,以核心课程的需求为出发点,可以引发在专业深度上,或知识面广度上拓展连锁反应,并衔接相关各类专业课程;第三,任何专业深度或知识面广度上的延伸都会促进核心的演化和发展。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最适合的核心是传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传统设计类课程,具有明确的结合特征。一方面,该课程有赖于诸多专业课程如“园林制图”“园林史”“园林工程”“观赏植物学”等的教学成果支撑;另一方面,先进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理念又能促进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建立课程教学的链式关系

确立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园林专业教学的核心,并不等同于“链式理论”教学模式的建立。理想状态中,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核心的“链式理论”教学模式应该呈现如图1的关系,即核心课程可以随时引发其他课程的“链式反应”。

图1 园林专业“链式理论”教学模式的理想状态

图2 园林专业“链式理论”教学模式的现实状态

然而,受到实际教学计划和学时的影响,园林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往往呈现如图2的分布情况,即专业学时和专业内容同步增加的三角形分布。低年级“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受各类基础课程如“英语”“政治”“绘画”的限制,使得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有限;高年级虽然学习时间增加,但相关知识内容都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如何在每个学期都能够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链式反应”的核心,开展“链式理论”教学活动。这反过来也对每个学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差异化要求。因此,为保证“链式理论”教学的正常进行,园林专业的教学工作至少应满足如下3个条件。第一,始终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核心和主轴。第二,保证每个学期的“链式反应”能完整进行。对于不能支撑该学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链式理论”教学要求的课程,教师要进行系统性地调整,以保证整个“链式反应”的完整顺利开展。第三,“链式反应”要随学期逐渐扩大反应范围,即各学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结合该学年或学期的专业辅助课程分层开设,如低年级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应侧重于制图的准确性和图面的美观性;高年级则要扩大设计范畴,在低年级“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空间的合理性、生态的节约性和植物季相的变化等问题。

三、基于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核心课程构建“链式理论”教学模式

在明确园林专业的核心和体系特征后,怎样结合园林专业具体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使其符合“链式理论”教学模式,是笔者和同行一直探讨的问题。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执行的是一套从体系到课程,从教学到实验、实践,从教材到科研的教学模式。

(一)以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为核心

在核心课程明确后,依据“链式理论”架构,教师应优先激活专业核心课程,促使专业教学“链式反应”的发生。另外,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直开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以保证其主轴核心课程的地位。

(二)确定具有梯度的“链式理论”教学主元素

“链式理论”教学操作层面的关键在于确保时刻运用“链式理论”,建立园林专业教学与课程、科研、社会实践的关系,并系统性地解决教学的先进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等问题。教师不仅要设定各学期的“园林规划设计”核心课程,而且也要设定各学期参与“链式反应”的主元素即骨干课程。例如,低年级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与“平面构成”“绘画”“园林制图”“园林史”等主元素配合,以满足低年级以基本功和认知为目标的“链式反应”教学要求;大学二年级到三年级上学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则和“观赏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主元素耦合,以满足、支撑专项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要求;大学四年级,“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搭配“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环保科学”“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法规和管理”等主元素,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设计水平。

(三)丰富“链式理论”教学副元素

园林“链式理论”教学不同于核心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除关注主反应外,还应注重派生反应和相关的副元素。如果说高度一致有序化的“链式理论”教学主反应是园林专业教学的框架,则丰富多样的副元素和派生反应就是其血肉。副元素主要由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组成,既有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园林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历史”“植物遗传育种”“插花技术”“园林机械与工程”“园林法规和管理”等课程,又有开放性的“绘画”“文学修养”“书法理论与实践”“美学理论”“自然地理学”等课程。教师通过设定选修条件,使其和骨干课程相互匹配和补充,形成主干清晰、支线丰富、相互补充、环环相扣的链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四)开展持续的科研和教材改革

确立上述“链式理论”教学的“核心”和“元素”时,必然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教学元素未必能满足核心发生“链式反应”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而且还要以教材为结合点,对教材和科研进行改革。

南京林业大学在编写园林专业系列教材时,以骨干课程的教材为基础和准绳,确定其他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骨干课程的要求,确定相应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园林规划设计所需的前沿理论和技术逐步逐层地引入到教材中。例如,生态问题是当今园林规划设计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所以在园林专业骨干课程“植物学”“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中引入了生态问题。另外,与专业骨干课程对接的基础课程也将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如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之一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节能构造和垂直绿化构造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支撑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四、“链式理论”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它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开放思维”的园林人才为办学目标。该专业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坚持开展“链式理论”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建成“环环相扣”的教学体系

南京林业大学基于“链式理论”教学模式,以国家精品课程及其配套教材《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确定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等专业骨干课程。这些课程均根据“核心”要求,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并将要求下放至更为基础的“园林制图”“平面构成”“建筑构造”等课程中,形成环环相扣、相互链接的“链式结构”教学体系。

(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序和多向

在园林专业“链式理论”教学中,南京林业大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将“园林规划设计”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以便形成多样丰富的“链式反应”。这样做,一方面统一了“园林规划设计”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的标准,使内容上下衔接、技能左右贯通、考核标准统一、训练全面扎实;另一方面,在“园林规划设计”核心课程中,结合具体衔接内容,以分主题教学的方式与骨干课程进行衔接。一般,“园林规划设计”核心课程常分为案例解析、专题研究和设计训练3个环节。在案例解析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研读相关的、经典的园林设计作品,并指出设计所面对和要解决的专业问题;在专题研究环节,教师要针对某些专业问题带领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它是设计课和骨干课的结合点;在设计训练环节,除常规方法外,教师要结合多媒体开展互动教学活动。

(三)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链接

任何教学内容都难以长期不变。而教学内容的更新,则往往基于理论研究的积累与突破。然而,现实中科研成果和教学往往脱节。负责教学的教师未必了解相应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又仅限于少数论文专著,不能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南京林业大学敦促与帮助专业教师因“专”而成“家”,在获得一定的科研、教研、社会实践成果的同时,将其相对前沿的科研成果最优先反馈于教学工作中,保证教学内容的不断持续更新。例如,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案例,发现在设计技能之外,优秀的案例更多地涉及生态、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于是就以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基础,让熟悉该领域工作,并参与该课程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带头,开展课题申报和科研工作。其科研成果,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湿地公园、城市避震减灾绿地、LID 技术与城市雨洪管理、GIS 技术与地形设计、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等,已经满足了教学内容更新的需要。科研成果在发表和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之前就被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相对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1]铁铮.中国园林专业建设之路如何走[J].绿色中国,2012(9):36-38.

[2]马玲,郑林波.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99,144.

[3]刘玉华,刘奎.“园林工程”立体化教学平台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66-68.

[4]埃马努埃尔.链式反应[M].钟建安,译.北京:普及出版社,1957:5-11.

[5]蔡军火,魏绪英,连芳青.园林专业“课堂、实验与实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0(9):39-41.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链式园林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家庭—医院链式管理在婴幼儿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试论木芙蓉在成都景观设计和园林规划中的审美价值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