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雷怡安 摄影 廉钢
重生记
——芦山“4·20”地震两周年报道
·本刊记者 雷怡安 摄影 廉钢
芦山的新民居、新医院、新学校。
四月的雅安,已是草木茵茵百花香的时节,在雨露和阳光的交替滋养下,这座城显得尤为动人。两年前的雅安,疮痍满目;两年后的雅安,神采奕奕。
在芦山地震两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雅安,走进芦山、天全、宝兴,寻觅精神的力量,感受大爱的无疆。
芦山县龙门乡是“4·20”地震的震中,两年前的强震让龙门乡的基础设施、房屋道路几乎全部损毁。在当时,首要任务就是为老百姓重建家园。
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建成新居成为了龙门乡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成了当地老百姓日思夜想的事。短短10个月,白伙新村聚居点就重新建成。看着一幢幢全木质结构的特色川西风貌民居,村主任张兰坪乐得合不拢嘴。在这之前,他对房屋能不能尽快完工捏了一把汗。眼下看到完全超出自己预期的新房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他悬着的心放下了。
如今,白伙新村聚居点将目光锁定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每一家的两层小楼都打造成自家居住和开店的发展经营模式。张兰坪率先尝试,带领老百姓一起致富。他将自家的一楼装修成了茶楼,棋牌、电视样样齐全。村民们也跟着做起了生意,餐饮、住宿、娱乐……随着白伙新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张兰坪希望有更多的游客能到这里来游玩,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
离白伙新村不远处,是龙门乡河心聚居点。作为成都市对口援建的聚居点,这里按照“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的模式打造。今年2月完工后,不少当地老百姓前来看自家房子。72岁的村民罗国志指着不远处的两层小楼说:“那就是我家的房子,几百平米。”罗国志没想过在如今的年纪还能住上政府修建的小楼,对比从前的简陋瓦屋,他不停地感叹。和其他聚居点村民一样,罗国志家也得到了政府2.7万元的补助,享受两年无息贷款的帮扶政策,自己出了10万元就得到了这套大房子。罗国志家的房子预计今年8月装修完毕,这段时间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跑工商、税务等部门,打算搞个农家乐,这样家人以后就不用去外地打工了,留在当地也能挣到钱。
重建,民生优先。解决“看病难”是重要一环。作为芦山县唯一一所县级医院,芦山县人民医院需要为全县12万老百姓承担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重任。
对县医院来讲,震后最大的变化是建立了独立的儿科科室。在大城市,甚至二级城市,一所医院拥有独立儿科是一件平常的事,而在这样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县城医院,儿科过去都是和内科并在一起。医生既管内科又管儿科,人手紧缺,分身乏术,而需住院的患儿只能前往雅安市区或更远的大城市医院医治。
2014年1月,县医院启动儿科能力建设,配备了6名专职儿科医生,儿科技术、服务、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
向荣是医院的儿科主治医生,在此已工作了十多年。之前她一直是内科兼儿科的医生,对单独儿科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分科之前,儿科门诊一个月病人人次为700-800人次,分科后,一个月的人次为2500-3000人次。相当于翻了四倍。这个数字带来的信号是更多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县医院来看病了。
这一变化在病人处得到了证实。已在医院输了两天液的小男孩晶晶由外婆带来看病,过去晶晶生病,家长一般会带到私人诊所去诊治,如果病得较重,还会开车到雅安市区去看病。但自从去年县医院成立了儿科,晶晶的感冒、发烧等小病都得到了有效医治。晶晶外婆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给娃娃看病方便、专业,他们都很放心。
在县医院院长孙明伟看来,这两年医院的变化很大,目前是雅安市所有县级医院唯一拥有儿科的医院。但他仍为医生的短缺感到忧虑,“增加医生数量,对医生进行不定期培训,才是一所偏远小县城医院能够提高医院能力,赢得老百姓认可的主要途径。”
天全县和芦山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第一关、川藏咽喉和川西走廊的第一镇,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茶叶是雅安的品牌,而乌茶将成为天全灾后重建的新品牌。二郎山下,天全河畔,独有的生态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天全茶马古道文化,造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乌茶。
在天全南天新镇,许多游客在乌茶店驻足品茗。乌茶之名源于朱元璋的赐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地震后,产业重建使乌茶迎来新的机遇。天全着力打造乌茶产业,已建成乌茶基地,乌茶正走出天全,走向省外、走出国门。
运用互联网实时操控大棚里的气温、湿度、风向,更好地促进瓜果蔬菜的生长——在天全县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里,几乎看不到菜农劳作的身影,满目绿油油的蔬菜几乎全是由高科技互联网在控制。不论是创意农业馆、立体栽培馆、育苗中心还是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蔬菜瓜果都是有机的,高品质的。”解说员介绍。在过去,番茄市场价一般是3元一斤,而经过“互联网+”的运用,能卖到10多元一斤。高科技的运用既让蔬菜的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更让农民体会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价值。如今,成都3000多家红旗连锁里的蔬菜瓜果几乎都由这里提供。
在“4·20”地震中被称作孤岛的宝兴,如今产业已做到了迪拜、东欧、美国、日本等地。迪拜酋长皇宫酒店、俄罗斯歌剧院等的汉白玉均由宝兴县循环工业园玉龙石材有限公司生产。1平方米的汉白玉根据石材和切割的不同,可卖到300~1000元不等。预计今年该公司产值将超过5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在公司的汉白玉加工车间,26岁的杨蓉已工作了2年。之前她和丈夫都在广州打工,由于离家太远无法照顾父母和孩子,于是回到了老家。如今,杨蓉一家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生活完全没有负担。“离家近,工作不错,我们还是很满足了。”杨蓉说。
“重生”后的芦山地震灾区,处处都是这样的奋发向上、生机勃勃。新生的家园,充满着新的希望。(责编: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