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灾后重建:增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优势的重要探索

2015-02-05 07:28赵周贤徐志栋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5期
关键词:芦山灾区群众

·赵周贤 徐志栋

芦山灾后重建:增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优势的重要探索

·赵周贤 徐志栋

经过两年重建,芦山展现出勃勃生机。图/江宏景

2013年4月20日,芦山遭遇7.0级强烈地震。这是芦山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重创之后,遭受的又一次严重地震灾害。自然地理条件极其特殊、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芦山,面临着异常艰巨的恢复重建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指导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以改革创新促重建,成功探索出一条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路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活力的充分彰显

芦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多次对芦山灾后重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这一重要指示,开启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从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负责制转变的新探索。

科学高效的新体制为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芦山震后最紧张的应急救援阶段,中央就已果断将“指挥权”交给四川省。从应急救援转入灾后重建,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重建工作以地方为主体。国务院组织制定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四川省成立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负责整个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灾区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自觉担负地方实施主体责任。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为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有序、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

符合实际的新机制激发了各级地方政府恢复重建的创新活力。中央明确310亿元的中央财政重建基金交由地方统筹安排,这给了地方强有力的基金“调配权”。四川省委省政府考虑到重灾区各县原本就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底子薄、财力弱,配套资金跟不上,及时把重灾县公共服务重建项目投资中的财政补贴占比从汶川地震时的44%提升到80%。新机制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对重建进程“心里有底”,做到未雨绸缪。重建伊始,四川省就先行启动了建材价格调控机制,一方面给予生产企业电价补贴,另一方面大量从周边地区调运建材,并在通往雅安的几条高速公路开设了“绿色通道”。四川省委省政府大胆放权,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把重建项目的审核权下放到受灾市、县(区),避免了项目与资金“两张皮”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责任的新模式激活了干部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的主体意识。在灾区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广大灾区群众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的“正能量”空前迸发。为有效解决农房重建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在县、乡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自建委”在灾区“遍地开花”。“自建委”委员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负责农房重建中房屋宅基地划分、户型选择、资金协调、质量监管等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

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优先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体系恢复重建。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政策基础上,把农村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户均补助资金分别提高1万元、2万元。突出抓好困难群众建房,通过政府“兜底”扶持,困难群众陆续搬进新家。到2014年底,芦山灾区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城镇住房全面开工建设。同步推进了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村庄自治管理和产业规划培育;加快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努力让群众住上新房子、形成新风尚、过上新生活。

芦山地震灾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和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在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重建以来,灾区党委和政府坚定不移地走工业与生态良性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雅安市将雅安经济开发区全部作为“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异地支持芦山、天全、宝兴等灾区经济发展,明确要求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禁入园区。同时,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型重建之路,为灾区群众筑起了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在贯彻“四个全面”中增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优势

当前芦山灾后重建进入冲刺关键期,要完成用三年时间恢复重建的任务,为实现到2020年灾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切实把握“四个全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新要求。

把促进全面发展作为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灾区重建必须覆盖每一个家庭、每一名群众,尤其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真正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在帮助灾区群众快速重建家园的基础上,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生活与生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到恢复重建全过程。重建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都离不开深化改革。比如,芦山灾后重建以地方为主体来具体组织实施,面临着规划设计、投资评审、项目招标、工程管理等繁重的工作内容和大量的人才需求。中央划拨了大量资金,但灾后重建资金仍需多渠道筹措解决。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形成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合力。

更好发挥法治在恢复重建中的根本保障作用。灾后恢复重建点多量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务院发布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四川省依此制定了涉及城乡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专项规划。重建必须坚持以总规为总纲、以专规为支撑,确保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

更好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作用。要圆满实现重建工作目标,必须更好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要更加注重在灾后重建中培养锻炼干部,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对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者,要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对表现特别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表现较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严肃处理,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举措打造党员干部队伍,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实现重建美好家园的目标。(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责编:赖飞)

猜你喜欢
芦山灾区群众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研究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