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基层 直通民生末梢

2015-02-05 07:38赖飞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5期
关键词:亲戚台账社工

·本刊记者 赖飞

群众路线

走实基层 直通民生末梢

·本刊记者 赖飞

古蔺大力创建山水宜居环境。图/康宁

“你若把群众看作天,这天就是万里晴空,灿烂无边!你若扎根在群众的土壤中,这土就会肥沃丰润,营养无限!”这是一位四川藏区干部在《民情日记》里写下的“走基层”感言。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创造性地开展了“走基层”活动。去冬今春,我省又扎实深入开展了新一轮“走基层”活动,各地总结成熟经验,进一步深化形式,继续坚持“四位一体”群众工作法,巩固全覆盖格局。

“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困难集中的地方去!”在巴蜀大地上,百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接地气”,叩响群众房门,撩开牧民帐篷,耐心倾听意见,用心帮困解难。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对党员干部的认同度也大大提高。

▌察民情,省领导带头下基层

【群众“好声音”】“有了省上领导的联系指导,村子变化可大了!”

今年4月1日至2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他与基层干部和办事群众亲切交谈,还来到贫困户廖帮润和袁秀才家中,关切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收入来源和基本保障等情况。

自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以来,他已先后8次前往德阳市、7次到中江县、4次深入石垭子村调研指导。入新村、访农家、进企业、看学校,他一路奔波辛劳,一路问计问策,一路排忧解难。

绵阳市安县七里村,是省长魏宏的基层联系点。一年多来,他已多次前往。今年2月11日,魏宏又专程前往七里村给全村老百姓拜早年,鼓励大家借过年团聚的机会,好好商量谋划村里的下一步发展,争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张张出行图,见证了省领导体察民意、亲民爱民的深厚情怀,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省领导的强力带动下,从田边村头到城镇社区,从灾区新房到藏区牧场,从平原丘区到高原山地,各地各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走“实”基层,直通民生末梢。

▌解民忧,群众需求记心上

【群众“好声音”】“我反映的问题干部们不仅记到了台账上,更记到了心上,群众路线真是通往我们群众心里的路!”

“以前干部下乡时,小车好几辆,人员一大帮,问题还解决不了。”今年3月16日,资阳岳池县粽粑乡金龙寺村民杨其剑对记者说,“现在干部下乡,车和人少了,办的事却多了。帮我们把路和水渠修好了,出行方便,放水栽秧也不愁!”在“走基层”活动中,该县以乡镇、村(社区)为单位,完善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切实为群众解忧。

在“台账工作法”的发源地德阳市中江县,永安镇丰收村党支部书记韩平安挑灯夜读《民生诉求台账》:“路太烂了,一下雨就全是稀泥,娃娃上学也得穿一双鞋、拎一双鞋。”随后,村民代表会召开,通过自筹资金,村民盼望已久的水泥路很快建了起来。“干部心中有本明白账,群众的问题便迎刃而解。”韩平安说。

在崇州市鸡冠山乡大木村,当地坚持村里项目由群众定、规则由群众议、质量由村委会管,推行项目“一事一议”,成为党员干部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的有效形式。

2014年9月23日,大木村党支部书记郑发清来到一组的村民聚居点,参加村民议事会。院落里摆着十来条板凳,男女老少几十人或坐或站,踊跃发言。村民李福田提出对村里破损的安全护栏进行维修,得到一致赞同。经测算,维修护栏共需6.5万元,村级财政出3.5万元,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3万元,工程立即动工。

“现在,议事会不仅为村两委分忧,为群众着想,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全村发展稳定不可缺少的力量。”郑发清欣喜地说,“群众参与度高了,怨气自然就少了!”

▌暖民心,社区服务从“小”做起

【群众“好声音”】“干部进社区问居民需求,话社区发展,解急难之困,贴心暖心。这样的‘双报到’,我们拥护欢迎!”

中午12点,从社区居民小区听取居民意见回来,社区书记匆忙吃完盒饭,拿起“民情日记本”赶往另一个小区;下午6点,一个居民拿着户口本走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5分钟后拿着办好的医保本高兴地回家了;晚上11点,社区主任把一天收集到的居民意见整理汇总……

这是南充阆中市拥军街社区干部一天工作的真实写照。该社区坚持“小习惯,小事情,小环境,小舞台”, 从小事做起,倡导干部“手机常开”,开展“生活琐事我服务、邻里纠纷我调解、生病住院我探望”等活动,开设或创办民情工作室等为民服务场所,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走基层”活动中,我省在城市社区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实行“三单制”服务模式,拉近了机关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类似阆中这样的创新服务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眉山市推行“预约服务”“一线服务”“上门服务”,将干部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宜宾屏山县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社区保障、就业培训等10余项服务;内江市中区引入“543社工服务”,采取“社工+社区”模式,为居民提供社工咨询、临终关怀等社工服务……

“帮助老百姓把这些小事办好,老百姓高兴了,这就是为民办实事。”阆中市拥军街社区书记严大建如是说。

▌惠民生,高原“亲戚”见真情

【群众“好声音”】“干部与我们结对认亲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们的付出,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2014年11月22日,康定发生6.3级地震。第二天下午,住在临时安置点的震中塔公乡塔克村牧民村之志玛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向她走来:“是‘亲戚’罗让降央来了!”罗让降央是塔公乡一名乡干部,包括村之志玛在内的8户塔克村牧民都是他在“结对认亲”群众工作活动中认下的“远亲”。震后,他赶了20多公里山路,带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没想到,震后第一个来看我们的‘亲戚’是干部!”村之志玛十分感动。

“结对认亲”让藏区群众多了一个个贴心人。干部们走山路、进帐篷、入农家,不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还帮助他们开启了致富的幸福之门。

甘孜州泸定县烹坝乡黄草坪村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常年缺水,交通不便,村民生活困难。干部“亲戚”深入走访了解后,动员村民发展水果种植,并修建了11公里的农灌堰。如今,村子已发展了500余亩苹果。“我又种了4亩糖心苹果,挂果后至少收入16万元!”村民康天才说。

在阿坝州马尔康县打扒村,村民袁兴清过去全家收入仅靠他打零工。在干部“亲戚”帮助下,他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申请到了贷款。如今,他家已建起5个蔬菜大棚,人均年收入逾万元。

截至目前,四川藏区干部已与32万余户农牧民群众、7万多名僧尼结对认亲,每名干部每年平均走访“亲戚”3至5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走基层”常态化机制,与群众的心越贴越近。

“走基层”活动中,全省党员干部先后深入基层542万人次,累计走访群众1032万户、2642万多人,收集意见建议109万多条,建立完善“三本台账”12万本。各级党员干部与496万多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380多万对,参加送文化、送科技、送政策等活动440多万人次,及时解决民生难题66万多件。走基层,走出了群众的“好声音”,更走出了群众的好生活。(责编:李静)

猜你喜欢
亲戚台账社工
青春社工
结对帮扶成“亲戚” 扶贫路上心连心
比亲戚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韩雪峰的“台账”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ERP系统的设备创建及台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