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

2015-02-05 09:13
心理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接受者敏感性分配

刘 文 朱 琳 张 雪 张 玉 刘 颖

(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大连 116029)

1 问题提出

公平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LoBue,Nishida,Chiong,DeLoache,& Haidt,2011)。判断分配是否公平,主要依据三个原则:平等(equality)原则(将物品平均分给每个人)、贡献(equity)原则(按劳分配)和需要(need)原则(将更多物品分给更需要的人) (Deutsch,1975)。公平敏感性(equity sensitivity)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公平和不公平的稳定而个性化的反应,其表现为个体对公平的不同偏好(Huseman,Hatfield,& Miles,1987)。公平敏感性是公平性的早期表现,以往研究发现个体公平敏感性存在着发展性变化(Sommerville,Schmid,Yun,&Burns,2013),个体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公平的理解不尽相同,比如年长儿童可能会考虑公平的贡献和需要原则,但婴幼儿却更偏爱平等的分配方式(Sigelman & Waitzman,1991; Gummerum & Keller,2008)。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多以同年龄段个体的公平敏感性为关注点,并且大多研究一致认为5岁以上儿童已有公平敏感性,但对5岁以下儿童公平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在年龄方面存在不一致(Moore,2009; Gummerum,Hanoch,Keller,Parsons,&Hummel,2010; Tsutsu,2010; Kogut,2012)。LoBue等人(2011)研究发现,儿童在 4岁前已经具有公平敏感性; 还有研究发现3岁以下的儿童已经理解了公平原则,在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中,3岁儿童能够推理对劳动贡献多的人分配更多的奖励物品(Baumard,Mascaro,& Chevallier,2012),已有研究表明婴儿可能已经拥有了公平敏感性,并将公平敏感性的发生年龄提早到 2岁。Sloane,Baillargeon和 Premack (2012)研究发现 20个月大的婴儿对于仅有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而两个人获得了相等的奖励这样的情境注视时间更长,Geraci和Surian (2011)发现 18 个月大的婴儿会更加偏爱公平的分配方案。

以上研究显示,儿童在早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公平敏感性,但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相关研究并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同的实验中考察的公平的原则不同,根据Damon (1975)经典发展理论,儿童对公平的理解是从平等原则向贡献原则逐渐发展的,当研究对象年龄较小时,研究者更多是以平等原则来考察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如果儿童在分配情境下,对公平与不公平结果表现出差别化反应,且偏好公平分配,就认为其具有公平敏感性,儿童对公平的理解是随自身发展而获得的,公平敏感性作为儿童公平发展的早期表现,也必然存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发展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其次,使用实验任务不同,Sloane等人(2012)区分了婴幼儿参与实验的两种任务:第一方任务(first-party tasks)和第三方任务(third-party tasks),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婴幼儿是否为分配的利益相关者。以往研究多使用第一方任务,让被试进行公平选择,Rochat等人(2009)对 3~5岁幼儿的研究发现,同年龄段儿童在第一方任务中,倾向于给自己分配更多的物品,而在第三方任务中,则倾向于更平等地在玩偶间分配物品。Olson和Spelke (2008)发现在第三方任务中,3.5岁儿童就可以公平分配资源。可见,儿童参与分配的方式确实会影响其公平敏感性的表现。对于相关方面发展并不完善的儿童来说,其在不同实验任务中表现出的公平敏感性可能不同,其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有研究者认为,大多研究使用的让儿童参与实验的方法(他们是利益相关者,他们被鼓励获得筹码)可能导致情境的自我中心化,被试在这类任务中更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相对利益,而非不公平本身(Fehr & Schmidt,1999; Sloane et al.,2012)。因此,这种利己主义倾向可能会影响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考察(McCrink,Bloom,& Santos,2010)。

第三方任务的另一种形式是期望违反范式(Violation-of-Expectancy Paradigm,VOE范式),在此范式中,婴幼儿作为旁观者,观看分配者给其他接受者分配资源。VOE范式假定婴幼儿倾向于对不期望的或意外的事件注视更久(Kuhlmeier,Wynn,&Bloom,2003; Hamlin,Wynn,& Bloom,2007),因此通常是在第三方任务中比较被试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评估其公平敏感性(McCrink & Wynn,2007)。相关研究发现,当呈现不公平分配结果时,婴儿的注视时间明显延长,即婴儿已具有对公平的敏感性(Geraci & Surian,2011)。因此,综合以往文献,发现研究多采用第一方任务考察3、4岁以上儿童,而第三方任务多用来研究2岁以下儿童(Onishi& Baillargeon,2005; Blake & Rand,2010)。因此,若使用第三方VOE范式对2~3岁儿童公平敏感性进行考察可能会得到更为积极的结果(刘文,朱琳,温国旗,2014)。

此外,分配情境下,儿童的公平敏感性会受到与环境相关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情境、与分配者和接受者的社会关系以及分配的资源等。研究发现儿童在非社会情境中,对分配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儿童的公平敏感性是基于社会情境之上的,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一种感知偏好(Schmidt &Sommerville,2011)。Sloane等人(2012)研究结果发现,呈现静态玩偶或看不到分配过程时,婴儿对两种分配的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Geraci和 Surian(2011)同样发现,当接受者被静物替代,婴儿的注视时间没有表现出对公平分配者的偏好。说明了只有在社会情境中的分配,才会激活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因此,分配情境中有无接受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公平敏感性。此外,分配数量也是影响儿童公平敏感性的重要因素,考虑到2岁左右儿童数认知能力发展有限,以往研究经常将分配资源数量设置为2,即公平分配时为1:1,不公平分配时为2:0 (Fehr,Bernhard,& Rockenbach,2008)。但近期也有研究范式使用4为分配数量让儿童进行分配以考察儿童对公平的理解程度(Smith,Blake,& Harris,2013),因此研究可以增加4颗糖果的分配,即公平分配时为2:2,不公平分配时为 3:1,以进一步考察不同分配数量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影响。

综上,目前在国外相关研究中显示4岁前儿童公平敏感性在年龄方面没有得到一致结论,而国内还没有对较小的儿童进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期望违反范式,实验1让2~3岁儿童现场观看分配者进行公平和不公平的分配,记录其对不同分配结果的持续注视时间,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注视时间差异,以考察其公平敏感性的发展特点。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选取处于公平敏感性发展最明显的年龄阶段的儿童比较其在不同分配情境、分配数量以及分配结果下的注视时间差异,以考察儿童在分配情境各因素影响下的公平敏感性。本研究假设在VOE范式下,2~3岁儿童的公平敏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儿童在有接受者情境中比无接受者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公平敏感性,不同的资源数量对儿童的公平敏感性有显著的影响。

2 实验1:2~3岁儿童在资源分配任务中的公平敏感性

2.1 被试

某市某普通幼儿园 147名 2~3岁儿童参加实验。所有儿童均经过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参加实验,各个年龄组的儿童均来自同一年龄班。初步统计分析后剔除17个异常值,包括:公平和不公平分配注视时间均小于1s、过度关注无关因素、陌生人焦虑。各组删除被试在各年龄组中所占比例见表1,最终保留有效被试130名儿童(男生70名,女生60名),各年龄段的被试年龄分配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的基本信息(N = 130)

2.2 实验设计

以年龄为被试间变量,分为 4个水平(1组:2岁~2岁3个月/2组:2岁6个月~2岁9个月/3组:3岁~3岁3个月/4组:3岁6个月~3岁9个月),分配结果为被试内变量,分为两个水平(公平/不公平),儿童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为因变量,进行4×2混合实验设计。

2.3 实验程序

实验在有单向玻璃和监控录像的标准儿童心理实验室进行。首先让被试观看一名主试在两只完全一样的会活动玩偶间公平或不公平地分配糖果,并记录被试对分配结果的持续注视时间(Gummerum et al.,2010; LoBue et al.,2011; Sloane et al.,2012)。被试坐在一张40 cm×55 cm的方桌前,对面为蓝色布制背景,蓝色布制背景和桌边相接处,左右各有一个长颈鹿手偶面对被试,每个长颈鹿前面有一个杯垫。实验过程中,由一名实验助手在蓝布背景后操作手偶,确保被试看不到。具体分配过程如下:1)主试说,“看,我这里有 2颗好吃的糖果”,同时,主试在被试面前呈现2颗糖果; 2)实验助手操纵两只长颈鹿手偶的嘴和手动一动,接连说两声“耶”,保证两只长颈鹿动作基本一致; 3)主试进行资源分配(公平分配或不公平分配在被试间顺序平衡),分配的糖果放在长颈鹿面前的杯垫上,分配动作干脆利落。主试每次只分一颗糖果,并平衡优先分配方的顺序。分配结束后主试安静地收回双手,等待被试注视分配画面。确定被试不再注视后,活动结束。

实验室配有监控设备,全程录像,可同时记录分配画面和被试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情况。实验后,分别由一名熟悉实验的人(记录者 A)和一名完全不了解实验的人(记录者 B)通过观看实验录像,用计时软件记录下每名被试对不同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精确到0.1 s)。A和B记录的注视时间一致性系数为 0.832,因此使用记录者 A (熟悉实验的人)记录的注视时间作为实验因变量数据。注视时间记录方法:从分配者将分配资源放在接受者面前的托盘中开始,到被试视线离开分配画面持续 1 s以上,此期间被试对分配结果的持续注视时间记为其注视时间。如果被试对分配结果的持续注视时间不足1 s,就视其没有真正参与实验,数据不进入统计结果。

2.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9.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管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按年龄由小到大分为4组,统计各组儿童的年龄及在不同情境下注视时间,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儿童对不同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s)

图1 各年龄组儿童对不同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

2.6 讨论

研究表明,在VOE范式下,2岁以上儿童已普遍具有公平敏感性,这与Sloane等人(2012)的研究结论相似。那么,儿童是如何获得公平敏感性的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反应了儿童早期出现的对公平的考虑,即公平敏感性是公平性的早期表现,而公平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出现可能与社会道德的发展情况相一致的(Boyd & Richerson,2005; Dupoux & Jacob,2007)。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相互作用中,儿童通过观察和实际参与获得了个体如何分配资源的行为规则(Sripada & Stich,2006; Turiel,2006)。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哪个年龄组的儿童对不公平分配结果注视时间均长于公平分配结果,说明2岁儿童已经掌握了一些在社会环境中熟知的规则并且能够将这些规则延伸到新的环境中,关于个体应该如何分配资源给他人,儿童已经具有了公平敏感性。Olson和Spelke (2008)的研究已经发现在第三方任务下,3岁儿童对在接受者间进行资源分配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公平敏感性。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比较了4个年龄组儿童的公平敏感性仍然发现3岁~3岁3个月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在2~3岁间表现最为明显。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2~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从感知运动水平过渡到符号表征水平,此时幼儿正处在“第一反抗期”,是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反应性迅速发展,他们开始能够注意事物的不同并观察其变化,对物体细微差异的辨识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公平敏感性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可能是通过对社会道德规则的掌握和日常生活的实际参与逐渐形成的,其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发现儿童在非社会情境中,对分配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儿童对公平的敏感性是基于社会情境之上的,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一种感知偏好(Schmidt &Sommerville,2011)。由图1及实验1中简单效应分析,可以看出3岁~3岁3个月儿童对不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最长,儿童对不公平分配与公平分配注视时间的差异明显增大,发现该阶段的儿童公平敏感性表现最为明显。因此以儿童这一年龄阶段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了分配情境,分配资源数量等因素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影响。

3 实验2:儿童公平敏感性相关影响因素

3.1 被试

某市某普通幼儿园72名3岁~3岁3个月儿童参加实验。初步统计分析后剔除 12个极端值和缺失值,如:被试观看过程中丧失兴趣不愿再继续参与、过度关注无关因素、陌生人焦虑等。保留有效被试60名(男生33名,女生27名)。

3.2 实验程序

实验为2(分配结果:公平/不公平)×2(分配情境:有接受者/无接受者)×2(分配数量:2颗/4颗)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是以分配过程为内容的视频。参照Schmidt和Sommerville (2011)的实验程序,动态呈现分配过程,静态呈现分配结果,为排除分配过程对儿童注视时间的影响,后期制作将具体的分配过程用黑幕遮住。具体视频内容如下:

(1) 有接受者的视频:1名成年女性(分配者)正对一张40 cm×55 cm的方桌而坐,2名玩偶接受者(分别由两名助手操纵)分别坐在桌面左右两旁,看向分配者。分配者面前的桌边上放一个透明的托盘,装着准备分配的糖果,每名玩偶接受者面前有个空的小碟子。

分配阶段(动态):首先,分配者向玩偶接受者打招呼,“hello,大家好!我这里有2颗(4颗)好吃的糖果”,同时,双手举起装着糖果的透明托盘向观看者展示。接下来,两名玩偶接受者语气兴奋地对着分配者舞蹈,并说“耶,我想吃”,要保证 2名接受者动作基本一致。然后,分配者用右手依次为两边的接受者分配糖果,边分配边说“给你,给你”,其中,先给哪个接受者(右边和左边)的顺序是平衡的。通过后期视频制作将分配过程中接受者的小碟子和分配者的托盘用黑色图片覆盖,因此被试在分配过程中看不到具体给2名接受者的糖果数目,只能看到分配者向左右两边分配的动作。分配者分配结束后,双手举起托盘高于黑色覆盖区域,将空托盘展示给被试,并说“分完了”,此时,2名玩偶接受者都低头看向自己的小碟子。全部分配阶段持续约17 s。

结果呈现(静态):分配阶段结束后,呈现分配结果的图片。即,分配者面前有一个空的托盘,接受者面前的小碟子里放有分配者给它们的糖果。公平分配为2名接受者小碟子中的糖果数量相同(1,1或2,2); 不公平分配为2名接受者小碟子中的糖果数量不同(2,0或3,1)。

实验视频中,每个分配结果呈现之前,都呈现完整的分配过程。分别由外形相似的两个分配者交替进行公平和不公平的分配。被试依次观看两种结果,分配结果顺序平衡。分配结果的最长呈现时间为20 s。

(2) 无接受者的视频:和有接受者的视频类似,只是不呈现接受者。全部分配阶段持续约14s。

实验在一间隔音实验室里进行,房间有监控设备,可同时记录电脑中播放的视频材料和被试对画面的注视情况,以便实验后对其注视时间进行统计,数据记录方法同实验 1,两名记录者所记录注视时间的一致性系数为0.86。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情境(有接受者/无接受者)、分配结果呈现顺序(公平/不公平)、分配数量呈现顺序(2颗/4颗)随机平衡。

3.3 结果

表3 儿童在各种情境下注视时间(s)

图2 分配情境与分配结果交互作用

3.4 讨论

研究发现,在 VOE研究范式下,在有接受者的情境下3岁儿童对不公平和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在无接受者的情境下,儿童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研究证明,儿童只在有接受者的情境(即社会情境)下,表现出了对公平的敏感性,儿童的公平敏感性是基于一定社会情境之上的,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一种感知偏好,这也符合 Sommerville等人(2013)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分配数量的主效应显著,儿童在分配2颗糖果时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在分配4颗糖果时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Singer-Freeman和Goswami (2001)研究表明 3~4岁幼儿具备理解比例的能力,3岁前儿童可能由于数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分配的“有或无”比“多或少”更敏感,又或者是“有或无”对幼儿在视觉上引起的差异比“多或少”更加明显,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儿童的比例理解能力与公平敏感性的关系。

4 总讨论

总体上,在VOE研究范式下,实验1发现2~3岁儿童公平敏感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各年龄组对不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均高于对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3岁~3岁3个月儿童公平敏感性发展最明显,儿童对不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达到最高。实验2以处于公平敏感性发展最明显年龄阶段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分配情境,分配数量和分配结果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影响,儿童在有接受者情境中,表现出了对公平的敏感性,分配数量对幼儿公平敏感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研究假设相符。

2岁以上儿童已普遍具有对公平的敏感性,这与Sloane等人(2012)的研究结论相似。2~3岁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儿童在2~3岁间的公平敏感性有上升趋势。3岁~3岁3个月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在2~3岁间最为明显,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根据已有研究3到4岁的儿童在虚拟情境实验中能表现出公平分配行为(Baumard et al.,2012),Olson和Spelke (2008)发现在第三方任务中,3.5岁幼儿就可以公平分配资源,因此分析其原因,儿童公平敏感性可能由对分配结果的注视外化为外部的行为表现,因此注视时间这一指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用公平分配行为作为儿童公平敏感性的指标,来考察儿童公平敏感性在4岁以后年龄的发展特点。此外,Blake和McAuliffe (2011)研究发现 4岁左右儿童已经具有不公平厌恶行为,研究中儿童的注视时间从第3个年龄组后开始缓慢下降,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儿童已经能够理解不公平,并对不公平情境产生厌恶,使其对实验视频中不公平的情境注视时间降低,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会进一步的探究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不公平厌恶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影响。

儿童只在有接受者的情境,即社会情境中,表现出了对公平的敏感性。这进一步证明了以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设置会动的玩偶、呈现分配过程、设置有无接受者情境等,以证明儿童对分配的长久注视是由于对公平的敏感性,而不是对物体摆放位置的偏好(Sloane et al.,2012; Sommerville et al.,2013)。因此,个体的公平敏感性是基于一定社会情境的,个体对公平的敏感性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相比无接受者情境,儿童更喜欢注视有接受者情境中的分配。在分配数量方面,数认知能力及比例理解能力对儿童公平敏感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儿童3岁可能已经具有了最初对比例的理解(Sommerville et al.,2013),未来研究可以设计多组比例对此进行系统探讨。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儿童公平行为和公平判断等方面(Rochat et al,2009; Olson& Spelke,2008; Smith et al.,2013),而公平敏感性作为公平性的早期表现,将研究对象的年龄提早到2岁,探究公平性的早期表现及发展特点为国内儿童公平问题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并可以帮助研究者、家长和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发展情况,帮助其促进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发展。

5 结论

在VOE范式下,2~3岁儿童已普遍具有公平敏感性,2~3岁间,儿童对不公平结果的注视时间随年龄增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3岁~3岁3个月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发展最为明显; 分配结果、分配情境和分配数量对儿童公平敏感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儿童公平敏感性是基于一定社会情境之上的,在有接受者的情境下儿童对不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对公平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 分配资源数量对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儿童对分配2颗糖果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分配 4 颗糖果的注视时间。

Baumard,N.,Mascaro,O.,& Chevallier,C.(2012).Preschoolers are able to take merit into account when distributing goo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8

(2),492–498.Blake,P.R.,& McAuliffe,K.(2011).“I had so much it didn’t seem fair”:Eight-year-olds reject two forms of inequity.

Cognition, 120

(2),215–224.Blake,P.R.,& Rand,D.G.(2010).Currency value moderates equity preference among young childre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1

(3),210–218.Boyd,R.T.,& Richerson,P.(2005).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es

(pp.145–166).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Damon,W.(1975).Early conceptions of positive justice a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operations.

Child Development,46

,301–312.Deutsch,M.(1975).Equity,equality,and need:What determines which value will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1

(3),137–149.Dupoux,E.,& Jacob,P.(2007).Universal moral grammar:A critical appraisal.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1

,373–378.Fehr,E.,Bernhard,H.,& Rockenbach,B.(2008).Egalitarianism in young children.

Nature, 454

(7208),1079–1083.Fehr,E.,& Schmidt,K.M.(1999).A theory of fairness,competition,and cooper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4

(3),817–868.Geraci,A.,& Surian,L.(2011).The developmental roots of fairness:Infants’ reactions to equal and unequal distributions of resource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4

(5),1012–1020.Gummerum,M.,Hanoch,Y.,Keller,M.,Parsons,K.,&Hummel,A.(2010).Preschoolers’ allocations in the dictator game:The role of moral emo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1

(1),25–34.Gummerum,M.,& Keller,M.(2008).Moral psychology and economic game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Science,2

(3),206–220.Hamlin,J.K.,Wynn,K.,& Bloom,P.(2007).Social evaluation by preverbal infants.

Nature, 450

(7169),557–559.Huseman,R.C.,Hatfield,J.,& Miles,E.W.(1987).A new perspective on equity theory:The equity sensitivity constru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2),222–234.Kogut,T.(2012).Knowing what I should,doing what I want:From selfishness to inequity aversion in young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33

(1),226–236.Kuhlmeier,V.,Wynn,K.,& Bloom,P.(2003).Attribution of dispositional states by 12-month-olds.

Psychological Science,14

(5),402–408.LoBue,V.,Nishida,T.,Chiong,C.,DeLoache,J.S.,& Haidt,J.(2011).When getting something good is bad:Even threeyear-olds react to inequality.

Social Development, 20

(1),154–170.Liu,W.,Zhu,L.,& Wen,G.Q.(2014).Equity sensitivity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under the allocation condition.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

(4),618–624.

[刘文,朱琳,温国旗.(2014).分配情境下的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心理科学进展, 22(4),618–624.]

McCrink,K.,Bloom,P.,& Santos,L.R.(2010).Children’s and adults’ judgments of equitable resource distribution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3

(1),37–45.McCrink,K.,& Wynn,K.(2007).Ratio abstraction by 6-month-old infa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

(8),740–745.Moore,C.(2009).Fairness in children’s resource allocation depends on the recipi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8),944–948.Olson,K.R.,& Spelke,E.S.(2008).Foundations of cooperation in young children.

Cognition, 108

(1),222–231.Onishi,K.H.,& Baillargeon,R.(2005).Do 15-month-old infants understand false beliefs?

Science, 308

(5719),255–258.Rochat,P.,Dias,M.D.G.,Guo,L.P.,Broesch,T.,Passos-Ferreira,C.,Winning,A.,& Berg,B.(2009).Fairness in distributive justice by 3-and 5-year-olds across seven cultur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0

(3),416–442.Schmidt,M.F.H.,& Sommerville,J.A.(2011).Fairness expectations and altruistic sharing in 15-month-old human infants.

PLoS One, 6

(10),e23223.Sigelman,C.,& Waitzman,K.A.(1991).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orientations: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resource allocations.

Child Development, 62

(6),1367–1378.Singer-Freeman,K.E.,& Goswami,U.(2001).Does half a pizza equal half a box of chocolates? Proportional match-ing in an analogy paradigm.

Cognitive Development,16

(3),811–829.Sloane,S.,Baillargeon,R.,& Premack,D.(2012).Do infants have a sense of fair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23

(2),196–204.Smith,C.E.,Blake,P.R.,& Harris,P.L.(2013).I should but I won’t:Why young children endorse norms of fair sharing but do not follow them.

PLoS One, 8

(3),e59510.Sommerville,J.A.,Schmidt,M.F.H.,Yun,J.E.,& Burns,M.(2013).The development of fairness expectation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the second year of life.

Infancy, 18

(1),40–66.Sripada,C.,& Stich,S.(2006).A framework for the psychology of norms.In P.Carruthers,S.Laurence,& S.Stich (Eds.),

The innate mind:Vol.2.Culture and cognition

(pp.280–301).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Turiel,E.(2006).Th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In W.Damon& R.M.Lerner (Series Eds.) & N.Eisenberg (Vol.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3.Social,emotional,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6th ed.,pp.789–857).New York,NY:Wiley.Tsutsu,K.(2010).Influences on the amount of the reward:How five-year-old children distribute rewards.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81

(3),201–209.

猜你喜欢
接受者敏感性分配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论“不能同意更多”的形成与发展前景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瞳孔大,决策力差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新视角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