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国芳
一、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编写不够连贯。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各个章节间连贯性不强,如上一章讲的是世界观,下一章就开始讲价值观,中间没有过渡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听课就会一知半解,认为思想品德学科没有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国绝大多数学科的教学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思想品德教学也不例外。大多思想品德教师都是依据考试来制订教学目标的,没有创新思想,考什么就讲什么,这导致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
3.教学常常流于形式。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对学生进行“简单知识的教学、基本常识的培养”转变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而目前,思想品德教学多流于形式,教师表面上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实还是让学生背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忽略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很多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理解不到位,不明白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喜欢“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而普遍对思想品德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有些教师教法不当,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呆板,对一些抽象概念解释不清楚,这就进一步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学科的枯燥。
5.教师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现实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并没有把这种理念真正落实,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以学习成绩区分学生思想品德优劣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策略
1.提高教材连续性。
对于教材章节之间的衔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过渡性内容,以便让学生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和认知的逻辑顺序,重新安排教学内容,使得各章节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逻辑性更强。
2.明确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所以思想品德课程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育人。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场所。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设置思想品德学科是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则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课前必须进行充分准备,以教材所提供的理论为依据,深层次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道理,并灵活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使学生在了解素材过程中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积极性。例如,学生对法律小知识非常感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法律故事,并运用思想品德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极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以自身深厚的知识底蕴,运用幽默、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学生的信赖。
5.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关心、耐心。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和认识社会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要考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能力,从而使课程发挥出应有的功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