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作涛
透过现象看本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教师结构性缺编,一方面小学科教师不足,表现为体育、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而大学科教师如语、数、外严重富余。在任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中小学不得不删减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等非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国家在推进教育均衡投入中,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如修建操场、教学楼、购买器材充实八大功能室,却忽视“软件”的投入,如增加专业教师开齐课程,或者培训专业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破解这种困局呢?
首先,全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改变考试招生制度和招生评价体系,不能唯分数或者成绩论,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喜的是综合素质测评已写进高考改革的方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综合素质测评的重点内容。通过制度引导、活动引领,真正做到全面发展,这样就不会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不会把不参加考试的科目“砍掉”,更不会没有专业老师了。
其次,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改革教师聘任制度,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目前的教师聘任制是名存实亡。真正的聘任应把教师的人事关系放活,让教师和校长之间进行真正地双选,这样无论对教师还是校长都是一种真正的“竞岗”。
再次,“外部引进”和“内部挖潜”相结合,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创新教师的补充机制,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继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完善高校毕业生代偿机制,建立缺编就补充、缺多少就补多少的长效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每年一补的教师引进制度,坚决禁止因财政经费紧张而缺编不补、缺多补少的现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简政放权,让教育部门、学校有自主用人权,能够将引进优秀教师政策落到实处。如果这样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就应从内部“挖潜“,加大师资培训,当课程设置发生变化时,随时可选择部分教师经培训后转换学科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