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的能耗水平、能源效率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2015-02-03 01:31蒋思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61008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流通业能源消耗增量

■ 蒋思维 蒋 洁(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 610081)

我国流通业的能耗水平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程度日益提升,城市化建设也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必然涉及能源的消耗,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的同时,能源消费量也显著提高。为了缓解当前国内的能源消费增加趋势,促进集约型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各行业领域不断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能源消耗的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对能源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二是对能源系统进行革命,三是确保能源安全。其中,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成为首要任务。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产业节能降耗的演变趋势来看,服务业不仅自身是节能降耗的产业,而且能带动其他部门进一步节能降耗,因此,服务业在我国能源节约利用的战略过程中具有领军作用。而流通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生产经营、引导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循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研究我国流通业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探索流通业节能降耗的发展路径,无论是对流通业自身还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流通业发展方式仍显粗放,高投入、高消耗的经营模式并未得到

(一)我国流通业能耗水平的发展态势

在测算一个地区的产业能耗水平时,一般可采用该产业的能耗强度作为指标。能耗强度,即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费强度,一般用产业能源消费量与产出水平的比值表示,即:

其中,e表示能源消耗强度,E表示流通业的能源消费量;Y表示流通业的增加值。根据上式,计算得到2000-2013年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从2000-2013年,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总体上呈现了下降的态势, 21世纪以来能耗强度降低了37.48%。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流通产业领域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以及资源集约利用意识的不断加深,流通业的能耗水平也不断下降。但是,在这段时期内我国流通业的能耗强度也出现一定的波动态势,比较明显的时段为2002-2004年。从2004年起,流通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基本呈现回落趋势,但回落幅度基本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流通业能耗强度这一变化特征表明,按照目前我国流通业领域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生产节能方式,能够节约能源耗费的空间越来越小,即当前的流通业发展方式中具有的节能降耗潜力已基本被挖掘,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流通发展方式,争取挖掘新的节能点。

表1仅仅体现了我国流通业能耗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并没有充分反映流通业能耗水平的变化是由于流通业生产规模变化引起还是由于流通业能源效率变化引起的。为此,有必要将流通业的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具体分析流通业增加值变化对流通业能耗水平的影响以及流通业能源效率变化对流通业能耗水平的影响。由于能源消耗强度无法直接进行分解,因此通过对流通业能源消费进行分解,间接得到流通业能源消耗强度分解形式。分解如下:其中,t为观测期,0代表基期。

根据该式,e0△Y表示以基期的能源消耗强度为基准,根据流通业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得到的能源消费变化量;△eYt则表示在一定的流通业产出水平下,由于流通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而得到的能源消费变化量。于是,流通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分解形式可表示为理论的流通业能源消费增量和实际的流通业能源消费增量。其中,理论的流通业能源消费增量即为e0△Y,实际的流通业能源消费增量即为e0△Y +△eYt。

计算2001-2013年我国流通业的理论能源消费增量和实际能源消费增量,结果如图1所示。

首先,从2001-2013年,我国流通业的理论能源消费增量显著提高,2001年到2013年增长了33倍多。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流通业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呈现了高度的乘数效应式增长。其次,从2001-2013年,我国流通业的实际能源消费增量也呈现了显著提高趋势。而对比理论的流通业能源消费增量和实际的流通业能源消费增量可知,实际能源消费增量显著低于理论能源消费增量,而且实际能源消费增量的变化趋势也比理论能源消费增量平缓。这正是由于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使得能耗强度的负增量不断显著,因而放缓了能源消费增量提升。

但是,从我国流通业实际能源消费增量的数值来看,高能耗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像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一直采用粗放、低效率经营方式,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效率分析

要深入分析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效率,首先有必要对能源效率进行定量测算。而能源效率的测算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参考大量文献研究发现,众多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能源效率测度。但是,在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测算的过程中,其核心便是投入产出表,而我国的投入产出表每隔几年编制一次,因此若采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得到历年我国流通业能源效率的值,也就不能充分体现流通业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

能源效率,即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单位能源的利用能得到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某一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越低,则表明该产业的能源效率越高。目前,已有许多学者采用能源消耗强度的倒数来反映能源效率,这样不仅简洁明了,而且使能源效率直接与能源消耗强度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由于能源效率提高而达到的,因此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文借鉴这一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前面计算得到的流通业能源消耗强度,由上式可得到流通业的能源效率,如图2所示。

从2000-2013年,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效率呈明显提升趋势,2000年我国流通业的能源效率仅为3.381万元/吨标准煤,到2013年提高到5.408万元/吨标准煤,提高幅度为59.9%。这表明,随着我国流通业的不断发展,流通领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不断提高,能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显著。为进一步比较我国流通业与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本文采用同样的方法测算了我国服务业其他行业的平均能源效率,(分析结果略)。对比我国流通业和服务业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发现,历年来服务业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普遍高于流通业,这表明我国真正的节能降耗领军行业在服务业内部其他某类行业,而并非流通业,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流通业的粗放型程度较高,流通业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先导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相对而言,服务业中诸如金融业、信息电子软件等行业的产出水平较高,而对能源的依赖性相对更低,因此更容易发挥节能减排的功效。图2描绘了流通业与服务业其他行业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它们的能源效率水平正不断拉大,因而对我国流通业能源利用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我国流通业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我国流通业利用的大部分能源中,归根结底在于对碳的利用。因此,流通业的节能降耗和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如何走低碳发展之路。根据我国流通业能源消耗的情况,本文提出以下低碳发展路径:

(一)构建更为系统的低碳流通经营思路

在以往国内流通业的探索中,流通业低碳经营策略仍缺乏系统的思路设计,特别是在流通业重要分支—零售业当中,许多商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单靠规模扩张来发展,不利于低碳经营模式的建立。虽然政府通过“碳标签”等形式鼓励流通行业实现碳减排,比如优化货物配送、使用新能源材料、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等,较明显地降低了流通业能源消耗水平。但是仅靠这些方式缺乏了流通业低碳经营的系统关联性,不利于措施的长期可复制。因此,只有选择系统性的低碳经营思路,才能保证流通业真正做到低碳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保持流通业低碳经营理念与行动的一体化

构建系统的低碳流通经营思路,仅作为促进我国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前提。真正要实现流通也低碳化发展,必须注重低碳经营理念与实际行动的一体化。如果低碳经营理念与低碳行动分化,那么将导致原有的低碳经营成果难以持续推广和规范化。为此,应保持理念和行动一体化,以理念支撑行动,以行动深化理念,构建流通业低碳经营的轴线,从根本上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流通业低碳经营模式。

(三)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以确保流通业低碳经营模式稳定开展

目前,国内流通领域内部竞争激烈,特别是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企业竞争突出,导致企业资金链与外部环境趋于“双紧”。为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不断规范流通领域内部竞争格局,为低碳化经营做铺垫。同时,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共同扶持一批良好的流通低碳项目,促进我国流通业在低碳经营上化被动为主动,争取扭转流通低碳经营相对落后的局面。

猜你喜欢
流通业能源消耗增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基于均衡增量近邻查询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德州仪器(TI)发布了一对32位增量-累加模数转换器(ADC):ADS1262和ADS126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
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