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BNP、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5-02-03 10:41陈盈文胡允兆黎文生杨友陈玉映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6期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不稳定型心绞痛

陈盈文+胡允兆+黎文生+杨友+陈玉映+王航鹰+钟建开

[摘要] 目的 探究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 选取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为(77.3±23.8) ng/L、hs-CRP为(6.2±2.7)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01.3±22.6) ng/L、(9.4±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斑块厚度为(1.83±0.57) mm、斑块大小为(0.05±0.03) 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8±0.49) mm,均低于对照组的(2.03±0.50) mm、(0.07±0.02) cm2、(1.59±0.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hs-CRP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不稳定型心绞痛;BNP;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 R9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83-0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1]。有文献报道,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较好[2]。本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93例,女性57例,年龄42~7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0.4±10.7)岁;观察组7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8.3±9.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硝酸甘油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87)0.25 mg/次,舌下含服,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100 mg/d,1次/d;盐酸维拉帕米片(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5991),80 mg/次,3次/d;盐酸普萘洛尔片(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276),开始时1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口服10粒/次,3次/d。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休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有效:症状降低一级,心绞痛发作时间显著缩短或心绞痛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休息时患者心电图梯运动试验ST段下降,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无效:症状无改变,患者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上述的规定[3]。

1.4 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的血清hs-CRP及BNP进行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斑块数量、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75例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23例、无效7例,对照组75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2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68/75),高于对照组的72.00%(5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7,P<0.01)。

2.2 两组血清BNP和hs-CRP水平的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BNP、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IMT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斑块厚度、斑块数量、IMT均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治疗后的斑块大小小于治疗前(P<0.05)(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4],其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5],若不能恰当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6]。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7],其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起效迅速等优点[8],在心绞痛、冠心病等[9]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佳。这可能是因为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为君,三七为臣,冰片引经上行,作为佐使剂,将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互补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三七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清BNP是一种多肽,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与血清BNP的血浆浓度有密切联系[10]。衣志勇等[11]在探究BN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中阐明BNP可作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研究发现,血浆BNP、hs-CRP及肌钙蛋白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预后及临床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12]。刘卫民等[13]探讨分析了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之间的关系,认为hs-CRP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危险评估指标。张祥等[14]研究分析了冠心病患者血清BNP、和肽素及CRP的水平与其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关系,认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BNP、和肽素及CRP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有文献认为,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与冠脉病变的发病存在相关性[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降低hs-CRP及血清BNP水平。推测原因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中皂苷类成分能抗血栓、保护心肌、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同时还能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改善作用[16]。

酚酸类成分可以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纤溶活性、抗凝、改善微循环障碍等[17]。张小婵等[18]分析了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是该类患者很好的危险评估指标。此外,颈动脉超声也具有早期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血清BNP、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hs-CRP及BNP水平,改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起阻断和逆转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坚,徐雄鹰,陈宏才.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0,19(17):15-16.

[2] 王栋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81-82.

[3] 刘龙群,张伟文.舒血宁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BNP、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73-75.

[4] 刘奕.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6-17.

[5] 孔祥辉,邓长金,魏国政,等.脂必泰治疗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华西药学杂志,2013,28(2):214-215.

[6] 马美菊.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65-67.

[7] 丛柏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的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325-2327.

[8] 郭辉,原立新,茹祥伟,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29-31.

[9] 赵玉玮.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新疆医学,2014,44(7):42-44.

[10] 李向平,赵水平,秦英楠.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血脂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283-1285.

[11] 衣志勇,李小鹰,蒋知新,等.N末端原脑钠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2):109-113.

[12] Schindhelm RK,Dekker JM,Nijpels G,et al.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predic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a 10-year follow-up of the hoorn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7,191(2):391.

[13] 刘卫民,林丽,王国振,等.黄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等因子及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24-27.

[14] 张祥,刘复兴,陈晓云.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 19(12):1653-1655.

[15] 晏春林.IL-6、IL-8、hsCRP在UAP患者血清的表达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7):927-929.

[16] Wang D.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iao Xinxuekang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of blood stagnation type[J].Zhong Yi Yao Xue Bao,2010,38(2):130-132.

[17] 蔡洪滨,姚朱华,高仪.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54(6):500-502.

[18] 张小婵,程浩,石根萍.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598-6599.

(收稿日期:2014-09-07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复方丹参滴丸不稳定型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与异乐定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