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充联合改良塑化术治疗老年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效果评价

2015-02-03 10:33王萍贺小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6期

王萍+贺小丽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磨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12月口腔科就诊的磨牙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老年人患者100例,共有120颗患有牙髓病、慢性根尖周炎的磨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每组60颗患牙。对照组按常规根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根充联合改良塑化术治疗,采用根尖周指数(PAI)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随访2年。 结果 对照组患牙的恰填率为81.67%,观察组为95.00%,两组患牙的恰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P<0.01);对照组术后1周的患牙疼痛率为20.83%,观察组为1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1);两组患者除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外,均随访2年,临床检查均无松动、叩痛、无漏管,X线检查根尖周无阴影;术后2年随访观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充联合改良塑化术治疗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简化了技术操作,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体力消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可满足临床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根充联合改良塑化术;牙髓病;根尖周病

[中图分类号] R7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69-04

老年人牙髓疾病的发生率很高,而且是老年人失牙的原因之一。牙髓疾病作为发生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疾病,随着牙体结构的增龄性改变,在老年人群中也呈现其独有的特点。老年牙髓病的治疗因牙髓的增龄性变化主要是以保存患牙为主。虽然根管治疗是目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首选和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常因髓腔、根管在生理解剖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受磨牙位置的影响,医生的视野欠佳,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 牙齿则会发生增龄性变化[1],寻找适合老年人牙齿特点的根管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自2011年3月以来,采用根充联合改良塑化术治疗老年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12月在口腔科就诊的磨牙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100例,年龄>60岁,健康状况良好。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中男30例(38颗患牙),女18例(22颗患牙);年龄61~83岁,平均(67.5±3.7)岁;患牙部位:上磨牙38颗,下磨牙22颗。观察组52例中男34例(40颗患牙),女18例(20颗患牙);年龄61~83岁,平均(67.5±3.7)岁;患牙部位:上磨牙32颗,下磨牙28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所有患者患牙在手术前,拍摄X 线根尖片,用来了解牙根的形态、生理解剖结构和根尖周病变范围。让患者取仰卧位,口张开露出患牙,进行必兰麻局部麻醉。②用G型钻对患牙根管冠部做预处理,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髓、接髓顶以及拔髓。③用1#G型钻将根管的长度退去4 mm后作为根管的深入长度,以相同的手法用2#、3#、4#G型钻分别减去2 mm后作为进入牙根的深度。选取20~40号K型锉,每一号的锉能在根管中进行无阻力旋转时就换下一号锉,并采用40号锉光滑根管壁,使根管成连续的圆锥状,主尖锉预备至40号,根尖4 mm的根管锥度应>0.02。④采用牙胶尖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填充根管[2]。⑤采用1%的生理盐水及氯亚明反复冲洗根管,将根管分泌物及锉管碎屑彻底清除干净。放置根管消毒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窝洞治疗1 周。对照组待炎症消除后,用碘仿氧化锌粉丁香油糊剂充填根管,按无菌操作方式完成单个或多个根管一次性充填,观察2 周后无不良反应再做永久性充填。观察组患者扩锉根管至40号,引流、消毒后进行牙胶尖侧压充填术。对于根管狭窄、闭锁、弯曲,致使根管扩锉针不能达到根尖的根管,采用改良塑化术,扩管至25号,尽量达到根尖的1/3,引流、消毒后把配制好的无色牙髓塑化液用扩大针反复导入根管内2次,在吸干塑化液后将略小于根管内径的消毒牙胶插入根管, 齐根管口处切断多余的牙胶尖,再次导入塑化液于根管内,然后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封闭根管口,磷酸锌粘固粉垫底,最后永久充填。

1.3 观察指标

每颗患牙在手术前、手术后、术后2年的根尖X光片,观察患根管填充质量、术后疼痛、临床疗效等。

1.3.1 根管填充质量评价标准[3] 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病症疗效标准》对根管填充质量进行评价。①超填:根管填充物超出了根尖;②欠填:根管填充物与根尖之间的距离>2 mm或者根管的封闭出现松动;③恰填:根管填充物与根尖之间的距离≤2 mm,根管的封闭较为严密。

1.3.2 术后疼痛评价标准[4] 根据疼痛程度分为4级。无痛:完全无疼痛无不适症状;轻度疼痛:轻微疼痛或不适,不影响咬合和进食;中度疼痛:无自发痛,但患者药物时出现轻微疼痛;重度疼痛:自发痛,患者不敢咬合,叩痛明显伴肿胀。

1.3.3 疗效判断标准[5] 采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愈:牙齿功能良好,临床检查各项指标正常,PAI 1~2 级;有效:自觉无不适,牙齿功能良好,临床检查正常,PAI3级;无效:牙齿有不适感,临床检查根尖区黏膜红肿、触痛,有瘘道,PAI 4~5 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根管填充质量的比较

对照组患牙的恰填率为81.67%,观察组为95.00%,两组患牙的恰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P<0.01)(表1)。

2.2 两组术后患牙疼痛率的比较

对照组术后1周的患牙疼痛率为20.83%,观察组为1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1)(表2)。

2.3 两组的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除对照组1例患者失访外,均随访2年,临床检查均无松动、叩痛、无漏管,X线检查根尖周无阴影。

2.4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术后2年随访观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对老年人牙髓病尖周病的治疗,仍遵循下列原则:凡能保留生活牙髓的应尽可能保留;能保留全部牙髓的,也应尽可能保留根髓,如病变已不能保留牙髓,则应尽可能保留患牙[6]。由于全身健康、心理等因素,老年人多半不愿意拔牙。目前在牙髓病尖周病治疗的病例选择上,老年人基本与年轻人相同。老年牙髓病的治疗因牙髓的增龄性变化主要是以保存患牙为主,保存活髓的治疗因老年人牙髓血供的减少而成功率很低,只有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才采用[7]。目前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临床效果肯定,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常因髓腔、根管的生理解剖结构差异加上磨牙的位置影响,医生的视野欠佳,难以达到理想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效果[8]。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会发生增龄性变化,老年人磨牙的根管逐渐变狭窄,近根尖处不通畅,进行拔髓扩管手术困难,并因老年人的体力差,或者颞颌关节存有问题,不能耐受长时间张口,无法完成根管充填治疗[4-8]。文献报道,根据老年人磨牙的根管形态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是可行的[9-10],如首先对较粗大的根管用牙胶尖及糊剂严密充填,再联合应用牙胶尖和塑化液这两种材料对细小根管进行改良塑化治疗,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牙髓塑化治疗,操作简单,对一些极细小、弯曲、存在异物的根管,可显示其治疗的优势,但塑化液对X 线透射,且聚合后与根管壁连为一体,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11-13]。本技术对条件好的根管采用根管治疗,根管条件特殊的根管采用塑化液加牙胶尖根充(改良塑化术),塑化液独特的流动性使其能适于各种形态的根管,与根管壁密合[14],降低塑化液渗出根尖孔时出现的刺激症状发生率;因为减少了塑化液的使用量,相应的材料在聚合时体积收缩量也更小,降低了塑化不全的发生率,又可解决塑化液X 线透射、根充后再治疗困难等问题。文献报道,塑化液加牙胶尖的抗渗漏能力要显著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根充联合改良塑化术治疗简化了技术操作,提高了临床有效率,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体力消耗,也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牙齿特点的根管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香平.老年人的生理与口腔特点[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12(1):54-56.

[2] Orstavik D,Kerekes K,Eriksen HM,et al.The periapical index:a scoring system for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apical periodontitis[J].Endod Dent Traumatol,1986,2(1):20-34.

[3]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291.

[4] 王晓仪,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4-87,105-111.

[5] 高学军.对塑化治疗术临床实践的回顾与思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3):163-165.

[6] 杨启祥.常用临床根管充填材料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1):66-68.

[7] 马巍,毕良佳,王涛,等.塑化液加牙胶尖根尖封闭效果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6):610-611.

[8] 王喜德,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51.

[9] 刘新颖.两种根管填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20-421.

[10] 王兰翠.郑军.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磨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6):63.

[11] 宋娟,袁廉蜀.全冠修复后根管治疗及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4):99-100.

[12] 黄梅兰,赵仲侠.根管充填治疗老年人牙髓病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9,51(10):87-88.

[13] 曾祥群.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中外医疗,2009,33(19):44.

[14] 包东华.98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28,117.

[15] 王兰翠,郑军.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磨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6):69.

[16] 张亚庆,余擎,殷霄.老年人根管治疗复杂性探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2):71-73.

[17] 李谨,陈武,马骏驰,等.老年人磨牙牙髓塑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口腔医学,2007,27(12):631-638.

[18] 冯强.老年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6):60.

(收稿日期:2014-10-05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