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教育在雁鸣湖畔扎根发芽

2015-02-02 12:58吴永胜王丽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技大棚养殖

吴永胜+++王丽娟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中央最近几年来对“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给亟待发展的雁鸣湖乡朱固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要想实现农业的腾飞,就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施社区教育兴农培训工程,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好优质粮食、油菜、林业、畜牧业、特色渔业等优势产业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雁鸣湖乡朱固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社区教育功不可没,社区教育是小康路上的助推器。

一、发挥优势,推进科教兴农

雁鸣湖乡朱固村地处黄灌区,土地肥沃,发展种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情民意,农技校结合村里的地理条件决定在村南区发展特色渔业养殖和肉、奶牛养殖,在村北区在种植露地水果的基础上发展果树大棚。现如今,走进雁鸣湖乡朱固村地域,种养殖小区星罗棋布,村南区的鱼塘水面积已达上千亩,肉、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好几百头,村北区的苹果、小杂果种植面积几千亩,发展果树大棚六十多座,这些已成为我村的一大亮点,并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些成绩的取得,多亏了农技校,农技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设施完善,有教室,有专、兼职教师,采取“一长管两校”“一师兼两教”的措施,走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路子,办成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阵地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阵地。

二、立足实地情况,搞好培训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经营意识在不断提高,单一的种养殖模式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立体种养殖。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一些高科技逐步在我村推广运用,种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刚脱盲,有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缺乏科学技术,很难跟上时代步伐。为此,我们创新培训模式,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三农”工作,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形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利用阵地,集中培训。充分发挥农技校的主阵地优势,整合“三教”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上做到“三个结合”,即长期与短期结合、农忙与农闲结合、定时与不定时结合。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聘请专家讲授,集中培训为主。

2.建立基地,实践培训。对于新品种项目的推广和使用,农民一开始持怀疑态度,唯恐种养殖不成功。这就要发挥农科教基地作用,通过优质粮食、禽业、渔业等示范基地的实践,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消除他们的疑虑。

3.因材施教,分流培训。为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对于适用技术培训这一块,农技校针对不同的产业特点和特色,因材施教,分流培训,效果更明显,效益更突出。

4.搞好试点,现场培训。在农村科技推广中,对科技含量较高、推广难度较大的技术,要认真筛选,确定实验点,进行现场实验培训。要聘请专职教师或专家教授现场指导,攻克重难点,帮助农民较快地掌握技术要领。

5.深入农户,分散培训。农技校教师要克服集中培训等依赖思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农户送技术上门、送服务上门,培养典型示范户,培养科技示范户。

6.渗透职教,传递培训。要把职业教育的宣传渗透到中小学生中,注重中小学生职业技术的传递转移培训。在抓好“两后”“双百”培训工作的同时,抓好中小学生普遍开设劳动技术课工作,掀起“一个学一技、一人带一家、一户推一村”的学技术、学技能的新高潮,提高村民整体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劳动力转移,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而科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实施“科技兴农,培训为重”工程无疑是这一大动力的强大推助器。农技校的教师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找路子、上项目,结合实际,对症下药,看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办什么样的班,自己不会的就找各村的致富能手学,联系专家送课下乡。乡政府、村出资派致富带头人到外地考察取经,突出短、平、快的原则。一年中,农技校举办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超过三百人次,大多数学员能学到急需的一二门实用技术,经过短期培训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好评。

三、促进新村镇发展,强强联合

科技兴农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了农民稳定增收的力度。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农村方针、政策,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农技校又采取了新的举措。针对一些有技术缺资金的,有资金缺技术的,或资金技术缺口大而项目搁浅的,教师们当起了“红娘”,为这些农户牵线搭桥让他们深入联合办实体。农技校学员吴江海由于资金短缺,自己掌握的大棚杏、大棚葡萄管理技术派不上用场,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小额贷款5万元,盖起杏树大棚两座、葡萄大棚两座,由于管理得当,第三年大棚杏、葡萄收回成本,第四年单棚效益超过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现已建起高标准果树大棚几十座。农技校学员张老多在掌握了奶牛养殖技术后很快走上了致富道路,又自投资金建起了朱固村奶牛养殖小区,现有30多户入驻,跟着张老多念起了养牛经,奶牛存栏700余头。农技校学员吴国春投资几十万元,承包了几十亩荒地,与他人联合办起了甲鱼养殖区,受到乡政府的重视,并被乡政府认定为我村的支柱产业,现如今“黄河甲鱼”品牌已享誉全国。

四、展望未来,社区教育任重道远

社区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越来越宽,我村农技校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我们很受鼓舞。

但是,受农村税费改革对村农技校机构、编制、经费冲击的影响,学校招生日趋下滑。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急需审视自我、重新定位、调整目标,提高应变能力,确保与时俱进。因此,要抓住世界性“能力建设”的这个挑战与机遇,从“能力建设”这一新视野、新目标出发,正确定位,发挥功能,优化整合内部与外部的办学资源。从被动注意固有功能的发挥,转变为主动挖掘和激发自身蕴藏的潜能;从过去较多的注意外部运行环境的协调和机制调运,转变为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可持续的协调发展能力,从而树立自主发展意识,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

五、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1.问题与不足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对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技术的需要不断增加。党委和政府的许多职能部门如组织、农业、乡企、教育等都在开展对农村的人才培训。由于这些部门往往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对待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缺乏横向联系与信息交流,没有形成一个齐心协力、统筹规划的教育网络,在工作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撞车”现象,从而分散了各方面的力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是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只注重眼前,忽视长远规划。目前的农村社区教育不够活,基本上还是沿袭老一套办学模式,办学总是向上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办学指标就算数,忽视对农民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及技能的综合培养,忽视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同时缺少一个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长远培训规划,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社区教育工作只能在较低层次徘徊。

三是从农村社区教育队伍的现状来看,老年人多、兼职的多,年富力强素质好的少。而在岗位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基层条件艰苦、工作待遇差等原因不安心本职工作,导致很多基层学校教师和教员严重缺乏,甚至从校长到教师全是普教教师担任。为了维护正常运转,常有一些素质不高或不能胜任社区教育工作的人来充数。

2.主要对策

一是应该打破界限,通力合作,共同服务。为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在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必须改变部门独立办学、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一个权威性的领导农村社区教育的工作机构,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使其互相支持,通力协作,通过全方位的沟通和联合,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共同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奔小康服务。

二是加强引导,形成激励机制。要大力发展成人社区教育,必须把教育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挂钩,形成激励机制,使他们在学习上尝到甜头,刺激他们的求学欲望,变“被动施教”为农民“主动求教”,这是农村社区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如目前在全国农村开展的“绿色证书”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责编 赵 河)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技大棚养殖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大棚讲课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