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席
俗话说,“土方治大病”。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些常规方法来管理班级、处理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但有时却收效甚微。这就要求班主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学生,偶尔采用一些看似不合常理且能收到满意效果的“另类”教育策略,使管理走出“高耗低效”的瓶颈。
“以毒攻毒”法
有的学生的确不怕批评,往往是你越批评他,他就越来劲,越和老师对着干。对这类学生,我们不妨采取“以毒攻毒”法,往往能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同学流行叫别人绰号。据反映,李国强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李国强,头脑灵活、活泼好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对这个特殊的学生,我要采取特殊一些的方法。
下午放学后,我找到李国强:“听说你给别人起的绰号太有特点了,一叫就响,老师也给你起一个怎么样啊?你头大又聪明,但平时学习却偷懒、磨蹭,那就叫‘胖头龟吧。明天我就在班内宣布。”“老师,您千万别这样啊,我求您了!”李国强哭丧着脸苦苦哀求。“你也知道不雅的绰号会给他人带来侮辱、伤害、痛苦,那么,在班级内消除叫外号风气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能完成任务吗?”“能!”李国强使劲地点了点头。一场关于绰号的风波渐渐平息了。
“惩罚等待”法
当下盛行“赏识教育”,很多教师不敢对学生实施教育惩罚,有的教师甚至“谈罚色变”。其实,善意的惩罚是必要的,只要我们合理使用惩罚手段,做到罚之有理、罚之有术,就能收到仅有赏识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如,刘庆坤经常逃避值日,我没有采取罚他加倍值日的办法,而是在班级里宣布“罚他不得做值日”。全班同学都感到惊讶和疑惑,不能理解和接受我的这种处理方法,班干部课后也找到我,说出了他们的顾虑和建议。我笑着对他们说:“没问题的,相信老师,咱们等着瞧啊!”第二天,我召开了刘庆坤所在小组的座谈会,并对该小组的每一位学生作了值日分工和要求,唯独未提到刘庆坤的名字。接下来的一周,我在班会课上对上周的值日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该小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同学们也用掌声给该小组以肯定和赞誉。这时,我看到刘庆坤趴在桌子上,脸红红的,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课后,他来到办公室,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要参加值日……”
“谎言威胁”法
有些时候,采用善意的威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善意的威胁可以增强威慑力、说服力,使学生产生一定得恐惧感,从而规范言行,纠正错误。
针对近段时间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偷看课外书、传纸条,玩手机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我没有发火、训斥,而是警告学生:“这段时间,听代课老师说,我们班特别乱,班级纪律很差,听课效率也特别低,代课老师也向我提供了‘犯罪嫌疑人,我准备注意调查和考证,抓几个典型,好好‘表扬表扬他们。我也让我们的代课老师注意观察,把继续违反课堂纪律同学的名单交给我,我看我能不能抓到。”这一招还真灵,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课堂纪律也有了好转。
威胁能够起到威慑学生的效果,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把握好原则,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不能造成师生对立。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不能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否则会弄巧成拙。
真正的教育,要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智慧。“歪门邪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它通过管理者精心策划和创设的特殊情境给学生以心理暗示,让学生切身体验和自觉自悟,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效果。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