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2015-02-02 09:05雷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紧张感原则历史

雷丽

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毒害,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科基础薄弱。而历史学科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特点凸显了它的地位。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学至关重要,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又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健全学生人格,而课前演讲是提升学生兴趣的一剂良方。

一、运用课前演讲的必要性

1.提供平台,提高自信。

课堂提问由于时间关系,涉及面有限,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举手的学生,这在无形中忽略了因害怕而不敢举手的学生。课前演讲刚好可以弥补此不足,教师按学号排序,机会均等,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开口说,给学生提供在多人面前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养成探究式学习的好习惯。

准备课前演讲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选择题材、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提前排练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是真正的主体。这也正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原则,能够使学生在教师设计活动的引导下学会思考,自主学习,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兴趣。

课前演讲对于提升学生兴趣有很大帮助。首先,课前演讲一般都是兴趣与演讲的结合,效果肯定不错,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会大大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其次,在课前演讲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受到本学科人文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了解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等基本的史学原则,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无形中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4.提升综合素质。

课前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和分析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因此,课前演讲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查和提升。

二、运用课前演讲的原则

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演讲,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1.激励性原则——重在鼓励、增强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自己最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因此,永远记得,初中的课前演讲并不完全是出于检验学生历史知识的目的,而是为了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所以,当学生做得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大力表扬,使他更有自信;相反,当学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千万不要当场批评,要注意维护其自尊,以免给学生留下不必要的伤害。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赏识和喜爱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的,但是,所谓的优等生毕竟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学生则属于中等生甚至差生,激励和赏识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培养他们,才是一个真正好教师该做的。

2.目标引领——确立标准,引导达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前演讲对知识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基本的演讲标准,具体如下:①语言简洁、明快。②语速适中,语调响亮、清晰,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听清楚。③内容要符合标准,包含相应的历史知识。④熟悉演讲内容,不能看着课件念,要有相应的讲解或补充。⑤课件的字体、颜色、排版等要使人看着舒服。⑥举止神态要自然,落落大方。⑦最好与台下的同学有互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准备得很充分,但是上台后还是会紧张,出现语速过快、结巴或者根本就不敢开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如微笑着鼓励、带领全班同学给予鼓励的掌声等,都能帮助学生尽快消除紧张感,自如地完成演讲。

历史课前演讲能使学生得到信心、兴趣、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但如何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紧张感原则历史
本期打卡主题:今天去哪儿玩
结合提问,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课堂
论话剧舞台表演的紧张感与松弛感的平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新历史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