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这是一个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伴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当人们还在争论“报纸将死”会不会真的到来时,方兴未艾的新媒体已经势不可挡地在传媒产业中攻城占地,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做了如下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由此可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其发展成为了新媒体的重要载体,微博、微信、手机QQ的使用,甚至让手机媒体获得了“自媒体”的美誉。那么,新媒体传播具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本文主要探析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特点
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自身的特点。
1、传播信息符号的融合化
传统媒体的传播信息符号较为单一,报纸杂志只能传播文字和图片信息,广播只能传播声音信息,电视相对丰富些,传播信息符号可包括视频、文字、图片及声音。如手机媒体,受众既可在手机上读报与看杂志,也可以听广播、看电视乃至看电影,其传播的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符号。因此,新媒体传播信息符号的融合化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这也让新媒体传播呈现出“全媒体”的特点,即通过新媒体,可以接触到所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
2、传播的时效性与便捷性
在传播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强,相比周期性出版的报纸和杂志,新媒体只要在网络信号能正常传输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传播,并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变化,随时对之前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同时,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让受众在信息的接收上也更为方便快捷,只要带着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便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资讯,并对其进行处理。此外,手机媒体还让受众在信息的接收方面拥有更强的私密性。
3、传播的互动性与共享性
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从信息传播的流向来看,是明显的单向传播,受众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新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所有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其传播方式也融合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形式,并由单向传播变为互动性非常强的双向乃至多向传播,受众可以对传播者的信息进行直接的回复、评论、转发与分享等互动反馈。对受众来说,在新媒体上,还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朋友等进行共享。如在微博、微信、QQ等软件上,受众可以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藏和转发,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面。
4、传播的服务性
在传统媒体传播中,作为传播者的媒体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控制着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受众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体数量的增加,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传播者与受众角色关系的转变,新媒体传播的服务性不断增强。甚至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得到解决。
有这样一个事件:一对父母带着身患急症的孩子从县城打车赶往省城的大医院,可是正碰上下班堵车高峰期,车辆通行缓慢。父母焦急万分,给孩子治病已刻不容缓……这时,出租车司机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这一情况,信息很快在朋友圈乃至其博友的朋友圈内不断传播,直到被交警部门获悉。于是交警部门立即联系司机,安排警车开道,孩子及时得到救治。虽然这只是个案事件,但新媒体传播的服务性及快速、便捷、互动等特点已得到充分体现。
5、受众角色的主体化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是非常明确的。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受众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在传播学理论中,曾经的“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就是对这一传播状况的描述。而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已彻底打破。只要掌握基本的新媒体传播技能,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任何受众都可以成为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生产者,并拥有自己的受众。因此,在新媒体传播中,信息传播的流向是双向的乃至多向的,传播者就是受众,受众也是传播者。从根本上看,新媒体传播是对传播权力的重构,使受众角色日益主体化,让社会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
6、传播者及受众的海量化与年轻化
在新媒体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已互为一体。因此,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者及受众的数量必然更为庞大。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传播载体主要是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这也决定了新媒体的受众比传统媒体的受众更年轻化,且整体的文化水平也更高。以手机报的受众为例。据相关调查,当前手机报用户中,19至29岁的用户约占全部用户的73.6%,这些用户平时看报时间相对较少,手机报成了他们较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是30至36岁的用户,占到了13.8%。从用户的学历上看,高学历的用户比例较大,尤其是本科与大专学历的用户,其比例分别为46.5%和24.4%。说明手机报业务对于高学历的人群更有吸引力。一方面这部分人群具备阅读和理解新闻的能力,甚至有能力对关注的新闻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获取手机报的内容,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信息渠道。由此可见,新媒体的传播者及受众呈现出海量化与年轻化的特点。
二、新媒体的不足
上面分析的新媒体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的也是新媒体的优势。不过,新媒体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下述方面。
首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存在真实性与权威性的不足。在新闻传播中,我们一直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尽管新媒体承担着的并非全是新闻传播工作,但只要是信息传播活动,真实性是一个起码的要求。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权力结构,让人们都拥有了传播权。但在打破了信息传播门槛的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非常庞杂,传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权威性不高。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真实性与权威性的缺失,是新媒体的最大不足。
其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显现碎片化状态。由于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者极为庞大,包括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们,大家的家庭背景、工作职位、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可能千差万别,因此传播出来的内容必然也是非常庞杂的。而新媒体传播的具体方式又非常多元化,如微博、微信、QQ等传播的信息往往是随机性的碎片性信息。加之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强,在“全民记者”时代,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传播者随意拍张图片、输入几句话,就传播出去了。从整体上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非常的碎片化。
再次,新媒体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在“把关人”存在缺失的情况下,造成了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在质量上参差不齐,包括为大量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乃至黄赌毒信息等提供了传播的空间,导致新媒体传播内容存在明显的低俗化。如在不少网络影视网站上,色情影片传播泛滥成灾。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结合人类传播的发展历史可见,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并非对原有传播技术的取代,而是带来传播方式的累积。如电子传播技术的运用带来的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并未完全取代了报刊等印刷传播,而是对传播方式的累积和丰富。
新媒体发展的势不可挡,让传统媒体觉得风声鹤唳。但这并非传统媒体的末日。客观来看,新媒体存在许多优势,但我们还应看到,传统媒体还具有许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权威性,真实性,报道的深度等。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取所长进行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的发展现实也正见证着这一趋势。
近年来,不少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提出和正在实践的融合发展策略已取得良好的初步成效。以报纸为例,如今,绝大部分的报纸在推出电子版、手机报的同时,还创办有自己的网络媒体,如人民日报创办的人民网。与此同时,报纸媒体还可以和其他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合作,积极与有新闻牌照的网站签订供稿协议,一方面实现内容产品的共享再利用,获取一定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报纸自身的网络影响力。此外,不少报纸媒体还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的报纸及其他许多省、市级报纸都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与微信等方式征集新闻线索并与受众进行互动。
对新媒体而言,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既可继续发挥自身时效性、互动性强等优势,又可借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报道深度,弥补自身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提高新媒体的品格,进而提升受众对新媒体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新媒体已经深入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传媒发展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有所长,两者结合各取所长进行融合发展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