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一、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迫在眉睫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采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学会处理和交流信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的现象,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高校的一些教师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推出的“新闻学课堂大篷车”,把课堂搬到楼兰佛教古国、太行山上、北京四合院、红军长征路上,该方式教学效果较好,但一般院校缺乏知名院校的人、财、物、品牌资源等优势,这种教学方法在一般院校中推广意义不大。各院校迫切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既符合自身实际的人、财、物情况,又能培养学生业务能力的新闻采写实践训练体系。
二、“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实现了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为了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效果,国内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一些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训练上不能“吃饱”的问题,推出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解决学生“吃饱”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一部分写作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采写训练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存在没有“吃好”的现象。“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就是推荐表现优秀的学生进入学生记者团,解决优秀学生“吃好”的问题,实现《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训练的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实现了课程教学和学生活动的有机结合
目前各高校二级教学院在宣传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人手缺乏、新闻稿件质量不高的现象。如各二级教学院普遍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页,但相当一部分网页新闻更新率较低,网页宣传平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二级教学院有组建学生记者团来承担新闻稿件采写工作的内在需要。新闻传播院系在组建学生记者团的过程中,由任课教师推荐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加入记者团,让这些学生在记者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闻采写的系统训练,既解决了二级教学院宣传工作人手缺乏的问题,又为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强化实践训练的平台,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学生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了课程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互利双赢,使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具有较强的源动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新闻传播院系还可推荐优秀的学生记者参与到其他兄弟院系的宣传报道中去,既解决了其他兄弟院系新闻报道人才缺乏的问题,又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足不出校的实践训练平台。
四、“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新的媒介环境所需的采写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为接收终端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既相互竞争,又融合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为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媒介环境的改变,对记者的新闻业务素养要求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面对微博等新的传播载体,记者需要具备编写符合微博传播特点的信息的能力;面对网络媒体,记者在采写时需要具有与采写传统媒体新闻不一样的新闻意识。“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当中,学生记者团作为一个新闻采写机构,其采写的新闻既可以向校报、广播站等传统媒体推送,也可向学校官网、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并且可以组织学生记者针对不同的媒体形态来采写新闻,让学生记者得到多种媒体形态的新闻采写训练。
五、“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
1.学生记者团的组织和管理
学生记者团的日常行政管理由二级教学院团总支负责,记者团可下设新闻采写部、摄影摄像部、办公室等部门,由拥有新闻采写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新闻采写业务指导,每届学生记者人数规模控制在20-30人左右。
2.任课教师选拔推荐优秀学生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日常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做到对写作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采写新闻稿件质量较高的优秀学生心中有数,选拔和推荐优秀学生进入到学生记者团,让优秀学生能够在学生记者团得到更多的采写训练和指导,实现实践训练的分层次指导。
3.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业务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进行初审,在初审中对稿件进行修改,指导学生进行补充采访等,通过这种“一对一”的采写指导,强化训练学生记者的新闻业务能力。
4.学生记者团发稿流程
学生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由指导教师初审后,再由二级教学院指定的分管宣传的老师审定后,将学生记者采写的新闻发布在二级教学院的网页、报纸上,并将新闻价值大和稿件质量高的新闻稿推送到学校官网、校报、广播站、官方微博等校园媒体,特别优秀的还可向校外媒体推荐。
5.充分发挥学生记者在新闻采写课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采写训练。任课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记者担任“新闻采写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由他们带动和指导其他小组成员的新闻采写实践训练,提高班级成员的整体新闻采写能力,实现学生互助学习。
六、“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要借助当地的媒体资源,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
各高校新闻专业一般都与当地媒体签订有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资源为学生打造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该方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记者采写的特别优秀的稿件,指导教师可及时推荐到当地的媒体发表,增强学生采写的自信心和动力;二是寒暑假期间,指导教师可推荐优秀的学生记者到当地媒体进行短期的业务实习,让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就可进入行业实践,有助于拉长学生的实践时间,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新闻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三是聘请当地媒体优秀的编辑记者走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堂,举行一些专题讲座,让他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起新闻理想,提高学生的新闻采写技能;四是还可以与媒体协商,在学生记者团挂牌建立该媒体的校园记者站,让媒体与记者团的合作找到载体,为学生记者搭建更大的平台。
七、“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的效果分析
笔者在为2012级新闻学专业学生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一年时间里,实施了“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从学生的校内外媒体发稿量来分析,2012级学生在一年里的发稿量达到了205篇,比上一届增长了5倍。二是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来分析,学生的不及格率降低。本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第四大题要求根据所给材料改写成一篇新闻,该题目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新闻写作的能力,分值为40分。前几届学生该题的平均成绩在27分左右,该题目的不及格率为12%左右。2012级该题目的平均成绩为31.2分,不及格率为5%。学生新闻写作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三是笔者能够感受到2012级学生参与新闻采写的热情较高,主动性较强。笔者在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时,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约5人一组的采访小组进行采写练习。在该实践训练模式中,通过让学生记者担任各采访小组的组长,较好的带动了小组成员进行新闻采写。四是学生采写的稿件质量较前几届学生有所提高。学生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从新闻角度的选择、新闻写作的规范性、新闻语言等方面都提高得较快,优秀的学生记者在假期的媒体实践中,基本上能达到媒体的工作要求。
八、“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的重要工作节点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实施“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要注意做好几个重要工作节点的相关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是对内要取得教学院领导的支持,由学院层面进行工作安排。“学生记者团”需要团总支来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需要新闻专业的其他教师来担任记者团的业务指导教师,而这些都是任课教师个人无法进行安排的,需要由教学院层面进行安排协调。二是对外要协调好与当地媒体的关系,充分利用媒体的相关资源。学院最好能够和相关媒体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实现双方合作的规范化和双赢。在“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采写的优秀稿件需要在媒体发表,优秀的编辑记者需要被请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记者假期需要到媒体进行新闻专业实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以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各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更好的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新闻职业能力,“学生记者团”实践训练模式便是对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新闻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2014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向应用型院校转型,一些地方院校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新闻教育本来就以职业教育为主,更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当今传媒行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美云.“师傅带徒弟”模式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4)
[2]戴丽岩.普通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基金项目:贵阳学院2013年院级教改项目“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48-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