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炜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 阆中 637400)
桑叶浸消后脱氯饲蚕对家蚕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
胡炜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为了较准确了解桑叶全程消毒对家蚕主要性状的影响,探索既能有效地降低微粒子病发生,又能较好地维持家蚕种性的方法,我们做了为期两年的桑叶浸消后脱氯处理饲蚕对家蚕主要性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氯对家蚕茧丝质影响较大,对卵色、卵壳色及其它性状基本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浸消脱氯家蚕性状影响
我场自1990年起,选原种用桑采用含有效氯0.33%的漂白粉液全程浸消饲育,有效地控制了种茧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但随着该措施长期实施,部分现行品种,尤其是含多化性血缘的夏秋蚕品种卵色、卵壳色等出现相当比例的异色卵圈,且其它形态性状和数量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较准确了解桑叶全程消毒对家蚕主要性状的影响,探索既能有效地降低微粒子病发生,又能较好地维持家蚕种性的方法,我们做了为期两年的桑叶浸消后脱氯饲蚕对家蚕主要性状影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夏芳A”、“秋白A”。
1.2试验分区
2013年秋季收蚁前,上述品种分别选取卵色异常卵圈24圈,试验和对照各收蚁12区进行常规单蛾饲育;2014年春、2014年秋、2015年春每季在试验和对照两个组合中,分别从上季所制对应蚕种选取卵色全部正常卵圈,各收蚁12区进行单蛾饲育。
1.3试验处理
收蚁至上蔟,对照区用桑采用含有效氯0.33%的漂白粉液浸消5min(其间,均匀翻动2次),甩干脱药后直接饲蚕;试验区用桑用相同方法液浸消后,桑叶用洁净自来水漂洗(脱氯)10min(其间,均匀翻动2~3次)后,脱干水分后再行饲蚕。
1.4试验调查
分品种、季别、试验与对照,调查单蛾卵量、4龄结茧率、普茧率、对四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异色卵壳圈发生率;蚕卵呈固有色后,调查异色卵圈发生率。
异色卵圈、异色卵壳圈发生率与2006年春季情况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2013年秋、2014年春、2014年秋、2015年春共4季试验调查结果,详见表1。
同一品种、相同季别调查结果比较,详见表2。
2.2分析
2.2.1产卵量变化情况。由表1、表2可知,试验区产卵量秋季减少,春季增多,但变化幅度均在5%左右,说明桑叶全程消毒对卵量影响不大。
表1 主要性状成绩调查分析表
表2 主要性状成绩变化情况分析表
2.2.2健康性指标变化情况。由表1、表2可知,试验区4龄结茧率均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小于1%;试验区普茧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小于5%;试验区对四龄健蛹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上升幅度小于1%,春季上升幅度介于5%和10%之间。由此说明,桑叶全程消毒对健康性成绩有一定影响,试验区健康性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消毒后桑叶经漂洗可降低氯离子的浓度,降低对蚕正常生长代谢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健康性成绩。
2.2.3茧质成绩变化情况。由表1、表2可知,试验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超过5%。表明桑叶全程消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茧丝质成绩,但对茧层率影响不大。
2.2.4卵色变化情况。由表1、表2可知,试验区与对照区的异色卵圈、异色卵壳圈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二者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本次试验中,试验区与对照区均从上季所制对应蚕种选取卵色全部正常卵圈,是定向选择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浸消后脱氯处理饲蚕,对单蛾产卵量基本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健康性成绩(普茧率下降、对四龄健蛹率上升明显、对四龄结茧率略有上升),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茧丝质成绩(茧层率略有上升),对卵色、卵壳色变化和影响不明显。
3讨论
3.1关于桑叶全程消毒再认识
全程消毒后的桑叶接近“无菌”饲料,对于健康性状差的个体,其不良基因缺乏环境表达,群体健康性成绩高,难以选出健康性状真正优良的个体留种继代,致使后代在“带菌”环境中,健康性状的真实表现较差。因此,防微条件成熟的选原种生产单位,不宜长期进行桑叶全程消毒。如需进行桑叶全程消毒,浸消后经脱氯处理再饲喂为好。同时做到现浸、现漂、现脱、现喂,多回薄饲。
3.2关于桑叶全程消毒脱氯
桑叶全程消毒后所用漂白粉液有效氯浓度应以0.33%为度,浸消时间5min为限,漂洗时间10min为宜。浸消及漂洗工作务必完全彻底,桑叶在浸消及漂洗期间,轻轻翻动2~3次,脱干余水后才能喂蚕。漂白粉液消毒后的桑叶脱氯,务必用洁净的自来水进行漂洗,以减少再次污染。
3.3关于蚕种种性保持
桑叶全程消毒的同时,应通过严格的“五选”等选育措施,稳定其家蚕品种性状,特别是对于易出现卵色、卵壳色异常的品种,应加强定向选择。
作者简介:胡炜(1970-),男,大专,从事蚕种生产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