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综述

2015-02-01 23:04周运会吴世雄
外语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源域语料语料库

周运会 吴世雄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007)

1 引言

早期认知隐喻研究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通过内省和诱导的语料为已有的理论假设提供支持,但研究者的直觉并不能全面观照潜在的隐喻模式,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难免主观片面。Goatly批判早期隐喻研究中语料单一、自造,缺乏真实语境(Goatly 1997:5)。Yu综合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指出“以往的认知隐喻研究因其方法论上的缺点和局限而受到批评,如内省法,脱离语境,缺乏跨文化和跨语言方面的视角等”(Yu 1998:7)。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反思促使隐喻研究逐渐向实证方向发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语料库方法。

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语料为主导,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的语言材料进行系统并且量化的分析,揭示实际语言使用中潜在的模式和规律。这正符合认知隐喻研究对实证数据的需要,有助于纠正传统内省法自上而下研究方式所产生的理论偏差。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陆续有学者将语料库语言学与隐喻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语料库隐喻研究的新领域,为发展反映语言使用现实的隐喻理论打下了基础。

语料库隐喻研究,指的是借助语料库检索和统计工具,在分析计算机语料库中大量语言数据的基础上,对表层语言隐喻进行描写,并进一步总结其内在规律和模式的研究。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起步较国内要早,发展迅速,成果丰富,方法和技术也较为成熟,对国内的语料库隐喻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目前学界还缺乏对这方面研究的综述整理,因此,本文尝试对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从模式、技术方法、理论成果和现存问题这4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将来与语料库结合的隐喻研究有所助益。

2 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的模式

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的模式主要有以下7类:(1)利用语料库实证和数据分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如Deignan(1995,1999,2005,2006,2008a,2008b,2010),Stefanowitsch(2005),Semino(2006)。《隐喻和语料库语言学》(Deignan 2005)是语料库隐喻研究中的代表著作。在该书中,Deignan以英语银行的语料为基础,展示了如何借助语料库强大的检索功能,从隐喻和转喻的互动、词频、词类、语义关系、词语搭配等方面对隐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指出了经典概念隐喻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并提出了新的观点。Semino(2006)对英式英语中话语活动的隐喻语言表达进行了语料库研究,检验了传统概念隐喻理论中关于交际概念隐喻的解释力度,如“争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交际是管道”(COMMUNICATION IS CONDUIT),并将概念隐喻“争论是战争”修正为“敌意的交际是物理冲突”(ANTAGONISTIC COMMUNICATION IS PHYSICAL CONFLICT),指出管道隐喻并不像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那样普遍。对大量连贯的隐喻表达,作者还提出了“脚本”(scenario)的解释方法。(2)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内,使用通用语料库或自建语料库,研究某些语义域的隐喻表达,归纳并分析相应的概念隐喻模式。Kyiv(2007)运用Stefanowitsch(2006a)所提出的“隐喻模式分析”方法,以英国国家语料库(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的语料为基础,分析了英语中的近义词“嫉妒”(JEALOUSY)和“羡慕”(ENVY)的隐喻语言表达,并归纳了深层的概念隐喻;借助统计软件对这两个近义词的隐喻表达进行了对比,以探讨两个近义词在概念方面的差别。作者还进一步研究了英语语言借助隐喻对某些情感的概念化是否与心理学文献中对情感的区分相一致。Downing和Mujic(2009)以自建语料库为基础,研究了疾病语义域的规约隐喻和新出现的隐喻。Rolf(2012)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流行歌曲中的爱情类隐喻进行了考察。(3)与批评语篇分析结合,根据体裁或语域建立语料库,分析其中采用的隐喻模式,探讨隐喻的话语功能,揭示隐藏在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对比不同体裁文本使用隐喻的频率、风格(Cameron 2003,Charteris-Black 2004,Koller 2006,Semino 2008)。《批评隐喻分析的语料库方法》(Charteris-Black 2004)以当代的概念映射隐喻理论为框架,在书中将语料库语言学、批评语篇分析和隐喻研究相结合,识别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体裁文本使用隐喻表达意识形态的情况,这些文本包括不同领域的政治语篇、体育和财经方面的新闻报道及宗教语篇。《语篇中的隐喻》(Semino 2008) 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与批评语篇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体裁的自然语篇中隐喻的使用模式和特征,并分析了隐喻在不同类型语篇中的功能。(4)跨语种比较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大量自然语料中的隐喻表达,对比不同文化环境中隐喻模式的异同,并考察产生异同的理据(Boers & Demecheleer 1997,Semino 2002,Simó 2011)。 Boers和Demecheleer(1997)通过检索英语、法语和荷兰语中经济领域文本构建的语料库,对以“路径”、“战争”和“健康”为源域的隐喻进行了跨语言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语言对这3个源域的隐喻使用频率不同。研究还发现,英语中使用的园艺隐喻是法语的3倍,而法语中的食物隐喻将近英语的5倍。他们将这些隐喻使用的差异归因于不同文化中相同源域的凸显性(salience)不同。Semino(2002)对英语和意大利语中关于欧元的隐喻表达进行了语料库研究,指出两种语言中所用隐喻的不同反映两种文化对欧元和相同源域的不同态度。Simó(2011)以大型语料库为基础,将直觉和语料库方法相融合,考察了美式英语和匈牙利语中以 “血”(blood)为源域的隐喻,并通过个案研究在细节上比较了两种语言中“血”隐喻的频率、含义及使用模式的异同。(5)历时研究。历时的语料库隐喻研究有助于发现在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中,语言隐喻使用情况的异同,并追溯语言隐喻变化的动机(Boers 1999,Allan 2006,Allan 2008,Tissari 2010)。 Boers(1999)以自建的经济语篇语料库为基础,对以“健康”为源域的隐喻在不同季节和月份的频率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对于构建同一个靶域概念的多个源域而言,在日常经验中更为凸显的源概念域更容易被用来进行概念映射。 Allan(2006)采用格莱斯高(Glasgow)大学开发的“英语历史分类词典”语料库,通过对隐喻“愚蠢是紧密材质”(STUPIDITY IS CLOSE TEXTURE)的个案研究,探讨影响源域概念选择的认知因素、文化因素和隐喻系统内的动因。Allan(2008)利用格莱斯高大学开发的“英语历史分类词典”语料库,以对“智力”(intelligence)概念域的隐喻和转喻构建为研究出发点,结合词源学和语义学,重点分析了与“智力”概念化密切相关的3个源域:“感觉”、“密度”和“动物”,探讨这些源域中一些词汇的历时变化,考察了影响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和文化因素,对隐喻映射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思考。Tissari (2010) 将语料库方法和历史语义学相结合,对当代英语和早期现代英语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6)运用语料库研究隐喻表达的语用特征。Cameron和Deignan(2003)研究了在口语文本中常常与语言隐喻共现的调节语的形式、功能和出现频率;Martin(2006)将语料库方法和实验心理语言学结合起来,对隐喻理解的语境效应进行了比较互证;Sardinha(2008)对语料库中词语出现隐喻用法的或然率(probabilities)进行了研究;Deignan(2010)借助语料库检索词和短语,探讨了隐喻评价功能得以实现的机制,对多词语隐喻表达的评价功能进行了举例描写,提出了隐喻的概念映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7)语料库隐喻研究的方法技术研究。Semino,et al.(2004)与Chapetón(2010)探讨了隐喻识别和从语言隐喻推出概念隐喻的问题;Shutova(2013)提出了用人工方法进行隐喻映射弹性标注的创新方案,生成了第一个公开的标注了隐喻关系的语料库。在隐喻的计算机自动处理方面,Shutova(2010)综述了隐喻自动处理的计算机模型、隐喻知识库和语料库中的隐喻标注过程;Dunn(2013)运用自建的评价语料库,检验对比了4种不同的计算机隐喻识别系统的有效性;Broadwell(2013)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隐喻识别模型。

3 语料库隐喻研究的方法

3.1 基于语料库与语料库驱动

Tognini-Bonelli(2001)把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和语料库驱动法(Teubert &ermkov2009:57)。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有既定的理论前提,运用语料库数据来验证已有的结论或假设,并对所检验的理论进行改进;语料库驱动法则以语料库为中心,直接从语料库中运用语料库检索方法生成数据,发现数据中浮现的语言规律,其中语料库驱动法被认为更有利于语言学的创新。

在语料库隐喻研究中,要根据实际的研究需要对语料库驱动和基于语料库这两种方法进行选择,二者可以交互使用。语料库既提供验证语言发现的资源,又是产生语言发现的动力之一。研究者可以先根据既定的范式利用语料库对已有假设进行检验,然后再根据检验数据和结果中出现的新情况,设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Deignan 2005:88-90)。

国外的语料库隐喻研究多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也有采用语料库驱动法的,在没有设定检索目标的情况下,就语料库呈现出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基于语料库的隐喻研究往往从搜索某些特定的词或某些隐喻的语言示例出发,难以取得所分析语料中隐喻分布的总体图景;语料库驱动的隐喻研究则通过穷尽性地识别所分析语料中的语言隐喻,力图发现所分析语料中隐喻的整体分布所呈现的模式和规律。

3.2 索引行的生成

在语料库隐喻研究中,首先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索引行的生成。如何生成索引行决定着能否全面检索相关语料,研究者要根据可取得的语料库工具和研究的需要制定索引行的生成策略。常用的语料库索引工具有WordSmith、基于网络的语料库分析工具Wmatrix,Sketch Egine等。一般采用输入既定词汇或短语的形式生成隐喻表达的索引行。

(1)在未标注的语料库中,可以通过以下检索方法生成含有隐喻表达的索引行:1) 人工检索隐喻表达;2) 检索源域词汇;3) 检索目标域词汇;4) 检索既含有源域词汇,又含有目标域词汇的句子;5) 根据“隐喻标记”(markers of metaphor)进行检索。其中方法5)源自Goatly(1997: 168-196)提出的一系列有可能表明隐喻存在的语言表达,如“打个比方”(metaphorically/figuratively speaking)等元语言表达。这个检索方法在实践中对隐喻的命中率不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

(2)1)在已标注语义域的语料库中,可以在隐喻源域或目标域确定的情况下,检索所有的源域或目标域词语生成索引行。但已标注语义域的语料库所采用的标准可能并不一致,并且其标注往往根据语词所表达的目标域概念进行语域归类,这会降低根据同域词汇进行检索的有效性。2) 如果可以获得已标注好概念映射的语料库,将很容易生成隐喻表达索引行。但创建这样的语料库本身就有很多难题要解决,而且目前还没有自动生成的方法(Stefanowitsch 2006b:2-6)。

(3)还可以将大型机读语料库与小型手工检索的语料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先通过人工分析小规模语料库,确定要检索的内容清单,如“隐喻关键词”,然后以此为检索出发点在同类大规模语料库中搜索生成索引行(Charteris-Black 2004, Cameron & Deignan 2003),从而在保证语料量的基础上,产生更加全面的研究结果。还可以借助于分类词典,以保证可以检索到某一语义域的每一个词语,或者直接检索列在概念隐喻文献中的隐喻表达,并检索相关的搭配词(Deignan 1999)。

3.3 隐喻识别

在检索生成可能包含隐喻表达的索引行之后,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隐喻的识别。隐喻识别一直以来都是隐喻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计算机隐喻自动处理模型的技术关键所在。Shutova(2010)综述了隐喻自动处理的计算机模型;Dunn(2013)运用自建的评价语料库,检验对比了4种不同的计算机隐喻识别系统的有效性,指出不同的计算机隐喻识别系统因其隐喻理论前提不同,在识别隐喻的时候往往偏重识别系统隐喻前提所设定的隐喻形式,因此,根据系统特点综合运用互补的隐喻识别程序,可以较全面地识别语料库中的隐喻。

由于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全面可靠的计算机自动隐喻识别系统,在语料库方法的隐喻研究中,人工隐喻识别仍然是必要的操作程序,因为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索引,用统一的标准识别隐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促使界定相关标准和程序的研究。

针对隐喻的识别,Group(2007:3)提出了MIP(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隐喻识别步骤,为隐喻研究者提供了可靠地识别语篇中隐喻词语的程序,其主要内容如下:(1)通读话语文本形成对文本意义的总体理解;(2)确定话语文本中的词汇单元;(3)确定每一个词汇单元的语境意义,即该词汇单元是如何在文本唤起的情景中指称实体、关系或特点的,其中要考虑该词汇单元的上下文。对每一个词汇单元,确定它是否在其他语境中有更为基本的现行意义。就我们的研究目的而言,基本意义往往更为具体(更容易想象其形象,五官更容易感觉到的意义)、与身体动作相关、更为精确(相对模糊而言),历史更为久远。基本意义并不必要是词汇单元最常用的意义。将词汇单元有更基本的现行意义和语境意义进行比较,确定是否能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来理解语境意义。(4)如果是,把这个词汇单元标注为隐喻。在MIP的基础上,Steen(2010)进一步提出了隐喻识别程序MIPVU(其中VU代表Vrije Universiteit大学)。MIPVU不止象MIP那样只识别“隐喻使用的词语”,它是一套识别所有“隐喻相关词语”的规则。MIPVU总共提出了6条隐喻识别步骤和规则(Steen 2010:25-41),其中前两条基本与MIP一致,第三条提出了“直接隐喻”,认为当语言以一种直陈词义的方式使用(如在明喻中),但相应的理解涉及到跨域映射时,该语言是直接隐喻语言(Steen 2010:57)。MIPVU的第四条规则是关于在语篇中起替代作用的词语和被省略词语的隐喻相关性的识别,其方法是确定所替代的词语或省略的词语,然后用MIPVU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则判断是否是隐喻相关词语,这样的隐喻被称为“隐含隐喻”(implicit metaphor)。MIPVU的第五条涉及到隐喻标记的识别,其判断标准仍是跨域映射的存在与否,第六条援引步骤2-5识别“新造词汇”的隐喻。

MIP和MIPVU这两套隐喻识别程序都以跨域映射的存在与否为判断隐喻的标准,MIP相对更为简便,可操作性更强,而且能满足一般隐喻研究的需要;而MIPVU更为全面深入,但有扩大隐喻概念内涵的趋势。

4 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的理论成果

4.1 对概念隐喻理论的反思

语料库隐喻研究在检验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实发生的语言现象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反思,主要内容有:(1)语料库隐喻研究表明,隐喻的语言不仅是隐喻认知的表层反映,它还受到语境、体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概念映射理论不足以全面解释隐喻的语言现象;(2) 语料库证据表明,隐喻常常并不是源域逻辑关系到目标域的简单投射,而是源域和目标域结构互动的产物,目标域的内在结构不仅限制隐喻映射,还帮助塑造它,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有可能对此作出解释;(3) 相对于纯隐喻和纯转喻,隐喻和转喻互动产生的语言表达也许更多,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模式很可能比Goossens(1995)所提出的要多,而来自转喻的隐喻也许是最常见的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模式。对有些表达是字面语言还是隐喻语言的判断要结合这些表达的具体使用情况而定(Deignan 2008b)。

4.2 隐喻范畴的模糊渐变和隐喻度划分

语料库隐喻研究表明,隐喻语言和字面语言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区分,而是存在一个渐变的连续体,隐喻具有层级性,有的隐喻表达比其他隐喻表达的隐喻度更强,有的隐喻表达则接近字面语言(Hanks 2006)。不仅隐喻语言和字面语言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隐喻和转喻的范畴边界也是模糊的,存在着一个渐变的连续体,有的语言表达介于隐喻、转喻和字面语言之间,具有模糊性(Deig-nan 2005: 63-71)。

隐喻是一个模糊的语言范畴,其中的成员隶属度具有层级性,这种层级性表现为不同的隐喻度。关于隐喻度的问题,Deignan(2005: 38-46)参考Goatly(1997: 32-34)的划分模式,通过语料库研究将隐喻划分为新颖隐喻、规约隐喻、死亡隐喻和历史隐喻,并提出了由语料库检索确定的划分标准。

Deignan对隐喻度的划分从单个词或短语的意义出发(Deignan 2005: 38-46),而语料库研究表明,隐喻度还受到语境的影响,与隐喻表达中不同词语的意义互动有关。Hanks(2006)以Max Black 的隐喻回响值(resonance)理论为基础,分别对“海洋”和“绿洲”作为源域词时的隐喻度进行了语料库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靶域词和源域词所共享的语义特点越少,隐喻的回响值,即隐喻度就越高,而与源域词语意义相关的搭配词有加大隐喻度的作用。

5 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中的问题

5.1 技术问题

在语料库隐喻研究中,研究成果的质量取决于语料的数量、语料的代表性和研究方法,大量、真实、分门别类的语料也正是语料库隐喻研究的优势所在。但目前的语料库隐喻研究还主要依赖人工对抽样语料进行分析,由于人工效率较低,在实际研究中处理的语料量大大受限,并没有将语料库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以,高效、全面的自动隐喻处理软件的开发是语料库隐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5.2 理论升华问题

目前,国外的语料库隐喻研究多长于对隐喻现象的描述和比较,缺乏系统的理论升华。如Deignan所言,语料库研究一方面给认知隐喻理论提供了语言实证,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新的问题(Deignan 2008a:161)。语料库隐喻研究中不断浮现出原有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如何从这些纷繁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规律,进一步发展隐喻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是当前语料库隐喻研究所面临的又一项挑战。

5.3 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的问题

语料库隐喻研究反映的是实际使用中的隐喻现象和规律,是对语言层面的隐喻进行研究。而认知隐喻理论一向强调思维层面的隐喻,对语言层面隐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更深层次的认知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认知隐喻研究而言,语料库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将语料库隐喻研究和其他实证的隐喻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如非语言隐喻的研究、神经科学的隐喻研究等,将更有利于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综合式研究是隐喻研究的一种新趋向,需要隐喻工作者大胆开拓。在已有的隐喻研究成果中,Martin(2006)将语料库方法和实验心理语言学结合起来,对隐喻理解的语境效应进行了互证研究,为综合方法的隐喻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范例。

5.4 大型隐喻数据库的利用问题

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多利用通用语料库或自建语料库,很少利用现成的隐喻数据库,如Master Metaphor List,MetaBank,Metalude,Hamburg Metaphor Database(张霄军 曲维光 2008)等,进行研究。虽然语料库的选取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利用已建成的大型隐喻语料库进行隐喻研究的可行性不言而喻,如吴世雄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就是运用Metalude的研究成果。

6 结束语

束定芳指出,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向实证方向发展,其中语料库研究方法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实证研究方法(束定芳 2012:41)。基于语料库方法的认知隐喻研究正与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潮流相应,在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检验、隐喻语言表达的特征描述和分析、批评隐喻分析方面,国外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方法理论,跨语言隐喻语言特征及隐喻使用的比较分析也硕果累累。“在我看来,过去10年隐喻研究的重大进步之一是语料库研究的发展……我强烈建议所有的隐喻学者都在他们相应的研究中尝试采用语料库分析法。”(Gibbs 2010:7)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开发,未来的语料库隐喻研究将对语言描写、文化对比、语言翻译和隐喻语料库的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束定芳. 近10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外语研究, 2012(1).

吴世雄. 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张霄军 曲维光. 国内外隐喻知识库建设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9).

Allan, K. On Groutnolls and Nog-heads: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Cognition in Intelligence Metaphors[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Allan, K.MetaphorandMetonymy:ADiachronicApproach[M]. Chichester: Wiley-Blackwell, 2008.

Boers, F. & Demecheleer, M. A Few Metaphorical Models in (western) Economic Discourse[A]. In W. A. Liebert, G. Redeker, & L. Waugh(eds.).DiscourseandPerspectiveinCognitiveLinguistic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Boers, F. When a Bodily Source Domain Becomes Prominent: The Joy of Counting Metaphors in the Socio-economic Domain[A]. In R. W. Gibbs, Jr. & G. J. Steen(eds.).MetaphorinCognitiveLinguistics[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Liu, T., Cho, K., Webb, N. Using Imageability and Topic Chaining to Locate Metaphors in Linguistic Corpora[J].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 2013 (12).

Cameron, L.MetaphorinEducationalDiscourse[M]. London: Continuum, 2003.

Cameron, L. & Deignan, A. Combining Large and Small Corpora to Investigate Tuning Devices around Metaphor in Spoken Discourse[J].MetaphorandSymbol, 2003(3).

Chapetón,C. M.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in EFL Argumentative Writing: A Corpus-driven Study[J].Segundaépoca, 2010(32).

Charteris-Black, J.CorpusApproachestoCriticalMetaphorAnalysi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Deignan, A.CobuildGuidestoEnglish7:Metaphor[M]. London: HarperCollins, 1995.

Deignan, A. Corpus-based Research into Metaphor[A]. In L. Cameron & G. Low(eds.).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Deignan, A.MetaphorandCorpusLinguistics[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Deignan, A. The Grammar of Linguistic Metaphors[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Deignan, A. Corpus Linguistic Data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A]. In L. Cameron, M. Zanotto & M. Cavalcanti(eds.).ConfrontingMetaphorinUse:AnAppliedLinguisticApproach[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a.

Deignan, A. Corpus Linguistics and Metaphor[A]. In W. Raymond & R.W. Gibbs, Jr.TheCambridgeHandbookofMetaphorandThought[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b.

Deignan, A. The Evaluative Properties of Metaphors[A]. In G. Low, Z. Todd, A. Deignan & L. Cameron(eds.).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intheRealWorld[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Downing, L. H. & Mujic, B. K.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Like Sleeping Monsters: Conventional and Culturally Adapted New Metaphors in a Corpus of Abstracts on Immunology[J].IBERICA, 2009 (3).

Dunn, J. Evaluating the Premises and Results of Four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Systems[J].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 2013(6)

Gibbs, Jr. R. W. The wonderful, Chaotic, Creative, He-roic, Challenging World of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A Celebration of the Past and Some Peeks into the Future[A]. In G. Low, Z. Todd, A. Deignan & L. Cameron(eds.).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intheRealWorld[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Goatly, A.TheLanguageofMetaphors[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7.

Goossens, L. Metaphtonymy: 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Figurative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s[A]. In L. Goossens, P. Pauwels, B. Rudzka-Ostyn, A.Simon-Vanderbergen, & J.Vanparys(eds.).ByWordofMouth:Metaphor,MetonymyandLinguisticActioninaCognitivePerspective[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Hanks, P. Metaphoricity is Gradable[A]. In A.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Koller, V. Of Critical Importance: Using Electronic Text Corpora to Study Metaphor in Business Media Discourse [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Kyiv, O. A. “Green-eyed Monsters”: a Corpus-based Study of Metaphoric Conceptualizations of JEALOUSY and ENVY in Modern English[J].Metaphorik.de, 2007 (13).

Martin, J. H.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Context Effects on Metaphor[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 (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Group, P. MIP: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J].MetaphorandSymbol, 2007 (1).

Rolf, K. Love is Like a Stove it Burns You When It’s Hot, A Corpus-linguistic View on the (non-) Creative Use of Love-related Metaphors in Pop Songs[J].LanguageandComputers, 2012 (1).

Sanford, D. Discourse and Metaphor: A Corpus-driven Inquiry[J].CorpusLinguisticsandLinguisticTheory, 2008 (4).

Sardinha, T. B. Metaphor Probabilities in Corpora[A]. In L. Cameron, M. Zanotto & M.Cavalcanti(eds.).ConfrontingMetaphorinUse:AnAppliedLinguisticApproach[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Semino, E. A Sturdy Baby or a Derailing Train?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Euro in British and Italian Newspapers[J].Text, 2002 (22).

Semino, E., J. Heywood & M. Short.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a Corpus of Conversations about Cancer[J].JournalofPragmatics, 2004(36).

Semino, E. A Corpus-based Study of Metaphors for Speech Activity in British English[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Semino, E.MetaphorinDiscour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Shutova, E. Models of Metaphor in NLP[Z]. InProceedingsofthe48thAnnualMeetingoftheAssociationforComputationalLinguistics. Uppsala, Sweden, 11-16 July, 2010.

Shutova, E., Devereux, B. J. & Korhonen, A.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Meets the Data: a Corpus-based Human Annotation Study[J].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 2013(6).

Simó, J. Metaphors of Blood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Hungarian: A Cross-linguistic Corpus Investigation[J].JournalofPragmatics, 2011(43).

Steen, G. J., et al.AMethodforLinguisticMetaphorIdentificati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Stefanowitsch, A.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 Developing a Corpus-based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rpusLinguistics, 2005(2).

Stefanowitsch, A. Words and Their Metaphors: A Corpus-based Approach[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a.

Stefanowitsch, A. 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Metaphor and Metonymy[A]. In A. Stefanowitsch & S. Th. Gries(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b.

Teubert, W. &ermkov, A.CorpusLinguistics:AShortIntroduction[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Tissari, H. Love, Metaphor and Responsibility: Some Examples from Early Modern and Present-Day English Corpora[A]. In G. Low, Z. Todd, A. Deignan & L. Cameron(eds.).ResearchingandApplyingMetaphorintheRealWorld[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Tognini-Bonelli, E.CorpusLinguisticsatWork[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Yu, N.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猜你喜欢
源域语料语料库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