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浅谈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临床效果
李瑛
目的 浅谈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接受系统呼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前, 两组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系统呼吸护理,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系统呼吸护理;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观察系统呼吸护理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病情均已稳定, 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48±7.4)岁;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8±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呼吸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放松训练和睡眠干预。由于进行机械通气后会出现失声的情况, 患者难免产生焦虑、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训练时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 主要训练方法为呼吸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训练时间控制在1~2次/d、 10~15 min/次;如果患者睡眠质量不佳则进行积极干预, 如让患者在睡前喝杯热牛奶或用温水浸泡双脚, 且告知患者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1]。②气道护理。为防止患者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并每周更换1次呼吸管道, 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患者使用过的呼吸管道应及时消毒;同时采用无菌蒸馏水给予患者气道湿化护理, 协助患者咳痰, 保持患者气道畅通。③饮食护理。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正常的能量摄取主要通过鼻饲、胃肠外营养获得, 无论是鼻饲还是提供胃肠外营养, 需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要原则, 且多提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并以新鲜果蔬做搭配;在患者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后, 对其他热量的摄入应进行控制, 以防血糖过高, 生成大量CO2;同时, 需详细记录患者输入和排出的液体量, 以观察患者机体水电解质是否平衡[2]。④并发症预防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 容易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并适当按摩患者皮肤, 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患者多长期使用抗生素, 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 容易产生病菌感染, 因此, 需重视患者的口腔卫生, 及时给予患者口腔护理, 减少感染。⑤病情监测。患者通气后应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 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 并进行详细记录;机械通气2 h左右, 即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分析以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2 h后再次分析患者动脉血气, 并再次调整呼吸机参数, 以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有所收效;但如果无创通气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的病情则改行有创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患者肺功能采用肺功能仪进行测定, 测定指标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患者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 量表内容包括自己乘车、购物、做家务、洗衣、做饭、打电话、理财、服药8项, 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且60分以上表明患者生活可基本自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进行护理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40.0±5.4)%、(41.0±4.7)%,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81.0±6.1)%、(57.0±5.5)%, 均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54±3.5)、(55±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80±3.1)、(69±4.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呼吸衰竭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在临床中,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协助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手段[4]。机械通气有无创和有创之分, 但无论是无创还是有创, 都会对患者脏器、呼吸生理造成影响, 甚至可引起并发症。因此, 临床有必要给予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一定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放松训练和睡眠干预、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系统呼吸护理, 提高了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得分, 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能力, 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赵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32例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0):293.
[2] 牟琳.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50例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3):67.
[3] 姚春莺.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3):1456.
[4] 彭莉, 陈宇辉, 田红, 等.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7):6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188
2015-03-30]
221300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