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MR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2015-02-01 22:09:27谢伟杰陈源卢占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表皮磁共振囊肿

谢伟杰 陈源 卢占兴

高场MR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谢伟杰 陈源 卢占兴

目的分析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颅脑表皮样囊肿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MR)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扫描, 同时加作弥散加权成像(difus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其中5例增强扫描。结果4例病灶位于颅板内, 4例位于桥脑角区, 3例位于枕大池, 1例位于颞枕叶交界区。MR信号表现多样, 8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 3例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1例呈短T1长T2信号;其中8例DWI呈明显高信号, 3例D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1例呈等、低信号。结论表皮样囊肿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MR常规序列结合DWI序列对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表皮样囊肿;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近年来随着高场强MR应用, 其对颅脑病变的诊断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MR常规及DWI序列影像资料特点, 探讨常规序列及DWI序列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颅脑表皮样囊肿的MR资料, 其中男4例,女8例, 年龄18~52岁, 平均年龄42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癫痈、头痛、部分伴恶心呕吐;不同部位症状不同。

1.2 方法 MR影像学检查方法:MR检查采用GE公司3.0T超导型SIGNA磁共振成像系统, 头部正交线圈。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检查。T1WI(T1Flair)轴位, 快速自旋回波(FSE) T2WI轴位, T2FLAIR, 矢状位, T1WI、T2WI、FAIR序列的扫描层厚、间隔、FOV、矩阵完全相同(层厚 6 mm, 间隔1 mm, 视野(FOV)230×230, 矩阵256×256)。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一回波平面成像(spin echo-echo planar image, SE-EPI), 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1000 s/mm2。部分患者MR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 剂量为0.1 mmol/kg, 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成像。

2 结果

2.1 病变的部位、大小 12例表皮样囊肿患者, 4例病灶位于颅板, 部分边缘颅骨膨胀, 4例位于桥脑角区, 桥脑、小脑受压, 3例位于枕大池, 1例位于颞枕交界区。最大病灶长径53 mm, 最小病灶长径23 mm。

2.2 表皮样囊肿MR影像学表现 MR显示大部分病灶呈类圆形, 部分形态不规则, 可见分叶;本组12病灶类圆形7例,形态不规则形5例。MR信号表现多样, 8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 3例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1例呈短T1、长T2信号;其中8例DWI呈明显高信号, 3例D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1例呈等、低信号。5例增强扫描的患者中, 4例未见强化, 1例边缘轻度强化。

3 讨论

3.1 表皮样囊肿的病因及病理 表皮样囊肿又被称为胆脂瘤;有先天形成和后天获得两种情况:先天形成是由于胚胎时期神经管闭合时, 外胚层细胞残留于神经管或异位于其他组织, 而后发展形成皮样囊肿;后天获得主要是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使上皮细胞种植、异位于颅板、颅脑等组织形成[1,2]。本组12例表皮样囊肿患者, 4例病灶位于颅板, 部分边缘颅骨膨胀, 4例位于桥脑角区, 桥脑、小脑受压, 3例位于枕大池, 1例位于颞枕叶交界区。最大病灶长径53 mm,最小病灶长径23 mm。表皮样囊肿形态多样, 部分呈类圆形,部分形态不规则, 部分可见分叶;大部分成囊状改变, 部分可见囊实性改变;病理上囊壁是由鳞状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 囊内由细胞角质、胆固醇、钙盐等上皮脱屑产物组成[3,4]。

3.2 表皮样囊肿MR信号分析 MR信号表现多样, 本组12例病例, 8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 3例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1例呈短T1长T2信号;其中8例DWI呈明显高信号, 3例D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1例呈等、低信号。5例增强扫描的患者中, 4例未见强化, 1例边缘轻度强化。MR信号多样的原因是表皮样囊肿内成分多样, 其囊内细胞角质、胆固醇、蛋白、钙盐等成分构成不同。同时部分表皮样囊肿内还可见出血, 出血的不同时期MR的信号也可表现多样。DWI大部分呈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 是因为表皮样囊肿囊内成分较多, 弥散受限, 因此DWI呈高信号[5,6]。

3.3 表皮样囊肿的常见的鉴别诊断 颅板内表皮样囊肿主要同血管瘤、转移瘤鉴别:①颅骨血管瘤, 呈稍长T1稍长T2的软组织信号, 大部分实性, 部分囊变坏死;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可与表皮样囊肿鉴别。②转移瘤一般有原发肿瘤病史, 颅内、颅板内病变一般多发, 可作为表皮样囊肿的鉴别[1]。颅内表皮样囊肿MR信号一般比较有特点, 诊断一般较容易, 应同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鉴别。③皮样囊肿属于畸胎类肿瘤常含有脂肪、骨、毛发、牙齿皮脂腺等成分, MR内可见短T1长T2信号, 压制序列呈低信号, 可作为表皮样囊肿的鉴别点。④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囊状病变,其MR信号呈比较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因其囊内是脑脊液, 弥散不受限, DWI呈低信号, 可作为与表皮样囊肿的鉴别点。

综上所述, MRI常规序列结合DWI序列在显示表皮样囊肿囊方面有明显优势, 对颅脑表皮样囊肿囊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1] 文华, 李黎明, 李武铭, 等.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1):28-30.

[2] 夏祥国.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 29(5):321-325.

[3] 周莹, 刘雨成, 苗重昌, 等.颅内钙化性表皮样囊肿影像与病理对照.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11):1558-1559.

[4] 吴华超, 吴耀初, 廖文华, 等.侧脑室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扫描技术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 14(2): 116-118.

[5] 王雪飚, 秦毅, 张桂池.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于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2):156-158.

[6] 温洋, 戴建平, 高培毅, 等.DWI及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21):544-5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79

2015-01-06]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放射科(谢伟杰卢占兴);中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陈源)

猜你喜欢
表皮磁共振囊肿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