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02-01 11:46:15董方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布鲁菌结核椎体

董方亮

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董方亮

目的 探讨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脊柱布鲁菌感染(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和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组), 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布鲁菌感染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柱结核组(P<0.05);脊柱结核组腰椎叩击痛阳性率明显高于脊柱布鲁菌感染组(P<0.05)。椎体破坏:脊柱布鲁菌感染组患者CT检查呈现为胸腰椎相邻椎体受累, MRI检查表现为T2WI不均匀高信号, T1WI低信号;脊柱结核组患者CT检查呈现为多节椎体受累, MRI上显示为T2WI高信号, T1WI低信号;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出现10例脊柱小关节炎改变, 脊柱结核组未发现脊柱小关节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布鲁菌感染组中8例显示为MRI呈梭形或条索状异常信号影.12例患者存在局限脓肿、冷脓肿;脊柱结核组MRI检查中20例患者存在脓肿影。结论 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较易混淆, 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脊柱小关节炎改变或椎间盘病变,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诊断。

脊柱布鲁菌感染; 脊柱结核;临床分析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骨结核类型, 布鲁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近年来有报道指出,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较为相似, 极易出现误诊, 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1]。本次研究为探讨两组的临床特征, 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患者, 各30例,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布鲁菌感染(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和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组), 各3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 且经由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和布鲁氏杆菌凝集试验得到确诊。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既往史、体征、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MRI、CT影像学检查。CT检查采用GELispdde 64层螺旋CT扫描机完成, 扫描条件设定为150~200 mA.120 kV, 层厚3.75 mm, 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扫描。MRI扫描采用GESigna HDI完成, 层厚4~5 mm, 间隔1 mm,冠状面T.110~122 ms, T.2500~4000 ms;矢状面T.10 ms, T.400~600 ms;横轴面T.110~122 ms, TR 500~4000 ms。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及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①年龄:脊柱结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4.9±5.3)岁, 脊柱布鲁菌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7.1±6.2)岁,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表现:脊柱结核组共28例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肌肉痛.24例持续性腰痛下背痛.4例慢性腰背部痛和6例腰椎活动受限;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共4例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肌肉痛.30例持续性腰痛下背痛.26例慢性腰背部痛.24例腰椎活动受限, 两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体征:脊柱结核组共4例(13.3%)患者存在发热表现.24例(80.0%)腰椎叩击痛阳性;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共24例(80.0%)存在发热表现, 6例(20.0%)腰椎叩击痛呈阳性。脊柱布鲁菌感染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柱结核组(P<0.05);脊柱结核组腰椎叩击痛阳性率明显高于脊柱布鲁菌感染组(P<0.05)。

2.2 影像学特征 ①椎体破坏:脊柱布鲁菌感染组患者CT检查呈现为胸腰椎相邻椎体受累, MRI检查表现为T2WI不均匀高信号, T1WI低信号;脊柱结核组患者CT检查呈现为多节椎体受累, MRI上显示为T2WI高信号, T1WI低信号;②脊柱小关节改变: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出现10例脊柱小关节炎改变, 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面规则或不平整;脊柱结核组未发现脊柱小关节改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椎间旁软组织:脊柱布鲁菌感染组MRI 8例显示为呈梭形或条索状异常信号影.12例患者存在局限脓肿、冷脓肿;脊柱结核组MRI检查中20例患者存在脓肿影, 其中18例表现为冷脓肿, 增强扫描显示椎旁脓肿呈现环状强化。

3 讨论

调查显示, 中国北方畜牧业发达地区是脊柱布鲁菌感染的高发地区, 其主要致病机制为病菌经由破损皮肤、污染食物向人体传播。而脊柱结核则无明显地区差异, 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分布。临床研究指出,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的预后, 但是由于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较为相似, 因此无法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2]。本次研究显示, 脊柱布鲁菌感染患者多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肌肉痛, 临床查体存在明显地热症状, 腰椎活动受限, 但无明显腰椎叩击痛表现。此类患者多为胸腰椎脊柱受到侵犯, CT检查可见明显的胸腰椎脊柱受累。而脊柱结核患者则多存在慢性局部疼痛, 且腰背部活动受限, 腰椎叩击痛多呈阳性。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临床查体和病情观察可作为鉴别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余方圆等[3]指出, 目前影像学鉴别仍是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重要鉴定依据。本次研究通过对30例脊柱布鲁菌感染和3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MRI、CT检查,并从椎旁组织变化、椎间盘累及、椎体破坏等方面对两组进行鉴别。影像学检查显示, 脊柱布鲁菌感染患者的CT检查多表现为2个以上椎体受累, 往往累及椎体中心。且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椎体破坏, 椎体边缘多存在明显增生性反应。张隆等[4]报道指出, 脊柱布鲁菌感染患者多存在许莫氏结节样骨质破坏, 本次研究中, 布鲁菌感染组患者的脊柱小关节炎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柱结核组(P<0.05), 符合临床研究的基本结论, 提示脊柱小关节炎改变是鉴别脊柱结核和脊柱布鲁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较易混淆, 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脊柱小关节炎改变或椎间盘病变,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诊断。

[1] 王振斌, 卡哈尔·艾肯木, 涂来勇, 等. 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579-4581.

[2] 胡家美, 乐敏莉, 徐新华, 等. 脊柱布鲁氏菌属感染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601-5603.

[3] 余方圆, 马远征, 李宏伟, 等. 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中国骨伤.2010.23(7):488-490.

[4] 张隆, 田苡任, 时莉芳, 等.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两例误诊报道并文献复习.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87-11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51

2015-07-14]

455000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骨一科

猜你喜欢
布鲁菌结核椎体
一度浪漫的结核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广西羊种布鲁菌病菌株种型鉴定及评价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9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3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两种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在布鲁菌鉴定中的应用比较